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还是不是一块好的创业土壤?

时间:2024-04-24

文|秦 朔

中国还是不是一块好的创业土壤?

现在,如果让“直播一哥”李佳琦来回答,答案是Yes(是)。9月20日晚,李佳琦在淘宝直播间重新开始直播带货了。

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这种活生生的案例,可能比政策条文更有效。

但如果让更多市场主体来回答,答案大概率会是:太难了,太卷了,现在不是创业的好时机。

一位做了20多年外贸的企业高管说,全球经济进入割据状态,地球的转速变慢了,苦日子刚刚开始。

一家上市公司创始人说,他身边70%左右的企业创始人都选择躺平。躺平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维持现状、不再扩张,或者进行收缩。“他们拼了一辈子,真正属于自己的净资产也就那么两三亿元,躺平还能保住。如果进取,万一失败,可能啥都不剩,等于白干了几十年。”

有人说,市场主体数量一直在增加,不是说明创业热情蒸蒸日上吗?

数量确实在增加。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已经有1.61亿户,其中企业5038.9万户,个体工商户10794.1万户。又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今年1月的介绍,个体工商户九成在服务业,解决了2.76亿人的就业问题。

但是,比市场主体数量更重要的问题是,他们的生存质量到底如何?

创业是需要资金支持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是老问题,现在大部分私募都存在募资难,对创业者更加挑剔,支持力度肯定不如前几年。

以上林林总总,对创业者似乎都无利好。

这几个月我已去过20多个城市,见过的大大小小企业上百家。除了摸情况,最重要的调研主题是找出路,找正能量。

我切实感到的正能量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是如果一个地方的疫情消除了,消费、服务等很快就能恢复得七七八八。14亿人的衣、食、住、行、教、卫、文、旅,作为基本盘还是有相当韧性的,经济继续下行的空间有限。如果房地产能稳下来,中国经济大盘就能屹立不倒。

二是年轻人的创业热情并未熄灭。

三是从政府到企业,很多人正用新方法寻找新出路,危中寻机,变中图新,精气神仍在。

本文就结合最近的调研,向大家汇报我的所见所闻。

年轻人的创业热情怎么样?

9月17日下午,我和一位著名私募投资人在浦东商城路的波特营创意园和30多位创业者交流,他们主要出生于1985—1995年,其中有很多人曾在宝洁、联合利华、天猫等工作过。

这位投资人原计划在长三角某万亿GDP城市开一个基金论坛,请好了一批大咖,但当地疫情防控政策要求,上海有5个区的人如果去,需要7天健康观察,因此不得不推迟。他说:“疫情之下有太多沮丧,但仍能看到一个亮点,就是很多年轻人乐意创业,我们基金一年看两三百个项目,主要是年轻人的创业项目。当然,很多大厂在裁员,招工也少了,所以不能排除一些人是被迫创业。”

一位直播领域的创业者说:“我感觉现在空前割裂,一方面,很多人觉得经济形势不太好,很消极;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欣欣向荣,不停增长,直播行业就是新的造富场,当然今年的增速没有前两年快。昨天有个朋友在杭州跟我聊,他们正好跟舒畅(带货明星)有些合作,说这一年赚了很多钱,尤其是疫情之后。”

在宁波创业的科学家李博士说:“我在宝洁、联合利华都做过研发,对日化行业上游的核心技术很了解。2014年作为海归人才被宁波引进,开始创业。我是科学家,不会融资,也不赚突破底线的钱,但因为有技术专利,今年9月我们的科学防脱洗发水‘密思丝密’品牌首发当日销售额突破了3000万元。我还在淘宝和小红书上做了两次直播,讲知识,销量超预期。原来科学家是不愿走向前台的,但企业要发展,必须做市场,所以今年团队开始打造我个人的IP。过去我也羡慕别人发展快,但今年大家没钱烧了,他们就不行了,而我们因为产品很特别,到处都有人要,还供不上货。”

李博士说:“我认为,今天的中国对新兴品牌来说太好了,你只要有一个亮点,持之以恒,就可以走出来。说到经济形势,很多事情我们无法左右,但从宝洁出来的人都有一个品牌梦,不应该受到一点打击就磨灭了热情。”

