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张玮东
摘要:为充分发挥吉林省大学生村官的作用,把吉林省大学生村官群体的工作特点与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大学生村官分类培养的观点,并确立分类培养模式。根据要求提出吉林省大学生村官分类培养的建议和对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关键词:吉林省 大学生村官 分类培养模式
一、培养选聘大学生村官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工作多为社区(村)事务。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选拔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乡村任职,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吉林省于2008年正式开始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至今已有数干名大学生村官活跃在农村和社区,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一)推动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优化了基层干部队伍结构
一般情况下,大学生村官到乡镇担任两委助理。除此之外,还有些具有农业科技知识的大学生村官兼任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对农业生产技术进行讲解、师范操作,以他们自身技术优势普及了农业生产技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农业的机械化进程。一些大学生村官积极与外界联系,及时掌握最新的农业生产动态,为农民介绍农作物新品种,牵线农民与当地的各种相关农业生产企业进行合作,为农民增产丰收奠定了一定基础。
从大学校门来到农村的大学生村官,是具有一定先进思想、知识、技能的年轻群体,充实到吉林省基础干部队伍之中,从年龄、知识和能力结构等方面对基层干部队伍进行了改善和优化,使基层队伍的领导能力、执行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提升,为实现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活跃了吉林省农村的文化精神生活,探索新的乡村治理结构
在较为闭塞的农村,乡村封建文化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普遍性,影响着当地村民对新思想、新事物的判断和了解,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接受城市现代生活熏染的大学生村官进村后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理念和新生事物,对乡规俗约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尺度和评判标准,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可以和当地各个层面的人群进行交流、沟通,展示先进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宣传正能量的演出、传播知识的图书下乡、认识农村电子商务等活动,从而改变着原有落后的乡村文化生活,促进城乡文化的融合。
大学生村官以开放的思维、灵活的头脑和善于打破陈规陋习的方式参与当地政治生活,对原有乡村治理模式形成一定>中击,探索新的乡村治理结构。
(三)促进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快城乡人才合理流动
有调查显示,有g2%的大学生村官是吉林省户籍或从吉林省内院校毕业。许多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期间通过参加相关创业培训,找到适合的创业项目。一方面解決了自己聘期后的出路问题,另一方面为社会增加了就业岗位,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
几年的实践表明,通过大学生村官选聘政策,吉林省政府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官,吸引了大批当地大学生毕业之后积极返乡,加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此举有效缓解了长期以来农村人才流失的现象,有助于打破城乡人才壁垒,有效地推动人才资源向农村基层流动,减轻了多年以来城乡人力资源结构性失衡现象。
二、吉林省大学生村官任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村官的职业身份较为尴尬,认同度较低
《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中规定:(1)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系非公务员身份,工作管理及考核比照公务员的有关规定进行,由乡镇党委、政府负责;人事档案由县委组织部门管理或县级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免费代理,党团关系转至所在村。工作期间,县级组织人事部门与高校毕业生签订聘任合同,合同中要明确各自遵守的条文。(2)选聘的高校毕业生在村工作期限一般为2-3年。工作期满后,经组织考核合格、本人自愿的,可继续聘任。不再续聘的、引导和鼓励其就业、创业。
实际工作中,一些大学生村官感觉自己的身份不明晰,管理农村工作的参与感不强;有的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过于理论化和理想化,甚至认为村官只是大学生毕业生的一种过渡阶段选择;当地部分村民对大学生村官也会产生一定的看法和怀疑态度。种种原因给大学生村官这个群体带来一定困惑,难以产生扎根农村的思想和愿望。
(二)农村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复杂,大学生难以快速融入
吉林省的一些农村地区,多年来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作为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的大学生村官,其思维方式,人际沟通,工作方法上与当地村干部、村民会存在一定区别,短时间内双方很难相互融通,必然会带来大学生村官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相对孤立和边缘化,如果不及时调整和迅速适应,容易造成大学生村官工作难度加大,形成一定的困扰。
(三)大学生村官工作任务不够具体明确
从工作内容上看,有些基层政府在给大学生村官安排工作时往往仅仅停留在接受上级任务这个层面,一些地区大学生村官报到后没有从事与村官相关的工作,个别地方甚至出现大学生村官不常在村里的现象;而岗前培训和在岗轮训流于形式,一些培训课程效果并不理想。
(四)经济收入、福利待遇不理想
