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精神充电 是持久发展的动力

时间:2024-04-23

2016年4月7日,廈门市委党校高山教学点和同安区委党校高山教学点在军营村、白交祠村揭牌成立,这是厦门市委党校首次在边远山村设立教学点。高山党校同时也是厦门市委、同安区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基地,成为党员干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

党校办到高山上,教授请到家门口,学员深入田地头,这是厦门市委、同安区委高山党校的一大特色。高山党校开办后,市、区两级党校在这里举办党校主体班和特色专题班,邀请专家授课,开展体验式教学,让学员深入农村田间地头,重走习总书记走过的路,重温习总书记当年的嘱托。

“选择这两个村作为党校教学点,对教育培训党员具有深刻意义。”厦门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林朝晖表示,高山党校所在的军营村和白交祠村,经过“五位一体”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里设立教学点,有利于引导党员干部和百姓打成一片,更好联系群众。

高山党校在举行揭牌仪式的同时,也迎来了首批学员——35名同安区委党校2016年春季主体班次学员在这里进行2天的培训。来自同安区发改局的学员李梦表示:“这次来到‘五位一体试点村的第一线感受建设成果,对我们今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农民增收方面的工作思路有一定的拓展。”来自祥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员江坚守认为,这样“接地气”的党课,有利于改变党员干部的服务态度和工作方式。

同安区结合高山党校特点开展的主体班次培训和特色专题培训,包括举办农业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专题培训班、年轻干部专题培训班、创新社会治理专题培训班等,邀请了大学教授和相关专家过来授课,让干部在一线接受党性锻炼,提升干部专业能力,并结合“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等形式,形成“请进来走出去”的办学模式,实现精准培训,有效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高山党校还针对不同身份的学员,开设了不同的课程,让学员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广大党员干部在一线学习深入基层、心系贫困山区发展、关心群众冷暖的为民情怀和“四下基层”“四在一线”工作方法,感受“五位一体”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截止2017年8月上旬,高山党校已经举办培训班46期,培训党员干部约2300名,并辐射吸引来自省、市、区内外不同层面的400多批3万多名党员干部前来参观考察和学习,12万多名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实现了精准定位、精准培训、精准扶贫的多方共赢。

同安区深入挖掘两村特色资源,成立高山党校,意义重大。广大党员干部在对比今昔“看变化”中传承精神、在现场体验“接地气”中感悟作风、在融入百姓“共屋檐”中增进感情,高山党校成了效果持久的“补钙”基地。

在军营村和白交祠村成立高山党校,不仅使参加培训的党员干部党性得到锤炼和提升,两村的党员干部也在耳闻目睹间,先锋模范作用逐渐突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日益增强。2016年3月,两村在全市率先启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党员干部主动认岗定责。随着活动开展的逐步深入,高山党校办学的不断拓展,两村村民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均得到了提高,党建富民强村成效也更加明显。

白交祠村有很多房子依山而建。2008年,一场台风让门口田9号的地基发生移位、10号的房屋墙体发生破裂。杨明福介绍,这是一处滑坡体,涉及20多户人家。2011年,白交祠村滑坡地灾点搬迁安置项目立项,并在随后完成招投标工作,1050万元建设资金也已到位。但是,由于安置点的建设涉及40多座坟墓迁移和32亩茶园征地,牵涉到部分茶农的利益,项目一拖就是5年。

高山党校开办后,来自省、市、区内外不同层面的党员干部接二连三到此参观学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也越来越深入人心。“通过党性教育,党员的思想转变了,意识提高了,不但主动腾出土地,还帮着村两委一起给村民做思想工作!”杨明福说,在党员干部的带头下,白交祠村停滞了五年的地灾点搬迁安置项目征地拆迁工作推进顺利。2016年台风“莫兰蒂”来袭时,军营村党员干部主动站出来抢险救灾,他们不等不靠,快速开展灾后自救,共同缔造了美丽村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