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影响上海 也影响中国

时间:2024-04-24

徐智

王胜英博士现任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国际会展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也是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对中国会展业特别是上海会展业有着深入的研究。近水楼台先得月,时刻感受着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后称“进博会”)与上海会展业变化的王胜英,对进博会对上海乃至中国会展业的作用、影响等有着更深入、全面的理解。

立足进博 影响上海

王勝英认为,习主席在进博会开幕式上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开放合作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立足现实,开放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现实需求;放眼未来,开放合作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要求”,为进博会的意义与影响给予了最高层次与最权威的定位。

而对于会展业而言,进博会选择在上海举办,一方面是对上海会展在我国乃至世界会展行业中突出地位的肯定,另一方面也为上海会展业未来实现突破性发展提供了契机。王胜英表示,进博会对上海会展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博会促进与巩固了会展产业在上海整体产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在进博会决定在上海举办之后,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于2018年9月发布了《上海市建设国际会展之都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该计划把“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纳入上海城市发展目标,把“上海会展”作为上海城市名片进行打造,这在上海会展发展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上海将进一步放大会展业的引领效应和示范带动作用,提升所有产业发展能级,进博会促进与巩固了会展产业在上海整体产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二是进博会使上海会展业国际化程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精简《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放宽市场准入,设立海南自由贸易区,到举办进博会,这些都是中国坚持开放的国家战略的具体体现。有很多海外企业和国家是首次参展,他们不仅在本届进博会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中国市场蕴藏的巨大潜力。可以相信,借助进博会的国际影响力,上海会展主办企业一定会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加大境外招商力度,境外参展商比例将会进一步的提高。与此同时,上海市政府也明确了在2020年将实现国际展占展览总面积的比重达到80%,在政府与企业共同发力的基础上,上海会展业的国际化程度将会得到大幅度地提高。

三是进博会使上海会展保障运行能力与商业服务能力进一步得到强化。本届进博会以“安全、有序、高效”而为人称道,上海市政府动员了社会各界力量确保展会顺利举办。不同于“世博会”的是,进博会是商业综合展,有极强的贸易功能需求,上海为进博会量身定制的“现场查验、展品留购、核销退保”等展品监管创新措施,以及调整优化展品入关监管等业务操作流程,提供涵盖展前、展中、展后的系列通关、检验检疫便利化服务等措施,为进博会国际交易促成提供了有利的保证,这为上海未来各种商业大展保障运行和商业服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四是进博会强化了上海会展业品牌化与会展产业链集聚效应。创建会展品牌,增强对品牌展会、品牌企业、领军人才的集聚能力,是上海会展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与策略。在进博会成功举办后,将会集聚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会展活动在上海落地举办,也会吸引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组展商、展览专业服务机构、国际会展组织来沪设立机构。上海会展企业与机构也会加快加入国际展览业协会(UFI)等知名国际行业组织的步伐。可以预见,上海会展市场将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业集团,其办展规模、办展质量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与提升。

进博会后,随着会展主体企业发展壮大,与之相配套的会展服务企业,诸如会展场馆、会展搭建、广告、物流、保险、金融、进口代理等会展服务机构的专业化规模化也会进一步的发展,会展产业链集聚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诚然如此,我们还是应该意识到,进博会的举办也会为上海会展市场的竞争业态带来相应的变化。”王胜英表示,首先是与进博会具有完全或不完全类同属性的展会,面临着一定程度上的“替代效应”,需要作出相应的差异化与互补性乃至转竞争为合作的策略应对。其次,随着上海会展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在与国际接轨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纠纷解决机制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立足上海 影响中国

王胜英表示,进博会为上海会展业发展带来契机,同样也对中国会展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

首先,上海展览市场的变化将直接辐射带动长三角会展带的发展。长三角一体化正上升为国家战略,进博会之后,长三角地区将有更多机会彼此交流学习,承接溢出错位发展。对于苏浙皖而言,开展与进博会相关的配套服务是进博会溢出效应的直接体现。进博会后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等区域将会推进展馆配套建设和产业集聚功能打造,苏浙皖相关城市可以承接“大虹桥”会展辐射功能,进行全面的对接和嫁接,在会展物流服务、展期食品供给、展示搭建相关材料物品、安保联动等方面进行耦合对接。相较于上海较高的成本,周边城市的优势会带来更多的参与机会,进行支持配套形成合力。

进博会展期是有限的,对于进入中国市场的境外企业而言,中国的市场还有待于长期开发。将上海作为起点,长三角的其他城市可以建立“6+365”策应机制,将短期展示展品变为长期经营展品,根据当地的产业与消费能级分步引入落地,可以设置“常年展览”与“专业展”平台,更重要的是辅以相应的进口展所需的配套交易与服务措施,尝试建立具有保税区和展示中心相结合的创新会展模式。

其次,上海展览市场的变化将催生中国城市之间会展互补共生业态。不同城市的产业基础不同、市场需求不同、软硬件设施不同、会展企业实力不同,因此,各城市会展业的专业特色定位也应该不同。进博会之所以选择上海,是因为上海拥有世界一流的专业场馆、办展能力和国际声誉,拥有成功举办世博会、精心探索自贸区、率先建成国际贸易中心的经验,拥有扩大全球影响力的基础。

进博会后,上海将会加快建设“国际会展之都”步伐,会展业市场化、专业化程度会不断提高,进博会的溢出、衍生和放大效应也将会持续。借助于进博会契机,中国其他会展城市可以与上海形成互补共生发展业态。一方面上海可以通过输出会展品牌、会展管理和会展资本等形式,与其他地区共同提升会展城市运营能力。另一方面其他区域根据自身的产业特点,进行会展产业发展特色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承接进博会“大码头”扩散效应,引入与区域产业相关的展会,将进博会的“综合展”转化为区域性“专业展”,实现与专属国家专属领域的对接,衍生出相应的“特色展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