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知为行,炼三力铸合力

时间:2024-04-24

文/马同华

知行合一,致良知,是阳明文化的核心,是内在的知识和行动的统一。知行关系在中国哲学史上主要指道德认识与道德践履。不管是学校学生教育还是企业员工培训,教育正在回归育人本质,针对企业来讲,育才首先是选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嫡传弟子杰夫·斯玛特在《聘谁》书中讲到正确的选才标准的两个因素,一是达到理想业绩的重要因素是能力,二是保持理想业绩的重要因素是动力。除此之外,我认为选才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知行合一的德力,只有这“三力”变成一种合力,企业人才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知行合一,以德为力

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将从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发展为以心为本的心本管理。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到,学习型组织五项要素之一是“改变心智模式”,学习是心灵的正向转换,企业管理人员心智模式的改变,才是组织绩效提升的前置条件。早在500 多年前,中国明朝思想家、教育家王守仁先生就提出了“知行合一”的阳明心学理论,他认为,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的完成。人才“德力”的培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古人讲:德不配位必有殃。企业人才的管理首先是德的管理,一个人的人品和道德,反映一个人的价值观,企业用人要用与企业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相匹配的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一种认知,就是上等公司治理靠文化,中等公司管理靠制度,下等公司打理靠义气。所以说,企业文化的首要任务是抓人才的职业道德素养建设,识别人品好的人才加以培养。首先是在人才精神层面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道德素养符合企业道德标准;其次是在人才物质层面上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劳动创造财富;再者是在行动层面上,要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为行,致良知。

●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资治通鉴》里讲,有德有才是圣人,企业要破格重用;无德无才是愚人,企业要坚决不用;有德无才是君子,企业要培养使用;有才无德是小人,企业要限制使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步就是选好才,严把人品关;第二步是用好才,知人善任,贤者上,庸者下,德为才先;第三步是育好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育人才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也不是一个部门两个部门的事,而是各部门长期要做的事。“莫嫌海角天涯远,但肯摇鞭有到时”,只要坚持育人育心,立德树人,人才资源就能转化为人力资本。

●结合企业廉政建设。“俭以养德,廉以立身”,政府部门也好,企业也好,都在廉政建设上关注人的品德修养。企业廉政建设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结合:首先应与企业党建工作相结合,发挥党员人才的先锋模范作用;其次应与企业管理干部的廉政考评相结合,提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担任干部;另外,应与企业审计监察工作相结合,既要内防贪污,也要外防受贿,营造廉政土壤。

综合素养,多职能力

《汉书·李寻传》:“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能力是什么?能力是指一个人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作为企业人才,应该培养以下三种关键能力:

●多职能力。一个人的职业能力,本来是指他所拥有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我们这里的多职能力则更倾向于多种专业技能。在疫情反复的情况下,许多企业为求生存,必须不断调整经营方向,因此,今天企业重视的某些专业能力,明天可能变得不重要。这种情况下,只固守一种专业职能的人,如果不能拥有多种职业技能,则无法符合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当组织重整,精简人力时,很可能就被裁掉。所以,要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求生存,捧牢饭碗,需要让自己积极学习掌握多种技能,成为“多职能”人才。

●沟通能力。英国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培根有句名言;如果把快乐告诉朋友,你将获得两个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向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担一半忧愁。职场上,一个人作为一个组织或团队的一员,少不了要交流,这就需要自己有专业的知识、良好的技巧和积极的意愿。看起来只是简单的交流,实则可以看出双方的能力和素养。

●执行能力。松下幸之助说:“一个企业的成功,20%在策略,80%在执行。”对于管理者来讲,执行能力就是管理组织的管控能力,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周密的行动方案及落地的保障措施。“知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知是行的前提,强化执行力,需要激发员工的自律和尽责意识,当做到内在的知识与修养和外在的行动与品行统一时,才算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执行是过程,完成目标才是结果,结果就是讲贡献。

能量培植,自驱动力

就影响力来讲,能量是一个有方向的可变量,是一个能量场,核心动力来自自我的内驱力。领导力五大心法中,就有一个内驱力,是指个人从内心愿意为达成目标付出的意愿,进而演化为内驱力。内驱力是能量场必不可少的燃料,最大限度地培植自身的内驱力化为行动力,就需要具备以下三个因素:

●心力。首先心力也是一种能量,是指精神和德行,一个人的心力表现在心念、情商和品行上,心力需要靠能量支撑,提高心力既是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能力的过程,也是职业提升的自我要求。从能量角度来说,要保持能量充足,要么从外吸收,要么减少内耗。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一个固定的能量值,能量越高,心力就越强,反之,越弱。

●信力。信力是企业人才发展的内动力,信力也是一个人心力的反映,表现在使命、愿望和毅力上,是价值观的体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这个信仰,指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企业选人用人,就要从文化层面选择和培养价值观相同的人。

●爱力。保持理想业绩的重要因素是动力,员工动力来源于对工作的热爱,他们能从工作中获得快乐,他们把工作当成兴趣,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员工的这种爱力表现在对工作的热爱、对同事的友爱和对事业的大爱上,这样的员工在集体荣誉感的驱使下努力工作,他们利他有为,全力达成目标。

企业实践,提升“三力”

人才德力、能力和动力的培养和提升,是保证企业人才质量的合力。千年舟人才发展中心践行了陆铜华董事长“管理不但要知,更重要的是要行动”的知行合一治企理念,非常注重人才“三力”培养体系的建设。

在员工德力方面,企业秉持“德为才先,德才兼备”的人才理念,注重人才品德修养,人才发展中心每年举办多场国学培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党群办开展党课实时政治学习,人力资源部开展管理干部360 度价值观考评,形成三位一体的德力提升体系。

在员工能力方面,企业以“十年树人,百年树企”的人才定制战略为出发点,搭建“四木人才”梯队培养机制,通过“应知应会”能力“五星”职称评级模型,提升企业员工岗位匹配度和胜任力,不断完善“KPI+PBC+OKR”模式的绩效考核体系,检验人才知行合一的综合素质。

在员工动力方面,企业将月度评优与年度评优相结合,绩效激励与超利润目标奖励相结合,人才培训与人才晋升发展相结合,建立“评优+激励+发展”的人才动力机制,提升人才自驱力。通过建立员工俱乐部,开展形式多样的员工娱乐健身活动,利用钉钉运动步数换取正能量积分,设置健康管理师岗位,将员工加班时数、病假天数、看病次数、体检异常指标数等纳入员工关怀管理范畴,构建组织健康能量场。

当下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潮中,企业开始将阳明心学纳入员工文化培训体系,这将有利于保护民族文化根基和发展的精神血脉,也有利于员工个人价值观、企业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