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宋彪
两年前,好友师先生跟我有个约定:互将写过的东西分享之,我应诺。结果,师先生小半年后就汇文成册予我。而我却以“忙”為托词,直拖到人家激我时,“你老宋咋不信守契约呢?”
赶紧搜罗过往文字,题材、体裁、文笔姑且不论,此集既有发表过的文章,也有助力思考的随性之作,而更多的是公司内部的讲话纪要和演讲稿,甚或有微信。自觉非专业笔杆子,故烦请职业写手审读后付印。在此,特向师先生致歉,怎一个“迟”字了得。所集话题远不及你“微言大义”之工,总也算交差了。不为什么,只为契约。
谈及契约,我是相当在意的。当人们多在围观希拉里和特朗普互掐时,我更关注着201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的是奥利弗·哈特和本特·霍姆斯特罗姆。二位经济学家因契约理论研究而胜出于学术贵族丛中,盖因他们的理论贡献更接地气。在市场的“有限理性”下,契约是利用博弈论的方法设计出的精巧的机制,以用来解决履约过程中的逆向选择、违法风险和敲竹杠等问题。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不完全契约”问题颇为突出,以至影响着营商环境的优化。以我公司为例,曾屡遭“在合同中埋雷”而回款难、单方违约而执行难、老赖失信而惩戒难;特别是公共项目的政府拖欠问题等,让我公司大受其害,细究公司N多困局,皆源于此。可作为省诚信示范企业,仍要坚持契约导向,其艰其难,一言难尽。
有契约研究者认为,市场运营最糟糕的事情是,“装着契约的玻璃杯,看上去总有一半是空的”。如果大家都抱着“你怎么对我,我怎么对你”的心态,应对违约行为,那么营商环境会越来越糟。我们的态度是按部就班地服务好契约这个金主。倘若你连立身之基都不认了,这个“陌生人社会”不乱套才怪呢。
古代中国讲“官有政法,民从私契;婚姻凭媒,买卖凭中”;现代中国更绕不开诚信于契约这一价值根基。实在讲,创业至今,我思想的关键词只有三个:价值观牵引、方法论演进、执行力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经营管理实在是个简单的事,经营人员拿下单子,签了,其他部门人员不用做选择题,只管做好填空题,就欧了。而其大前提是企业内外部相关人皆非“忽悠型”。为什么我公司敢把大项目的现场管理交给青年员工操控,因为他敢把自己的形象填进“空”里。什么形象?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认真精神。人品和能力皆体现在执行力中,没有如果,只要结果。
契约(合同)可以因漏洞而不停地打补丁(补充协议),但履约为信的基本原则不能打褶。儒家传统下历代契约书写的惯用语是“画指为信”“立据为凭”;佛教、道教则有“违约遭报”的观念。违约是商战最大的“滑铁卢”。敬畏契约,不仅是经营管理的元问题,也是从业者一生无法清空的移动硬盘。不论你跳槽在哪,一旦签订了合约,跟进的一定是为“双赢”而承担的义务、权利和责任。契约形态看起来是一张纸或一沓子纸,你把它折褶了,就永远抚不平了。
去西方考察,听到一句商谚:“契约背后是上帝之眼,是你二十四小时的监视器。”有一说,美国精英的身份证就是信用,其他的不论你怎么矫情。拿起潜望镜看这个时代,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无论是炫技套路还是风口潮起,都该有一种道行四海的“能量守恒”:集美聚善,履约在先。好在“刚需”的社会征信体系正在建设中,人们终会从事理、心理、伦理层面上升到法理认知。不为什么,只为契约精神。
责编/齐向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