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舌尖上的中国》浅析中国美食文化的传播

时间:2024-04-24

吕淑枫 董素素 于宁宁

摘要:源远流长的中华美食集中了各民族的烹饪技艺,融合了各民族的文化传承,综合了多种文化现象,具有强烈的民族性、特定的地域性、历史的传承性等特征。不同地区的美食文化在同一时空交错,组成了关于美食的中国文化系统。在中国的美食纪录片中,比较典型的代表有《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美食类的纪录片对中国美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华文化 美食 传播 舌尖上的中国

《汉书郦食其传》曾记载:“民以食为天。”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里,人们对食物一直有着较多的讲究,我们的饮食文化不仅融合了民族传承性,更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随着现代社会日异月新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慢慢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从最初单纯的为了吃饱的“果腹”到现在的“细品”,饮食习惯慢慢演变成一种生活的享受、一种追求精神的满足、一种对中华传统美食文化的积淀。现在,越来越多的传媒界也开始将目光投入到美食文化领域,在传统的美食类节目基础上发展新的节目表现形式,更好的发扬传统美食具有的文化。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美食类的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这部美食纪录片的主要介绍了全国各地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美食文化。按照食材的种类划分,这部美食纪录片一共分为“自然的馈赠”、“主食的故事”、“转化的灵感”、“时间的味道”、“厨房的秘密”、“五味的调和”、和“我们的田野”七集内容。于2012年5月登陆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一时间火遍大江南北。这部纪录片除了介绍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外,还融合了中国博大的文化精髓,它为中国文化传播提供了一个厚重的、真实的“故事范本”。

一、美食文化引发的传播力量

这部受到国内外赞誉的,在深夜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在播出之后能有这么大的反响,恐怕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甚至这部纪录片的导演,制作人等工作人员都无法想象,而这部美食纪录片就这样突然的引发了一场关于美食文化的传播,就这样意外的成功了。《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把中国传统美食作为亮点,使中国的美食盛宴完美造就了《舌尖上的中国》,造就了舌尖上的巨大力量。

《舌尖上的中国》在播出之前,微博上已经引起了讨论热潮。一经播出,《舌尖上的中国》的收视记录不断刷出新高,一夜之间,在土豆,优酷等热门网站上的点击率猛速上升,更是超过了《屋塔房王世子》等热播中的韩剧。在百度贴吧上,评分高达9.2;新浪微博上,由《舌尖上的中国》所引发的讨论话题达到数百万条,甚至引发了“舌尖体”形式,成了“刷屏利器”,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舌尖体”这个形式一直高居热门话题榜首。

二、中国美食文化的特征

(一)民族性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性形成了国人在日常饮食生活上比较稳定且独特的风俗习惯、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民族性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美食文化共性中的个性

中华美食的民族性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舌尖上的中国》利用当地民族菜点制作的特点风味,突出民族的特色,从而赋予民族美食文化的独特性,尽可能地使民族美食文化的民族特征保持突出和个性。

2.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

在地大物博的中华民族里,不同民族间的文化是相互交流的。南北地域的差距導致食客们可以敏感的感知到不同地域菜品的差距,从而产生对美食的新奇审美感。通过这种对不同区域各类美食风味的体验,不同的食客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效果。在生活中,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各种文化层次的人对不同美食文化的接受程度以及感受程度都是有差异的。一般来说,年轻的、时尚的现代人为追求不一样的感受比较容易接受异域的美食,而传统的、保守的一代人由于价值观念的差距对外来美食的接受程度比较低。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外交流越来越多,美食文化中借鉴外来的成分也逐渐增多,对于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华美食文化,要学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每个民族之间沟通越来越多,传统美食文化的传播就越快。

(二)地域性

美食文化是特定的由不同地理区域组成的产物,不管是漫漫历史的传承性还是璀璨文化中的民族性,我们都离不开特定的地域差距性。人们喜爱自己区域的美食文化特色并且不愿意放弃本地区独属的饮食传统,从而使我们的传统美食文化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美食文化的地域性不仅要求有自己的特色,更要制作者注重菜肴的本土性。中华民族五湖四海,不同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风味特色,在各个层面都形成了具有本土风味的风格。较好的例子有:浙江舟山的鱼皮饺子、海鲜面:象山的大黄鱼、泥螺:杭州的东坡肉、西湖醋鱼等。这些菜肴不管从材料的选用还是加工的技艺上,都有着各自鲜明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域的美食文化也是会相互影响的,随着现代科技的日益发展,地球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世界各地的美食文化都会在这个科技浪潮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三)空间性

美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除了特定的民族性,地域性,还与一定的时间、空间离不开。美食文化在人类特定的时间,空间中演化,传播,在人类社会的形成、发展中相影相随,影响美食文化存在的因素多种多样——有的留存,有的彼此融合,有的消亡。美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传承,同时也在不断创新。

1.美食文化复合体

由多种美食文化构成的较大范围的美食文化复合体被称为美食文化系,我们传统的对其称谓是“帮”或“帮口”,20世纪70年代初才开始称为“菜系”。其中就有两个典型的例子:江苏省美食文化系处在长江下游,又被称江苏菜系,是由南京、苏州、扬州、淮安等地方的菜品构成的美食文化复合体:被称广东菜系的珠江流域的广东省美食文化系,是由广州、潮州、东江等地方构成的美食文化复合体。

2.美食文化地域

由多个美食文化系所构成的大范围地域称为美食文化区。以较大范围的区域来划分有京津美食文化区、江浙美食文化区、粤闽美食文化区:要是也以更大范围的区域来划分,就有长江美食文化区、黄河美食文化区、长白山美食文化区,草原美食文化区等。

