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技工院校“重点生”教育管理

时间:2024-04-24

王志敏

摘要:技工院校由于招生生源、教育层次等诸多方面的限制,有20%-30%左右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困惑、学习困难、家庭贫困、心理困扰、自控力不强、就业焦虑等问题,存在一方面或多方面问题的学生我们称之为为“重点生”。“重点生”的占比虽然不大,但他们身上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比较难以解决,他们也是违反校规校纪的主体,因此做好“重点生”工作是学生教育管理的重点。

关键词:技工院校 重点生

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找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

为深入了解技校学生的基本状况,认真查找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形式以调查问卷为主,同时,通过与学生、辅导员、任课教师、学生家长访谈,对调查的深度和广度进行了扩展。调查显示,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学生最强烈、最迫切的需求是关心能否顺利就业和关注能否得到优质教育,但也有不少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困惑、学习困难、家庭贫困、心理困扰、自控力不强、就业焦虑等问题,存在一方面或多方面问题的学生为“重点生”。

二、采取切实可行措施,着力做好“重点生”教育管理工作

建立“重点生”教育帮扶及转化档案和重点学生辅导记录,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存在问题、辅导设想、辅导方法、辅导记录、期末表现比较、取得的成绩和未完成的目标等内容。及时掌握学生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及家庭情况,保持与家长的经常性联系,按时谈心与沟通,采取针对性措施去教育帮助,不少“重点生”存在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观教育,解决学生思想困惑的问题。利用“五·四”、“七·一”、“十·一”等重要时间和其他重大活动契机,开展鲜明的主题团日和主题班会教育活动,加强正面教育力度,建立交流谈心机制,开展寓教于乐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结合学生特点,通过卫生打扫、义务劳动、志愿者服务、生产实践、家庭劳动、技能比武、全国优秀技能人才事迹介绍和成功校友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劳动的重要性、劳动的平等观、劳动的合作观和劳动的素质观教育。

2.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解决学生学习困难问题。通过入学教育、专业教育、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实训I教学、实习动员、生产实习等形式,加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专业兴趣、学习方法的教育。始终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激发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调整教学计划和理论教学及试卷命题难度,让基础差的学生听得懂,基础较好的学生学得精。增加技能训练比重,做到理论够用、突出技能。各班级成立学习兴趣互助小组,晚自习开放仿真教学实训室,安排专业教师值班教学,满足部分学生加班实训的学习要求。

3.采取有效方式,帮助家庭贫困的学生。通过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帮助他们消除因家庭贫困产生的自卑感,教育他们树立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的信念。认真做好助学金的评定和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对于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本着“物质上帮助,精神上培育”的原则,通过勤工助学、缓交或减免学费、带薪生产实习、勤俭节约等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学业。

4.清楚把握新时期学生心理特点,用心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有效鉴别、正确认识和对待个别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扰问题,建立心理健康辅导档案,从教室排位、安排宿舍、上课提问、同学交往、课余活动等学习、生活、活动的每个方面,都力求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持与家长的经常性联系和与同班、同宿舍学生的交流,定期精心开展心理咨询,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5.加强日常行为管理,着力解决个别学生自控力不强问题。问卷调查显示,对学生迟到、旷课、打架、损害公物、夜不归宿等严重违纪现象时有发生的根本原因,有65%的学生归结为个别学生素质差,控制力弱,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生的学生之间的矛盾、口角及打架事件大多出于突发。对此,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正确对待,要求所有老师不能心存偏见、戴着变色眼镜看学生。对自控力不强学生称谓由“双差生”、“问题生”、“特殊生”,现在统一称谓“重点生”;第二,加强日常教育管理,针对迟到、旷课、夜不归宿等问题专门制定《学生考勤管理办法》,系领导带头,事事由专人负责,件件得到落实;第三,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素质;第四,加强对学生干部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作用。

通过努力,自控力不强的学生进步很快,没有出现一起严重违纪事件。目前,各班级学风正、班风好,学习积极性高,课堂及晚自习纪律好,几乎没有旷课、迟到学生。

三、小结

总之,面对“重点生”的教育管理,經过深入地理论探讨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不少“重点生”的问题得到解决,良好的学风、班风已基本形成。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许多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个别问题仍相当突出。今后,我们会更加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借鉴其他学校和系部的教育管理经验,进步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做实做好“重点生”教育管理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