一位也是宝洁出身,有近10年一级市场私募经历的投资人说:“最近有一个百亿规模做二级市场的私募和我们交流,他们50%—60%的配置都是硬科技、新能源,然后消费和医疗加起来配置30%。整个市场可投的东西确实不多,而且很集中。不过这时我们就可以安静一些,多花点时间做研究,复盘世界上那些百年老店是怎么走过来的。比如可口可乐,第一代领导人是发明家,第二代领导人建立起了特许经营权的商业模式,第三代领导人是资本运营家。头几十年的三代领导人,像火箭一样一级一级把它带起来。之后它又经历了多个周期,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大萧条等。国内企业过去几十年也有考验,但和国外百年老店比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复盘,我们得出了基业长青的‘三个为王’,就是慎者为王(保护现金流)、胜者为王(竞争能力)、剩者为王(生存韧性)。”

一位做清洁机器人的创业者说:“现在不是跑马圈地的时代了,定位越细分、越精准,表现越好。比如我们的清洁机器人专门针对女性和宠物家庭,今年就挺好,海外的需求量很大。”

一位做广告公司的创业者说:“我原来做甲方,后来创业做乙方。我有三个体会。一是千万不要做不熟悉的事情。做熟悉的领域,很容易找到资源、朋友、同学等,帮助你降低进入的成本。如果你进到不熟悉的领域,全靠碰壁交学费积累经验,十有八九会倾家荡产。二是既然创业,就要放低身段。三是一定要在公司建立管理系统,让业务拓展、服务的过程尽可能记录在系统里。这样做的业务,就是公司的业务,而不是某个人的业务,就算他走了,别人还可以接上去。如果没有系统,他一走,业务可能就带走了。”

一位对本地生活非常了解的创业者说:“大家知道疫情后最先恢复的行业是什么吗?先是美发行业,接下来是美容美甲,然后是医疗。”

一位在外企、互联网大厂、民企都干过的创业者说:“现在不少从大厂出来的人还是抱着三年工资翻倍、有百万年薪的预期,民企给得起钱,但预期也高,做不久就做不下去了。在外企,从薪资看好像是担任同等职务的中国人的收入比外国人稍微低一点,但在国外他要做15年才能做到这个职务,而中国可能做三五年就做到了。这些问题我们在过去是认识不到的,只有自己创业时,才会头脑清醒。”

每一次市场危机,都是对创业者的重新洗牌和筛选。创业不易,但创业有道,也有望。

9月9日我在厦门参加完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晚上和厦门飞博文创CEO伊光旭交流。他孵化、运营着很多新媒体,2013年还和意公子一起创立了意外艺术。我问他最近在关注什么,他说在做和茶叶有关的新媒体。为此他已经去过厦门的20多家茶馆,一坐就是很久,通过聊天和观察,看哪些服务员不仅懂茶叶而且懂文化和生活,讲起茶眼里放光,他要从中发掘一些“不是卖茶,而是把茶当成一种文化和生活品鉴”的年轻人,有看中的,再找几个人去交流,听他一次次讲,最好一次比一次讲得更好。最终挑出合适的人,然后开启培养之路。

“意公子很成功,但也不是一帆风顺,已经坚持8年了,经常都在闭关写作。”伊光旭说。

新的产业机会在哪里?

9月19日晚上,在青岛特来电公司,创始人于德翔向我介绍了他们正在推进的“通过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将新能源发电和新能源汽车深度融合”的创新探索。

我们现在正在风口上,不存在有没有机会的问题,只存在有没有足够多的人才抓住机会的问题。

国家明确的新基建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特来电就是这个领域的领军者。

2004年,于德翔创立了青岛特锐德电气公司,2009年上市,是创业板开板时的第一股(300001)。上市前一天晚上深交所领导找到他,特别交代“必须扛好创业板大旗”。第二天他代表首批28家上市企业发言,也做出了承诺。这一承诺从此渗透到他和团队的骨子里,就是决不满足已有的成绩和地位,创业板扛旗者一定要成为创新的推动者。

2014年特锐德创立10周年,于德翔二次创业,这就是特来电。8年后特来电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充电网生态运营商:覆盖350个城市、30万个充电终端;累计充电量140亿千瓦时;注册用户960万。三项指标都是国内第一。

传统充电单桩是一个单向的给车充电的物理插头。面对规模化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单桩模式逐渐暴露出安全风险高、负荷冲击大、迭代升级难等问题。特来电的充电网,则把一个区域内多台车的充电连接成一个局域网络,与车辆、电池、能源、用户进行实时交互,实现与电网错峰充电,不与居民抢负荷;把电动汽车当作移动储能,根据电网的负荷情况对充电过程进行管控和智能调度,避免对电网造成冲击。

