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徐晓燕
摘要:生活德育是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倡导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体现了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依托生活德育理念,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综合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等方面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生活德育 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生活德育是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对调节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国家长治久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求将教育融入学生实际生活,生活德育是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倡导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体现了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生活实践。第一,学生的日常生活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起点。核心价值观是对生活的凝练,大学生在课堂习得的道德知识,总是要经过社会生活的检验才能获得并转化为自身的经验和体悟,作出道德判断,强化道德认同。第二,引导学生生活是生活德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归旨。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中突和遭遇为切入点,支持和弘扬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批评和引导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的道德困惑,引领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追求真、善、美的生活价值。
二、当前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缺失
從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效果来看,还存在着目标抽象失衡,教育方式单向化,内容泛政治化、知识化等现实问题。首先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抽象,削弱了价值认同。当前,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大都停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学习层面,没有指导学生认清国情、社会现实与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目标与社会层面目标实现的密切关联,没有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实践之中,而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提炼,往往具有抽象性、凝练性等特点,这与大学生的生活相脱节,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脱节导致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无法获得和巩固价值观的认同,核心价值观被疏离和边缘化。
其次,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着方式单向化的问题,只注重简单的价值灌输。价值教育停留在让学生“认知”核心价值观知识的层面,而未使之认识其存在的理由,导致核心价值观无法深入学生内心,出现“上完课忘干净”的情况,无法为其能动地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提供知识基础,从而出现认知与行为的偏差。
三、依托生活德育理念,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依托生活德育的理念,实现核心价值教育生活化,根本在于实现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生活的全面融合。首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了解和分析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和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大学生主体需求是多方面的,包括利益需求、情感需求、自我成长需求等各方面。教师要看到大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理解和接纳其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心理特征、情感需求、生活状况等,真正关注学生的内心,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沟通。
其次,要综合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德性养成。要加快“两课”教学改革,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现实社会的问题融入到抽象的理论之中,分析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密切相关的具体问题,如就业问题、恋爱情感问题、专业学习等问题,采用诸如讨论法、辩论法等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中来。认识来源于实践,要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拓展活动,如便民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等活动,形成培养自身能力与服务社会有机结合的价值观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最后,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和谐的校园文化既是现代大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然选择。一方面,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牢牢把握主动权和领导权,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核心价值观有计划、分层次地、递进式地向全体师生进行传播。另一方面,高校要创造和建立舒适优美、文明健康、温馨和谐的寝室生活环境,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消费观念,形成勤劳节俭的良好品质。
总之,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