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苏开
闲来一笔,轻轻划过岁月的伤痕,有点痛。
吴老爹穷,穷得没见过百元钞。俩懒儿子被他撵到南方讨生活去了,三载无消息。突然有一天,乡邮递员钻进山坳,送来一张汇款单。巧了,乡邮所点出的百元钞都是簇新的,80张,挺好看的。吴老爹爬上一道岭,来到他老爹的坟前。“这俩龟孙子还算贤孝,没忘了爷爷的忌日。”“冥币”如纸照天烧。
这是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故事。塞北,国家级贫困县,我蹲点扶贫的地方。
扶贫属公共管理范畴,却常被悲天悯人的慈善情怀所掌控。也实在是像吴老爹那样患了“苦病”的乡亲太多,让你总是鼻酸眼潮,却仍像斗牛一样努力往红斗篷里钻。半年间,扶贫工作队足踏所有荒凉。忍不住掏空自己的钱包不算啥,问题是省城几十万、上百万的钱物大挪移,扔进这里连个水波纹都没泛起,“国贫”的帽子让当地人照戴不误。
足见,出了问题的不是物力资源,而是人力资源。作为省级扶贫工作队,我们与当地干部少有交集。扶贫业务本可叠加为一,但却各归属于“自组织”。下到乡、村搞调研,当地干部只是随陪角色,像河滩上心不在焉的蒲公英;访贫慰问入户,他们多是倚着门框的木然。一边是“空降兵”单兵突进地“输血”,一边是本土沉默的大多数不造血。这种疏离的组织行为模式,怎能不频现“扶而不起”的尴尬。
“乡愁”时过境迁,关于顶层定制、组织效能、业务联盟、协同原则等一串价值链环绕脑际。HR同行说我是事后诸葛。
笔锋一转,事物该是普遍联系的。进入战略人力资源时代,HR单兵突进的惯性思维还要保全吗?跨部门合作、业务系统协同、与外界组织交换,正成为HR的新体验。“别太在意自身的存在感,而要让‘他组织打起精神。”一集团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姜女士跟我这样说。
姜女士知道各分公司和部门BOSS都特别在意HR的薪酬设计,以往方案一出台总是狗血上身。她说:“这次我们设计的薪酬方案,明确地说是不成熟的,我躬身请大家开放性地参与进来;不是求得斧正,而是与业务伙伴共同设计合理方案。最终这套文本真的满足了整体最优原则。在这样严肃的联席会上,我居然听到亲友团般的掌声。”
弯下的是腰,拾起来的是能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