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胡晓青
摘要:通过对当前口译教学现状的分析,以及释意理论对英语口译教学的指导,试图找到口译教学的创新方法与策略,促使大学英语口译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释意 理论大学 英语口译
隨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其他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也就越来越多,各行业对专业能力充足且具有扎实英语基础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强,社会对外语专业实用人才,尤其是实用能力很强的口译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口译作为外语工作者应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涉外工作与日俱增的今天,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可缺少和无法替代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之
就是培养学生具有阅读与翻译和本专业相关的英语资料的初步能力,而在教学中我们对翻译教学的重视度还并不够,据有关资料记载,自2013年开始,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实行改革,将英文翻译部分的分值从原来的5%提高到15%,将翻译列为与写作并重的考察重点,这一方案的实行对长期以来忽略培养学生英汉互译能力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一项新的挑战,重新探讨了翻译理论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大学英语和中文一样,有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而“译”又是作为一门单独能力而存在,学习一门外语,要学会翻译成国语,才能使得这门外语的学习更有意义和价值,反过来还能懂得如何去学习这门外语,所以翻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目前培养和训练高质量、高水平的口译人才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的当务之急,在这种形势下,专业口译教学尚未形成规模,学科建设也有待提高。在此大背景下,如何加强专业口译教学,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口译人才是外语专业面临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我们从考试上来看,不管是期末考试还是CET国家考试,翻译题都只占5%左右,明显把翻译的地位给降低了,而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则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以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口译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并重为主要教学内容。作为一门外语,英语的知识应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应用能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很多教师也意识到了口译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还缺乏良好的口译教学方法。
所以本文就此讲述了一些口译教学创新策略,希望能推动口译教学更快更好更全面的开展起来。
一、口译是听力和口语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听力与口语环节的训练。同时,根据塞莱斯科维奇提出“脱离语言外壳”概念:语言的语音、字词及句子开始逐渐淡化并消失,意义以意识的状态出现……”“脱离语言外壳”使语意在原语和译入语之间适当转换,这是英语进行释意翻译的理想状态;然而在翻译实践中,大学生的“顽症”一逐字对译(word-for-word)翻译方式着实让教师头痛不已。究其原因就是由于学生的思维重点在构成原语的“只字片语”上过于集中,把语言的意义看作了字词单纯的组合拼凑,将翻译当作机械的拆词和拼词过程,从而忽略了语言的内在含义,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正是语言的内在含义,即原语当中被理解后的情感与内容对译者在译出语当中的选词及表达形式上起到了决定作用。因此,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把关注的重点从“只字片语”上转移到整句、整段、甚至整篇上面,从句子或篇章整体入手对语言的内在含义进行把握,而不总是纠缠于对篇章语言只字片语的理解。因此,我们在做训练时可以先从释意开始,先做大量篇章听力后做复述,不要求全文翻译,但要准确阐述原文含义。慢慢的再融入全文复述,使得学员们的记忆复述能力得到阶梯式的提高。
二、另外口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中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也是一项译员不可忽视的学习内容。根据释意学派对于原文的理解一般认为是:译者通过语言符号和自己的认知补充来对原文意思做出的一种解释;对言语的理解应主要包括对篇章意义、信息、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和信息输出者对原文情感的理解与领悟。所以,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篇章的结构意义(包括词义、句型以及文章的文体风格)做出充分理解,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和情感,通过影视资料或文字材料帮助学生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而增强学生通过语言符号和自己的认知补充对原文意思的解释能力。译员们在平时还应该注意积累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应注意加强学员们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丰富学员的已有的文化知识。
通过以上口译教学中的创新点,教师们可以对口译教学进行更全面深入的研究以此提高大学英语口译教学水平的提高,并且培养更多更合格的具有较高能力水平的口译人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