未来当新能源车的保有量以亿计算的时候,每台车上的电加在一起,会形成巨大的储能规模,让“虚拟电厂”成为可能。它和传统电厂不同,不烧煤,无厂房,实质是一套依托于数字信息技术的能源管理系统。它不用实体设备发电,而是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通过聚合各类用电负荷,实现电力负荷的组合、分析、优化和调度。这也是特来电对未来的畅想。

“我们现在正在风口上,不存在有没有机会的问题,只存在有没有足够多的人才抓住机会的问题。”于德翔说。

新的机会并不限于新能源、新材料领域。

比如集成电路。2021年中国进口了4400亿美元的集成电路,目前的自给率为36%,如果要在2025年达到70%的自给率,每年就有千亿美元级别的市场空间。制约因素主要是我们自身的供给能力。

比如医疗。在启明创投的支持下,我们最近已经采访了甘李药业、启明医疗、贝瑞基因、再鼎医药、康希诺生物、千麦医疗、加科思、dMed-Clinipace、诺辉健康、信念医药等10家医疗领域创新企业的创始人,我们清晰地看到,由于中国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广,临床资源丰富,研发速度快、成本低,人才条件也很好,所以国外想要更好、更快、更便宜地研发新药的话,很难不与中国合作。美国投新药的资本往往要占新药企业股权的一大半,甚至80%,而中国新药企业基本还是创始人主导,这个结构可能更合理。美国的研究当然很棒,但中国企业在国家支持下也有一些研究做起来了,追得差不多了,甚至有领先的。

再比如SaaS(软件即服务),也是这几年的热点。中国的B2C(企业对消费者)连接做得非常好,如微信、QQ,但B2B(企业对企业)连接还很初级。人们都相信中国应该出现世界级的企业服务公司。上海云砺信息科技是一家专业的供应链信息协同及增值税发票管理云平台解决方案提供商,其创始人吴云2015年创业时,觉得当时企业服务的环境相当于互联网在1999年的环境。但今天云砺信息科技已经成为SaaS领域的独角兽。万科使用其“票易通”服务后,原来需要数百名结算及税务人员20—60天的工作量,可以缩减至6名财务人员1天完成。云砺已经服务了地产行业前50强企业的近80%。

但最初的路是非常坎坷的。他们去见一家地产商,大冬天连去了5天,每天站在楼下5小时,最后才见了5分钟。第一次给客户系统上线,团队每天干到第二天早上五六点,然后换一拨儿人,8点接着干,用一个月终于把第一个项目上线了。吴云说,中国企业有原生的场景,有尚未被很好满足的需求,但你必须从第一天就准备好,只有亲身在业务场景里浸泡多年,才能摸清楚真正的业务规则,才能不浪费中国企业给你的机遇。

吴云说,大家现在看到的都是Salesforce(一家客户关系管理软件服务提供商)近3年的爆发,成为全球SaaS企业服务软件的标杆,却忽略了它从1999年开始的探索与挣扎,即使在美国这个最成熟的软件服务市场,也是上千名顶级工程师奋斗了20年才成就了今天的Salesforce。所以,“这个事业是一场艰苦的马拉松,需要足够的耐心与决心”。

“中国要崛起,有三样东西必须崛起,一是软件,二是芯片,三是高分子材料。可能需要两代人才能达到我们的理想,但起码我拼尽全力了,起码我离目标每天都近了一点点,这就是支撑我走下去的最大的原动力。”吴云说。

以上所举的例子都和科技创新密不可分,都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这些产业的创业,和过去某些“生意型创业”“套利型创业”是完全不同的,其本质是生产性创新、突破性创新、知识与服务创新,同时具有真正推动行业和社会进步的价值。

这一类创业者,在今天的中国并没有走投无路、束手无策的感觉,而是越走越宽。

区域发展的新动力在哪里?

