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矛盾的美国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结束才数日,以美国为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达成。随着这个被称为亚洲版“经济北约”的TPP正式成“军”,国际舆论纷纷把目光聚焦在本该出现在这一舞台、却未获邀请的另一亚太“要角”——中国。
一直以来,TPP被认为是美国为了主导亚太地区规则制定权并把中国排除在外的重要举动。分析指出,看来美国为了重新平衡中国崛起势头,是动了真格的。
美国需要一个稳定的、成功的中国,但又担心中国的成功可能意味着两国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寻找新的权力平衡。
在美国看来,中国是有史以来国家实力最逼近美国且令美国无力拉开差距的崛起大国。美国无法痛下决心抑制中国发展,又找不到办法应对中国走强。
金融危机以后,美国再也没有底气对中国体制与社会发展道路颐指气使。然而,无论两国有识之士多么不愿意看到中美竞争加剧,中美在全球层面上的博弈之势已成基本事实。
以民主自由为核心的美国意识形态外交霸权,受到了中国发展模式的挑战;以管控全球16个交道要冲为基石、拥有600多个军事基地的美国军事霸权,受到了中国在外建海港、高铁和基础设施建设“走出去”的压力;以主导国际金融运行秩序为基础的美元霸权,在人民币国际化加速之势下受到了撼动。
中美正逐渐进入有史以来第一次全球范围、立体化的大国博弈中。
焦虑的美国
不论对华温和派还是强硬派,“中国究竟想做什么”似乎成了美国学者共同的疑虑。以南海为例,他们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中国睦邻政策十分成功,但最近几年中国似乎不想做“好邻居”了。一些人进而怀疑强大了的中国势必挑战现行国际体系与规则。美国学者罗伯特·戴利说,中国在西太平洋给美国传递的信号是“让路”,而美国的政策是“我们不走”,这种对立似乎无法调和。
“美国历史上从未与任何有核国家发生过直接武装冲突,既然战争(选项)不在桌面上,奥巴马清楚,他必须找到与中国和平相处之道。这意味着美国必须容纳中国崛起,中国也必须适应美国存在,妥协必须是双向的。”号称华盛顿第一智库的布鲁金斯学会的中国问题专家波拉克说。
中國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表示,从当前看,“继续对华接触,同时塑造中国选择,让中国守规矩”仍是主流思想,但未来如何变化并不好说。“面对中国作为崛起大国的强势表现,美国作为守成大国被激发出恐惧与焦虑,当下的对华政策大讨论也是这种焦虑的体现。再加上习主席执政后中国外交表现出积极进取姿态,更刺激了美国的焦虑。”
美国为什么会恐惧中国
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冠名主任夏伟指出:我们一直以为中美关系之间存在的摩擦是因为相互不够了解造成的,事实上如果双方进一步了解对方的逻辑、想法、意图、价值,可能会更不喜欢对方。
夏伟的话折射的就是两国在一些根本价值层面的冲突。
有观察家已经指出,美国恐惧于中国要推翻美国所主导的国际秩序,而中国恐惧于美国要推翻中国共产党所主导的中国政治秩序。中美之间对两种秩序的纠结也表明了,在国际层面,问题的核心与其说是中国要挑战美国所主导的国际秩序,倒不如说是美国恐惧于中国的崛起。
那么,仍然强大的美国为什么会恐惧中国?
首先是物质方面的原因,这里关乎的是美国的硬实力。美国尽管还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不管怎么看都处于一个衰落的阶段。
其次也有意识方面的原因。美国对中国的恐惧与其知识界和政策界对中国的错误认知,有更直接的关系。长期以来,在美国的知识界和政策界,就中国问题,有三种主流观点:
其一,中国共产党难以生存和发展,不久就会解体,而一旦作为政治主体的共产党解体,中国也就自然解体。然而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不仅没有“解体”,反而变得更为强大。
其二,中国有太多的“内忧”,使得中国很难在国际事务上有所作为。简而言之,中国简直就是一个“空长城”,只能观看,而内部无实质性的东西。当美国人发现中国不是他们以往所相信的“空长城”的时候,恐惧心理自然而生。
其三,相信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中国最终会实现西方所谓的自由化,也就是说,中国会变成“像我们美国那样的国家”。但事实上,中国正在变得越来越中国,而非西方美国。
就美国的中国政策来说,在这三派占据主流思维的时候,现实主义成不了主流。但现在的问题是,这三派差不多都处于破产状态。
对中国,美国变得更加现实主义了。不过,美国的现实主义里面具有巨大的既得利益追求成分。美国的现实主义派别中很多人实际上并不“恐惧”中国,不过,他们现在需要美国社会对中国的“恐惧”心理,去追求它们的既得利益。
(摘自《国防时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