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A股合理估值应在4000点以上限售股转融通业务应被约束

时间:2024-04-24

刘增禄 惠凯

近期,监管层的“四箭齐发”彰显了活跃股市的信心和决心,无论是“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还是“证券交易所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都在积极回应市场对活跃资本市场政策的关切。从A股走势来看,“政策底”向“市场底”的传导还在继续。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认为,把实控者和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限制到30%以内,有助于解决5200多家A股公司上市后的解禁减持压力,但出借限售股给机构作为融券券源,却破坏了证券市场的透明性、公平性,违反了限售股的基本原则。对于市场前景,刘纪鹏指出,“投资者无须太过担忧,预计中短期内还会有新一轮活跃股市的政策推出。”

8月底,证监会“四箭齐发”超预期利好集中发布,限制上市公司大股东和董监高的减持是重要内容。但9月以来,仍有个别上市公司大股东“顶风作案”减持股票,引发争议。

无论是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还是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都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这种限制性规定出台后,明显遏制了部分公司大股东恶意减持行为,被媒体称作最严格的减持新规,是有一定道理的。

现在有人说要进行第二次股改,把股价跟改革结合起来,归根到底还是要把股价拉起来。目前沪指3100点低于不少投资者预期,A股市盈率等指标长期处于较低位置。从这个角度,我们要想一些既符合国际规范、又尊重中国国情的措施。

目前来看,5200多家公司中大约有3800家是民企,很多采用了“2+1”的模式,即大股东是夫妻或亲属,再加一家作为关联方的私人公司,实控人股权占比较高。

证券市场需要培育的是有现代治理架构和理念的优秀公司,需要引导家族公司改造成现代公司,从根本上遏制减持冲动。

我和一些大型国企和民企都谈过,大家的观点都希望把实控者和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能控制在30%以内。30%的股份怎么减持?减持就要输掉控制权。在股权调整的过程中,让第一大股东或实控人把精力放到做好上市公司上,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减持上,这是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的改变。把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限制到30%以内,也同时有助于解决5200多家A股公司上市后的解禁减持压力。

二级市场上还可考虑创设“可流通底价机制”。上证指数现在是3100点,比如到4000点,一家公司股价如果现在是9元,就要涨到12元。上市公司如果达到一个较高的价位才能减持,也是一条有突破性的活路,把股价也结合起来,大家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

:8月底的“四箭齐发”,力度远超预期,但从二级市场短期效果看,对比历史情况要弱很多,为什么?

“四箭齐发”体现了监管层非常希望能活跃证券市场、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另一方面,“超预期”就意味着和市场,特别是二级投资者的沟通互动可能少了一些。十多年前,我参加过股权分置改革的讨论,当时证监部门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前后收到3000多个方案和反馈,铺垫了很长时间,最终采用了“十送三”的对价改革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战略上要在尊重国情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国际经验,并且更充分地和投资者互动。

本刊编辑部:近期,证监会还召开了“专家学者和境内外投资者座谈会”,就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重点问题交流了观点。会上,证监部门领导重点谈到了哪些话题?

当天会议上,易会满主席主要谈到了四点问题,分别是:当前经济形势话题,业内外关注度很高的房地产话题,专业投资者和银行关注度较高的城投债务化解、财政话题,如何稳外资和吸引北向资金、激活民营经济的话题。这几个话题更多的从宏观经济的基本面、稳信心的高度传达了监管动向。

今年是“全面注册制”之年,不少拟上市公司和机构理解为监管减少对融资的审核、更多依赖市场自发调节,因此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将带来更多的上市机会。但8月份监管部门调整了融资节奏,IPO、再融资显著减少。此举令股民惊喜,业内却感到意外。

注册制的核心要素是“监审分离”。成熟的注册制下,一二级市场传导和联动效率很高。比如美股,去年以来二级市场行情低迷,IPO融资量就骤跌,供给压力减少后,二级市场的抛压减少,然后很快就大幅反弹了。但A股IPO和再融资节奏并没有因股市低迷而显著减少,2022年A股IPO融资量全球第一,只是在近期監管出手后才有所减少。如此情况说明,当前的注册制还有优化的空间。

沪深交易所是会员制机构。30多年来,会员单位几经变更,比如上交所当时的会员申银证券,后来变更为申银万国证券,经过几次合并,如今又变更为申万宏源证券。由于这种历史原因,交易所的市场化程度、融资审核效率和机制有待改进。

国际上的证券交易所的主流趋势是从会员制到公司制。近两年成立的北交所、广州期货交易所就没有继续沿用沪深交易所的会员制,而是采取了公司制架构;港交所也是公司制,还在港股上市,长期业绩和股价走势喜人。

此外,今年金融监管框架改革,证监部门从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交易所的改革也有必要提上日程。借着从会员制、事业制,调整为公司制的机会深化注册制改革。比如人事层面,如果将来交易所的高管能采取市场化选聘,将进一步疏通交易所和二级市场的关系,弥合一级市场热、二级市场冷的温差,提升股民的获得感。

近期融券做空机制、限售股转融通机制引发不少争议,对此,您怎么看?

出借限售股给机构作为融券券源,破坏了证券市场的透明性、公平性,违反了限售股的基本原则,出借限售股的股东和高管本身对自家公司的价值不认可,而普通股民却被蒙在鼓里。应该立即叫停出借限售股的行为。

近期各界投资者都对“平准基金”寄予很大希望,2015年、2018年都有过相应救市举措。您认为,“平准基金”入市托底的可能性有多大?

2015年以证金公司为代表的“国家队”入市托底,背景是股市的大幅异常波动;2018年底,纾困基金的组建,则是少数民企遭遇了债务危机和股票质押风险。两次入市的前提都是股市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跌,“国家队”入市后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及时稳定了投资者信心,化解了风险。另外,港股“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恒生指数大跌,监管部门也组织了“平准基金”,也就是目前的“盈富基金”。

现如今A股指数整体表现平稳,并没有出现类似2015年和2018年底的风险,因此对于一些舆论和分析师建议“平准基金”直接入市买股票的建议,我个人认为不是很急迫,反而还会带来一些信披和关联交易的问题和风险。

我个人建议,可以借鉴过去几年日本政府通过日本银行购买ETF曲线入市的方式,也是潜在的长线资金的潜在增量来源。日本央行直接购买ETF,既活跃了股市,也改善了商业银行持有的股权资产的价值,帮助修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对于进一步活跃证券市场的政策调整和优化,您还有哪些观点或建议?

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有很多。比如红利税,现在红利税率还有20%,所有分红的企业还要缴纳20%的税,这个税收是上市公司第一次缴纳赋税之后再缴一次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红利税也可以考虑在特定的时期减半征收或者是免除。

在您看来,A股的合理估值区间大概是多少?

当前估值严重偏低,上证指数至少3500点以上、4000点左右才是相对合理的估值。

两年多的震蕩磨底行情,让不少满怀希望的投资者感到沮丧甚至考虑止损。您亲历了A股30多年的几次底部周期,对于我们的读者,您有什么建议?

刘纪鹏:既然已经持股到现在,就没必要割肉离场了。而且8月底“四箭齐发”的力度超出预期,说明国家对活跃资本市场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如果A股还没有脱离底部,后续肯定还会有第二波超预期政策的出台。(文章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本文所涉个股仅做举例,不做买卖推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