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在宁波象山县。我到象山参加第十六届中国海洋论坛暨首届“万物开源”海洋双创大会。

2021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为90385亿元,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15.0%,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是国家明确的发展道路。

象山与墨西哥湾、佛罗里达、夏威夷等地,都位于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堪称浙江海洋资源第一县,同时也迎来了轨道交通时代、“双碳”时代、亚运时代等多重利好,2021年象山县生产总值达到669.76亿元,在浙江全省35个县中排名第四,重返全国百强县榜单。

和象山的领导交流时,我问:“今年各地土地出让受阻,很多地方都陷入财政困难,加上疫情影响,像象山这样的旅游胜地的日子应该不好过吧?”没想到我得到了这样的回答:“旅游从税收角度看贡献并不大,但对富民很重要。疫情对旅游业肯定会带来冲击,但这里还有些机会。第一,境外游少了,境内替代游还会有,中国人喜欢到海边度假,我们这里就是一个替代地。第二,长途游少了,但短途游和近郊微旅游、微度假、周末游还会有,宁波有1000万人口,原来都出外旅游,现在为了安全考虑,就近游,这就是象山的机会。第三,年轻人的体验游多了,可能来体验一下海边的日落,或者到象山影视城玩剧本杀。团队游少了,年轻散客多了。我们不是不承认危机,危机就是危机,我们也没能力去改变它,但可以挖掘机会,尽量让自己不被市场淘汰。”

从拥抱远方到发现身边的美好,几个月前象山开始打造“周末嗨象山”这一I P,重点瞄准“周末经济”,解构、重组山海景观资源,融入非遗、运动、音乐、赶海等体验内容,首批推出短行程、深体验、慢生活的12个微度假产品,提升“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的精准获客能力。“周末嗨象山”吸引了本地几十家市场主体参与,今年6―7月主要景区共接待游客189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744.9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9.52%和13.00%。

在象山,类似这样的在危机中求生机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象山影视城重磅打造“青年与海”之首届中国(象山)渔光艺术季系列活动——大宋奇妙夜,重现赵盼儿口中“富贵迷人眼”的东京夜市;借第二十五届中国(象山)开渔节举办契机,推出了全新旅游IP“象宝”“鱼宝”“酷鸥”,着力吸引年轻客群。

过去很多人对象山的印象,是象山开渔节的盛况。而此次论坛给我的感受是,象山正从传统渔业的千帆竞发,向海洋经济的“万物开源”跃升。围绕海洋经济,象山提出了八大产业链的目标——“才能兼备,余生有幸”。

才能兼备: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高技术船舶建造与海洋运输,海洋工程装备。

余生有幸:现代渔业,海洋生物食品加工与制药,海洋旅游,海洋信息。

“才能兼备,余生有幸”,借鉴了合肥“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的概括。但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一定的支撑,至少初步形成了产业聚合效应。

象山锦浪科技董事长王一鸣,少年出海学习,青年归海创业,一个人带动一个产业(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设备组串式逆变器),打造了全县第一个市值超千亿元的企业。

留日博士朱文荣2008年回到象山,创新浒苔养殖技术,将无人问津的农村“土货”变成了热销海外的“抢手货”,通过价值创新成就了自己,也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王一鸣和朱文荣的例子表明,一个地方只有让青年唱主角、成为城市理想的合伙人,让他们实现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这个地方才有活力和吸引力。

在“万物开源”海洋双创大会上,50家海洋经济领域的代表性风投机构,50家青创团队与50家海洋经济企业,一批院士和海洋研究机构,齐聚一堂,头脑风暴,共谋华章。

如果象山旅游业面对疫情,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估计也不会有什么责任。天不帮忙,奈何?

象山的传统优势产业如出口导向的纺织业在不断收缩,一是成本优势不再,转移走了;二是有的企业受新疆棉事件困扰,难以为继。如果象山在这些不可抗力面前自我免责、归咎于外,估计大家都能理解。

但象山没有选择无为和抱怨,而是选择了奋起和创造,立足本地,眺望未来,自创新路,万物开源,更新万象。

我在凌晨写完了这篇文章,乌黑的窗外是大海和拍岸的涛声,我想到了这么一句话:我们可能会面临更长的、更加艰难的经济形势。

但中国还是不是一块好的创业土壤,不是由经济形势是顺是逆所决定的,而是要看是不是还有很多创业者,眼里有光,心里有梦,周边都为他们加油助力,给成功者荣耀,也给失败者宽容,对于在奔跑中偶尔偏离了轨道的人,不吹毛求疵而是善意拉回,让他们继续向前奔。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命运在自己手中。求仁得仁。

总有新空间会打开,你不打开,别人也会打开。

世界上有两种最耀眼的光芒,一种来自太阳,一种是你努力的模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