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揽子“活跃资本市场”措施出台“培元固本”构建稳定预期的“政策底”

时间:2024-04-24

周心钰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凸显,尤其是股市持续下跌的背景下,一揽子的股市刺激政策来了。

8月18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就明确落实7月下旬高层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重要决策部署,证监会打出了政策“组合拳”,拟在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等推出一揽子政策措施以活跃资本市场。

笔者分析,证监会政策“组合拳”从“刮骨排毒”、“驱寒补正”、“培元固本”三个方面提出了全面“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政策底的基本框架。短期看,“组合拳”有利于构建股市稳预期的政策底;长期来看,这都将在某种程度提升A股市场的政策吸引力,改善股市生态,提振投资者信心,并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刮骨排毒”旨在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资本市场生态体系。显然,“组合拳”对此做了一定程度的回应。

对资本市场“刮骨排毒”,一是加大资本市场防假打假力度,从严从快从重查处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典型违法案件,坚决清除资本市场的“病毒”,为投资者提供真实透明优质的上市公司。

二是将对大股东违规减持进一步予以规范。大股东、董监高是上市公司的“关键少数”,市场对大股东屡屡违规减持、绕道减持颇有非议。大股东违规减持似乎成为市场的顽疾。要完善股份减持可操作的细节制度,加强对大股东违规减持、“绕道式”减持的监管,同时严惩违规减持行为。

“驱寒补正”旨在优化改革不合时宜的某些规定,提升市场效率与市场活跃度。

对资本市场“驱寒补正”,一是要进一步优化股份回购制度,放宽上市公司在股价大幅下跌时的回购条件,放宽新上市公司回购限制,放宽回购窗口期的限制条件,提升实施回购的便利性,同时还需要督促已发布回购方案的上市公司加快实施回购计划、加大回购力度。笔者认为,需要查处仅公告而不落实的虚假回购行为。这有利于稳定、提振股价,有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

二是要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首先要适当提高对轻资产科技型企业重组的估值包容性,支持优质科技创新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其次,优化完善“小额快速”等审核机制,延长发股类重组财务资料有效期,进一步提高重组市场效率。最后,抓紧出台上市公司定向发行可转债购买资产的相关规则,丰富并购重组支付方式。

笔者认为,在并购重组方面,要积极推动,矫枉不能过正。只要符合国家产业规划,有利于行业发展,又能够增厚公司盈利的资产重组,都应该得到积极支持。

三是强化分红导向,推动提升上市公司特别是大市值公司分红的稳定性、持续增长性和可预期性。研究完善系统性长期性分红约束机制,让投资者获得持续回报。通过引导经营性现金流稳定的上市公司中期分红、加强对低分红公司的信息披露约束等方式,让投资者更早、更多分享上市公司业绩红利。这样市场“信心”就会增加,市场活力也会增强。

“培元固本”旨在休养生息、培育资本市场活力。

“培元固本”,一方面是全面减少投资者的交易成本。“组合拳”减少交易成本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降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降低股票基金申报数量要求,研究将ETF引入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机制,推出创业板询价转让和配售减持制度,以及降低证券交易经手费,同步降低证券公司佣金费率;降低融资融券费率;降低公募基金管理费率水平等。

“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笔者认为,此等措施落地要快,效果要稳。

另一方面,还要拓宽投资品种、引入机构投资者,借此引入增量资金活跃市场。具体举措包括:支持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扩大资本市场投资范围;支持全国社保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参与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等等。

笔者认为,引入中长期资金入市或是老曲新弹,对于活跃当下的资本市场,可能并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现实影响。如果此等“研究”能够很快转换为现实的资金,对市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培元固本”的核心是培育资本市场活力。培育资本市场活力的关键,就是大力吸引、发掘、聚拢一批潜力好的、质地优秀的公司挂牌上市。“组合拳”提出,“建立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债券发行、并购重组‘绿色通道’,提高审核注册效率,增加优质上市公司供给。”

笔者认为,质地优秀的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当然会吸引更多投资者,交易自然会因此活跃起来,资本市场活力也自然培育起来。但是,金玉其外的所谓高科技企业的上市融资,却会打击市场信心。

目前,针对资本市场的政策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程度,尤其是证监会“组合拳”的推出,被看做长期利好。但是,市场在认真关注和仔细品味这些政策信号的同时,也在期待进一步的政策细节出台。因为熊市思维的惯性,投资者对管理层政策利好“熟視无睹”,在“组合拳”推出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市场表现仍然下跌。

笔者认为,“政策底”应不会马上见底,或许会存在个月数月的时滞。不管怎样,“政策底”仍将会先于“市场底”到来。可以说,“政策底”正在构建中。因此,目前的市场已经大概率处于底部区域,相对风险已经较低,已具备了中长期建仓的要求。“市场底”还需经过多空双方一次次摔打后确立。现在惟一可以肯定的是,“市场底”离“政策底”不会太过遥远。在这样的市道中,投资者要保持足够的耐心,适时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

因为股票市场无论上涨或下跌都有其本身的运行逻辑。目前,决定股票市场走势的是基本面。当前,中国经济承压,尽管7月下旬以来各项政策开始陆续调整,在央行超预期降息的同时,围绕房地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领域开始传递新的政策信号,但是市场似乎仍“不买账”。

“市场底”是由经济基本面的底层逻辑构造的。没有经济基本面的好转,市场反弹及其反弹的高度仍要观察。悲观主义者持币谨慎观望,逃之夭夭;乐观主义者早已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目前时点,两者都或极端,顺势而为的现实主义者,才是真正的投资之道。

不管如何,市场是否见底,仍然有几个重要指标可以值得跟踪观察。

一是市场预测频频打脸。历次市场见底或见顶,都是事后人们回过头来看到的,能真正在当时喊出顶、底信号的都是少之又少。很多知名投资人物给投资者提出的观点,在遭到市场的无情打脸之后,反而成了被奚落嘲笑的对象。当这种情况频繁发生之后,出来发声的人越来越少,市场再次进入此类循环。这些现象或许是熊市见底的征兆之一。

二是社保资金、保险资金竞相举牌。社保基金、险资对资金的安全性要求较高,他们敢于在熊市的某个时点,如低价蓝筹股出现了“破净”而大肆入市,从侧面也说明这些公司的股价已经非常有吸引力,市场见底或处于底部区域。如果社保资金、保险资金竞相举牌,那么距市场见底可谓“一步之遥”。

三是上市公司掀起规模不小的“回购潮”。从历史数据来看,上市公司“回购潮”、公募基金“自购潮”的出现是市场见底或处于底部区域的一个重要信号,也是市场酝酿上涨行情的重要特征。但是,需要谨防虚假回购。

笔者认为,技术面,近期上证指数创下了近半年来新低。由于今年开盘指数3087点为今年以来最低指数,目前这个点位接下来需要经历反复考验。近期资金面则呈缩量态势,本周沪深两市成交额基本上在7000亿元上下波动。“底部缩量,高位放量”,营造一个大级别的多头行情,成交量是关键变量。“3000点保卫战”之后或是收获季节,左侧交易者分段分仓择时入场的黄金坑正在形成,港A联动,距离去年9月底10月初港股的强势反弹只有“一月之遥”。每年11月的经济重磅会议或有更多“大招”祭出。在政策底和市场底“拉锯”时考验的是投资者的“心理底”,建议投资者降低预期,重拾信心,顺势而为。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文中所提个股仅做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