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方面,公务员和事业人员的工资待近几年呈遇上升趋势,一些基层单位大学生“村官”工资待遇却少有增加,几乎保持在几年前的水平;大学生村官每月发放工资补贴,乡政府只给大学生村官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其他如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都没有缴纳。出现的这些现象,已经影响到了“村官”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对职业的热爱。从根本上看大学生村官的管理不够严谨,没有形成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方案或措施,长久以往,会对大学生村官政策带来不利影响,降低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效应和队伍建设。endprint
(五)学业知识与工作需要存有一定距离
进入基层工作后,有些大学生村官协助基层干部工作方面,工作内容繁杂零碎,随机性较大;有些村官从事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工作,但又不具备较为成熟的技术水平,使大学生村官感到学非所用,工作的成就感较低。
三、吉林省大学生村官分类培养
大学生村官任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多个方面的原因,可采取多种改进方式。其中,分类培养大学生村官是其中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分类培养模式的概念
分类培养模式是在保证总体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上,根据对象的学习需求、就业需求和继续深造需求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对象特点制定不同发展目标和综合素质培养目标。大学生村官分类培养模式是根据农村发展需要、结合大学生村官个人特长及成长要求,分别制定培养目标,使用不同培养手段和方式进行针对性的培养,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即对不同类型吉林省大学生村官采取的不同培养模式。
(二)吉林省大学生村官分类培养模式的内容
吉林省农村发展程度不尽相同,对大学生村官基本要求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需要农业生产技术较强的人才,有的乡镇希望能有带领大家经营致富的人才,有的基层农村更需要能为村民服务的人才。而大学生村官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具备不同的技能和特长,有的大学生擅长沟通,有的大学生精通技术,有的大学生具有经营意思。因此,可以将大学生村官进行测评分类,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引导大学生村官多方面施展才华,将来成长为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
根据吉林省农村发展总体情况,结合大学生村官队伍现状,分为创业经营型、管理服务型、专业技术型等几类。
1.创业经营型。创业经营型大学生村官是指善于捕捉分析市场信息,具有经营意识和一定管理经验且有自主创业项目或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群体。
2.管理服務型。管理服务型大学生村官是指沟通协调能力强,具备行政管理职业能力,能服务农村和农民的、具有奉献精神大学生村官群体。
3.专业技术型。专业技术型大学生村官是指具有一定技术专长且能够为农民所用、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学生村官群体。这类大学生村官专业技术优势较为明显,能够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农民可以直接受益。
四、实施大学生村官分类培养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一)顶层设计,为大学生村官分类培养提供政策支持
根据吉林省农村发展需求,确定对大学生村官人才培养类型,进行顶层设计:
首先,进一步完善吉林省大学生村官政策,制定《吉林省大学生村官分类选聘实施办法》、《鼓励吉林省大学生村官创办企业办法》、《吉林省大学生村官分类管理实施细则》等规定,为分类管理提供制度保证。
其次,全面构建大学生村官分类培养的机制和体制。吉林省政府人事部门应从实际出发,建立完善的分类培养大学生村官的机制和体制,为分类培养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调动基层政府培养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有利于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和成熟;应形成大学生村官培养、任用、流动机制。
(二)完善村官选拔制度,实施专业化培养
在大学生村官的选拔聘用时强调以下要求:
第一,专业方面。在大学生村官选拔聘任过程中,侧重于农村人力资源、畜牧业、养殖业、园林生态、病虫害预防和治疗、水利建设、环境卫生等与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第一,毕业院校。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可集中选择与农业相关的一些院校进行大学生村官的选拔,进行专业化培养。对于符合条件的大学生,相关部门和高等院校考察个人基本素质、个人未来发展潜力的基础上,确定他们属于分类培养中的类型,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化培养,使之成为创业经营型、管理服务型、专业技术型的大学生村官。
(三)建立培养制度,明确大学生村官分类标准
调研吉林省基层工作实际需要和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意愿,确定将大学生村官分为创业经营型、管理服务型、专业技术型,完善培养制度。
第一,建立点对点帮扶制度。建立基础干部帮带大学生村官制度,根据大学生村官类型特点和农村工作需求,相关部门或干部与对应的大学生村官形成帮扶对子,如主抓农业生产的村干部帮助专业技术型大学生村官克服实际困难,引领其开展工作,使其迅速成长;对于管理服务型大学生村官,可建立乡镇领导责任帮扶责任制,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管理能力和沟通技巧。
第二,建立分类培养方式和具体措施。吉林省基层组织人事部门应结合人才培养的特点有针对性采取措施:
1.对于创业经验类型大学生村官,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有针对性进行培训,鼓励利用当地农村的资源优势进行创业,从而带动农产品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带头人。
2.对于管理服务型的大学生村官,应参照公务员的培养方式和考核制度,使其成为具有良好道德素质、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一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经济理论知识的优秀基层管理者,使其不断提高能力基层工作能力。
3.对于专业技术型的大学生村官,可以按照专业技术人才的思路来培养,增加其学习机会,加强实践能力;在面临选择时,大学生村官可以按照市场化运行的方式继续服务农村,也可以通过一定的选拔形式充实到县乡相关的事业单位。
(四)建立村校合作关系,实施订单培养
吉林省有40多所高等院校,既有综合性较强的大学,也有专门性较强的农业类大学,而农村所需要的村官也是多种类型的。由人事部门、高校管理部门联合牵头,在不同特点的高等院校设置相关专业,制定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订单培养,形成从学校到农村的无缝对接。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