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及其防范策略

时间:2024-04-24

刘金星 顾家伊

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上市公司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稳定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外部环境仍不成熟,在短期经济利益的诱导下,许多上市公司出现会计造假现象。会计造假不仅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投资损失,而且不利于证券市场的有序发展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需要对会计造假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治理。

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特点

(一)隐蔽性

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是一个比较复杂繁琐的过程,在公司的财务报表公示之前,如果公司高层精心安排造假活动,利用各种难以发现的方法,编造虚假的会计数据信息,寻找漏洞,编造虚假会计事项,然后再在相关部门的有效配合之下,编制出一些虚假的经济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就可以从虚假活动中获得一定的利益。由于造假手段的日益成熟,再加之公司高层参与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这就很难被会计事务所发现。因此,会计造假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二)动态性

随着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和经济形态的变化,会计造假的表现形式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主要变化表现如下:一是手段多样化,企业可以利用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的漏洞,趁机获得不法利润;二是涉及金额越来越大;三是大量的公司现金被掏空,一些企业高管利用职务的优势,非法挪用公司资金,极容易造成资金链的断裂,大大降低了公司的抗冲击能力。

(三)以管理层为主体的集体造假

由于公司内部一般都具有相关控制和管理制度来进行预警,如果公司的高层没有给下属的员工授权,会计造假行为往往无法顺利实施,因为其造假行为随时有可能在任一环节被发现。但是,如果是管理层与下属员工串通起来,有计划的实施造假,并且事后竭力隐瞒,这种造假行为就很难被发现。由此看来,管理层在会计造假行为中扮演着主要角色,以管理层为主体的集体造假变成为上市公司实施会计造假的特点之一。

二、会计造假动因分析

(一)利益驱动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选择舞弊的基本前提是成本小于收益。由于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上不完善,处罚力度不够大,导致上市公司造假成本较低,同时,由于不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其还能为公司带来高额利润,使得造假成本远远小于收益,如果不考虑造假风险,任何一个理性的经济人会选择会计造假。可以说,利益驱动是会计造假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公司管理高层组成,一个科学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是三者之间的平衡。然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诸多矛盾,如国有股和国有法人持股过于集中,而大多数的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都不能流通,股权结构不合理,没有足够的热情激励与约束管理高层,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缺陷,股东大会流于形式。会计造假的原因则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其治理结构的不合理性。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不高

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公司委托、执行审计程序和出具审计意见的过程中,是独立于审计主体和审计人员的。然而,尽管我国规定由股东大会聘请注册会计师,以防止管理高层与注册会计师相互勾结,但由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上市公司实质上还是由经理聘请注册会计师,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独立性;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属于买方市场,上市公司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注册会计师。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处于客户的压力,很多注册会计师很难恪尽职守,真正保证被审查信息的客观公正,相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们很容易接受审计主体的控制,从而违背职业道德,出具不真实的审计报告。

(四)会计监管存在问题

在证券市场上,证监会经常在权限范围内执法不严。当公司会计行为违背相关法律规定时,往往只是一味追求自身利益,而放松了对违规行为的监督。而且,目前我国的证监会、银监会、财政部等各部委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在功能上相互交叉,部分监督标准并未达到统一,从而各监管部门不能密切配合,无法从整体上发挥监督作用。

三、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危害

(一)企业经营管理力度的弱化

从公司内部考虑,虚假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错误的信息,造成极投资决策出现失误,虽然企业通过会计造假可以获得短期利益,但这一行为却不利于公司长久稳定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通过会计造假和实现管理要求,形成虚假繁荣,但却并没有为公司带来实际的现金流,而且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企业经营乏力,无益于公司长久稳定的发展。总而言之,会计造假行为只是满足了企业短期获利的需求,却无益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二)给投资者造成损失

一些上市公司的经理通常吹嘘公司的好处,以实现高工资或晋升机会,如编制虚假收益,虚假的销售合同,资本支出和不符合实际的投资,不符合法律确认等。结果,上市公司的确实利润有所膨胀,但实际损失已经发生,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上市公司的这种行为造成广大投资者巨大的投资损失。

(三)导致国家税收收入减少

有些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者为了延期或减少缴纳的税金,隐藏企业的实际效益,往往采用虚加成本、隐瞒利润的策略。这种策略包括递延确认收入、资本支出、折旧和摊销、预付费用、使用法律手段确认资本价值等,最终导致公司成本增加,利润减少,给国家税收造成巨大损失。

四、会计造假防范策略

(一)提升造假成本,降低造假收益

上市公司进行会计造假的直接原因就是利益机制的驱动,这与我国目前会计造假成本和收益的不对称有很大关系,会计造假的高收益、低成本让许多上市公司铤而走险。因此,要控制目前会计造假现象,从上市公司来讲,应提高其会计造假的成本,降低其收益。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使内、外部董事与独立董事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规范选拔任用独立董事的机制。设置独立董事,其应代表中小投资者参与公司决策的利益,履行职责,制止违法违规行为。从岗位设置、组织结构、人力资源、信息沟通、风险评估等方面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使内部控制体系更加健全。

(三)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

一方面,加快会计师事务所向合伙制方式转变的脚步。当今世界,会计师事务所有三种主要组织形式:个人、合伙和有限责任公司。合伙制,尤其是无限责任合伙制,是防止我国中介机构违规的首选方式。另一方面,进一步限定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服务范围,防止不同服务项目之间的利益冲突,因为其会对审计的独立性造成巨大损害。我国相关法规虽然已规定不允许注册会计师为同一家上市公司提供资产评估和审计服务,但尚未对其他服务内容加以限制。如果注册会计师对同一家公司既要进行外部审计工作,又要提供其他内部咨询服务,那么这将大大削弱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四)创新监管理念,提高监管效率

证券监管部门要进一步优化自身职责和权力,建立有效的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管的监管框架。一方面,证监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和权利,加强对系统的研究,发展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以提高市场监管效率;另一方面,扩大主要监管机构,如证券交易所,可以大大提高检测市场违规行为的能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1]崔丹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治理对策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实证分析[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4:13-15.

[2]彭海红,吴慧萍.有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问题的浅议[J]. 财经界,2013(5):177-17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