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邹玲莉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教育成本控制研究述评
邹玲莉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育成本控制研究文献的梳理,重点从教育成本的概念、分类、意义、计量和控制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了教育成本控制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教育 成本控制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学术界开始对教育成本计量与核算的理论进行探索。学者们和教育管理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学校教育成本控制的原则、要求和程序,以及学校教育成本控制主体、对象、成本项目、固定资产折旧、科研支出及处理办法,试图提出一些可行的与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相衔接规范统一的学校教育成本控制对策。
对学校进行教育成本控制,有助于学校挖掘内部潜力,节约费用支出,健全财务制度和人才成本管理制度;有助于国家和当地政府部门更好的了解学校的成本管理情况,提高财政拨款的利用率;有助于学生及家长减少学费负担,减少教育不公平现象;还有助于提高社会各界投资教育的信心和决心,为学校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提供了保障。
最早提出“教育成本”一词的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翰·维泽,他在1958年出版了《教育成本》,但该书虽以教育成本命名,但并没有明确给出教育成本的定义,而是把教育经费看作了教育成本。1962年他又出版了《教育经济学》,对教育成本概念的内容进行了新扩展,指出不仅要计量教育的直接成本,而且要计量教育的间接成本。1963年舒尔茨在《教育的经济价值》中专门有一章论述教育成本,尽管依然没有对教育成本下定义,但他提出了“教育全部要素成本”的概念。1979年科恩在《教育经济学》中提出教育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类,并且提出用机会成本来表示教育成本概念。概括而言,西方教育经济学学者更加认同将教育成本定义为机会成本。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尚未正式提出“教育成本”的概念。但早在1961年,周恩来总理就提出:“国家培养‘人才’,也要讲成本”。而且实际中也早就涉及到了与教育成本相似或相近的概念和问题的阐述。莱文和曾满超认同西方的机会成本论,认为教育投入成本的最合适的定义是它的机会成本。因此, 教育的实际成本不仅包括教育公共成本(也就社会成本), 也包括私人成本。盖浙生认为, 教育成本分为教育生产者的成本和教育消费者的成本。
国外关于教育成本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在企业成本研究的基础之上。如劳伦斯.D.迈尔斯提出的“价值工程”作为事前控制成本的有效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企业。1971年梅纳德对美国学校的学生进行了平均成本函数估算。1975年西蒙斯以学校为分析单位,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来确定各投入对产出的影响,并对各国进行横向比较。1976年韦伯斯特运用成本—效率分析方法,论证了一个学校系统应该如何做出关于学校扩展、保留、淘汰方案的决定。西方经济学家还把著名的“边际收益递减律”运用到教育成本研究中,得出在教育领域成本—规模的关系是呈U型的。 1997年7月英国成立了专门的成本价格研究联合推进组(JCPSG)。该组织的宗旨是支持和鼓励英国学校在财务管理实践中采用适当的方法计量成本,保证决策者的决策和价格的制定都能基于粗略的全成本信息;2001年11月,英国举行了关于制定学校教育成本的会议,讨论了成本基础上和市场基础上的教育价格制定等问题:JCPSG对成本和价格做了标准定义,英国约160所试点学校从1999年秋天开始采用“明晰地接近成本法(TRAC)”进行核算,并在2000年6月出具第一份相关财务报告,目前第一个五年试点执行已完成。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成本观念的日益深入人心以及成本管理日益显露出优势,我国出现了许多专门研究和探讨教育成本的著作和文章。目前,我国理论界探讨教育成本管理的热点是学校教育成本计量及补偿问题。董欢等提出基于信息相关的两种教育成本计量及比较研究的分析方法,刘建民等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高校教育成本预测模型,陈志坚等提出了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教育成本核算和控制方法。在具体应用上,学校收费管理办法已明确规定学校收费按生均教育成本的比例进行确定,而且在现行学校财务制度已明确规定财务分析指标包括生均支出增减率等,这说明我国在教育投资体制管理中已经意识到学校教育成本的重要性。但是,学校现行财务管理体系只注意了收支的平衡却忽视了支出的合理性和经费的使用效益。可见,现阶段学校教育成本的控制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在国外对教育成本的研究中,约翰·维泽和舒尔茨是对教育成本表述得最早的两位学者,从最初的将教育成本等同于教育经费,到认识到二者不是一个概念,他们对教育成本的不断认识为后来学者的研究指明了方向。而科恩的定义与目前的观点已经很接近,但是教育成本的构成体系仍不够清晰。美国教育成本委员会在《关于教育成本与价格的简明直言》中将教育成本定义为教育机构为向学生提供教育服务所耗费的资源。其所确定的教育成本为教育机构的财务成本,仍不宜作为教育成本的准确定义。而我国学术界对教育成本概念的确切内涵也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
另外,因为国外发达国家的教育是和企业相结合的,所以其对教育成本问题的研究通常是建立在企业成本研究的基础之上。由于我国国情的不同,它不一定适合于我国教育成本的控制问题。但换一个角度看,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做法,把学校教育与企业的成本管理有机结合,以期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我国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学校为主体的教育成本计量、教育成本补偿问题上,实证研究方面提的最多的是作业成本法和建立模型,在研究方法上比较单一。所以,我们还需更加努力去探索教育成本控制的相关问题,并适当结合企业成本管理方法提出教育成本控制的具体对策。
[1]王善迈, 袁连生.教育成本计量探讨[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5-30,66-86.
[2]刘建民,毛军,吴军光. 高校教育成本计量模型及其应用[J].高教探索,2013 (02):52-5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