三、民族文化背后的认同感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传统美食文化纪录片在展现中国大好河山的同时运用了朴实无华的镜头,引发了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触动了异乡食客对“家乡菜”“妈妈情”的怀念。老黄,陕北人,自营自卖黄馍馍,他每星期有三天要去县城卖自家的黄馍馍,这些美味的黄馍馍都是老黄自己辛苦做的,这些黄馍馍个足味美,他从不讲价,但是也不缺斤少两。他纯真朴实的生活态度,靠着自己的双手获取生活给予的回报,这种靠自己劳动获取幸福的劳动人民都是有着自己的一套生活哲学,这也是老黄对他们这类群体收获劳动成果的朴实表达。同时这也正是中国数以千万计的小商贩的代表,这类群体很容易在中国的国土上被忽视。香港有位李羡老人,他做的菜没有精致的卖相,也没有专业厨师的出神入化,因为她对美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因为她对生活的眷恋和感恩使得她的菜拥有千万家庭中“妈妈菜”的味道。白波一一摄影师,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常年不能陪在妈妈身边,因此他对自己妈妈做的焖面就有着不同寻常的喜欢,在他看来妈妈的焖面是世界上最美味的美食,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吃,吃着吃着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留在自己的身体里,这种味道是他永远都忘不了的,他说:“无论你什么时候品尝,都会觉得这个是最好吃的,因为那是妈妈的味道。”西藏自治区的单珍卓玛和妈妈是个职业挖藕人,一对兄弟俩一个叫圣武,另一个叫茂荣,还有四川来嘉兴的裹粽师刘光荣、霞浦捕鱼的林仁灼、大澳的独居奶奶郭少芬等等,这些人都是我们生活中最普通的一员,他们虽然普通,但是这些人都是中国数以亿计劳动者的代表,他们过着普通而平凡的生活,是中国劳动底层里最典型的代表。

这部深夜播出的传统美食类纪录片一播出就引来了全球食客的一致好评,《舌尖上的中国》镜头里热气腾腾的东北饺子、金华的火腿,舟山的海鲜……撩拨起了观众的味蕾,镜头里那些美味的美食都是中华民族独特符号的象征,成为留在童年生活的独家记忆。那些己有百年历史的碾面的石磨、古旧的腌鱼木桶等等都勾起了食客们的浓浓乡愁,这些绵延了数千年的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不仅仅让人们的舌尖能得到细细品味,还会在我们的灵魂中细细反会。

这部影片的记录者深知如今社会观众的兴趣点,情感点,对于单纯的饮食纪录片已经无法引发观众们记忆深处的共同情感,因此《舌尖上的中国》则把饮食作为前景,仔细地展现了一幅关于美食、关于传统文化、关于文化传播的情景融合,剧中穿插着普通民众的生活百态,让我们深感中华文化的魅力。

《舌尖上的中国》引发的强烈归属感,对日常生活普通劳动人民的深入刻画触动了观看者心底的更深的感受,引发他们对辛勤劳动以及之后的喜悦之情。这部纪录片的镜头对准普通劳动人民,勾起观众对家乡、对妈妈的想念,召唤观众情感的回归。从而使这部纪录片具有了不同于一般特色的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人物进行传播,表达的不仅仅是我们中国美食的特色,更是一个传统美食文化大国背后的文化精髓。镜头里的文化感和历史感在美食里表现的活灵活现,讲述着小人物的生活故事,让生活中的小食物也能体现出非凡的意义,普通的生活也能呈现各种不同的滋味。

如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文化传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和地缘关系越来越疏远,国家与国家之间、各民族之间,社会的关系已经逐渐脱离了传统的发展模式,逐渐求助于文化之间的分享来达到各自的一种文化认同感。比如:我们春节吃饺子、元宵看花灯猜灯谜、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吃月饼等等,每一个中国人,甚至是华人,无论你身在何处,即使散落天涯海角,看到这些节日特属的食物都会有自己心理上对故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我们对于这些传统文化习俗观念的认同,继承与传播,让整个中华民族都紧紧联系在一起。

現在,很多人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当你身在异乡,经历颠沛流离之时,那些很平常的有着家乡风味的普通食物都会勾起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些美丽的乡愁。记忆里的“家乡味”很难忘,值得怀念,这也人之常情,有时候,乡愁就是一碗汤,就是一道菜。《舌尖上的中国》除了展示中华美食文化之外,还与我们分享了那种乡愁,那份隐藏在我们情感上的强烈“家乡情”,“妈妈味”。

四、结语

总的来说,《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美食纪录片是一次有关于美食文化传播的成功范例,是一次对电视纪录片文化传播模式较为成功的探索。2012年4月2日,在法国春季戛纳电视节上,《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斩获了许多国家和评审机构的一致好评以及高度认可,甚至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发生了抢片的现象,这部纪录片不仅开创了中国纪录片海外销售的新纪录,还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独特的纪录片模式。

这部影片的成功,使得中国的纪录片在国际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得到提高,让中国纪录片更加深入人心,更容易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同时也提升了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上的社会影响力,甚至是国际地位,加速中国的纪录片走出国门的速度,使中国纪录片逐渐走向国际市场。更重要的是,《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美食文化片使中国的传统美食文化走了出去,甚至还得到了国际观众的跨文化认同与赞誉。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部美食文化片子将带动中国的纪录片走向更为繁荣的发展道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