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孟庆春
毛泽东一生中也有一些普通人的愿望,这些愿望让我们看到他作为普通人的人性光辉。
想要教书或当新闻记者
毛泽东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从他个人来说,并没有想到他会成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
我们可从一份调查表上看到毛泽东对教育、对当教员的热衷。1921年年底,已经是共产党员的毛泽东在补填“少年中国学会会员终身志业调查表”时,在“终身欲研究之学术”栏中,郑重地填写了“教育学”三个字;在“终身欲从事之事业”栏中,填写了“教育事业”四个字;在“将来终身维持生活之方法”栏中,填写了“教育事业之月薪报酬及文字稿费”;在“备考”栏中,填写了“所志愿之事业现时还只着手准备,预备三年或四年后个人须赴国外求学,至少五年,地点在俄,后回国从事所欲办之事业”。
从这份调查表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从事教育事业不仅目标坚定,而且有着清晰的、具体的实施计划。这个志愿对毛泽东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他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和党的领袖后,还曾多次谈到自己当教师的志愿。
1965年1月,毛泽东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漫谈时说过,他的生涯是从做小学教员开始的。当时他没有想到打仗,也没有想到成为共产党人。然后,斯诺作了一番议论:他像我(斯诺自称)一样,多少是个民主人士。后来——他有时也感到奇怪,是哪些原因偶然凑合的结果,他才变得有志于建立中国共产党。不管怎样,事情的发展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毛泽东还想当一名新闻记者。虽然没有实现这一愿望,但他对记者职业的钟爱非同一般。
新华社成立七十周年前夕问世的《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新华社撰写的新闻作品》,集结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许多新闻作品,其中五十八篇是毛泽东撰写的。
解放战争期间新华社播发的《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别了,司徒雷登》、《将革命进行到底》、《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唯心历史观的破产》等著名篇章,都出自毛泽东的手笔。
新中国成立后,已是五十多岁的毛泽东还在为新华社写稿。这就是:关于中苏建交的新闻稿、关于驳斥美国时任国务卿艾奇逊造谣的新闻稿、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向平壤进攻的新闻稿、关于平壤解放的新闻稿、关于将开城地区划为中立区的新闻稿等。
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报道的新华社记者成一老先生回忆说,毛泽东一天为新华社写两三篇稿件也是常有的事,犹如一位十分勤奋的新闻记者。他写新闻稿不仅速度快,而且准确、鲜明、生动。一次,毛泽东写完稿之后,曾幽默地问旁边的新华社工作人员:你们说谁是最好的新华社记者?大家都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退休后当个大学教授
1957年4月,以伏罗希洛夫为首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团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毛泽东对伏罗希洛夫说:我一天也不能离开工作岗位,不能断。情况天天都在变化,离开了就不了解,工作就会受影响,出差错。复杂,太复杂了。我不想干了,太复杂。伏罗希洛夫怔了怔,急忙说:“这么大的问题,还是要慎重考虑……”
毛泽东说:“当主席太复杂,麻烦人。我是想退下来当个大学教授。”
“那怎么行!谁能代替了您呢!”伏罗希洛夫语气中肯,神情焦急。
毛泽东说:“我们党内有很多人才,他们已经成熟,无论资历、声望和能力,都不比我差。他们是可以胜任的。”
毛泽东虽是玩笑之词,但也反映了他多年来的愿望。
当时,新中国已经进行了“五大运动”(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和过渡时期的“一化三改”(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纷繁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事务缠身,使毛泽东已经拿不出较多的时间进行研究学问了,所以他在与苏联客人谈话过程中,流露出“当个大学教授”的愿望。
当大学教授,既可以教书育人,还可以有时间著书立说。对这两者,毛泽东一生都有极大的兴趣。毛泽东一生都在著书立说,但他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他对知识和学问的兴趣广泛,对哲学、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浓厚的兴趣。但这一切,都要花费时间,或许只有在大学这个自由而又学术空气浓厚的地方,才能更好地让思绪驰骋开来。如果在大学里,他完全有可能写出或编出更多更好的读物来。
毛泽东一生似乎一直对教师这个职业抱有浓厚的兴趣。在成为职业革命家之前,他曾经在湖南当过小学教员。从事革命活动后,毛泽东也不断讲课,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到抗日军政大学,从鲁迅艺术学院到中央党校,他都讲过课。用毛泽东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历来最乐于做的事情就是当教员。”我们若用现在的语言表述的话,当教师既是他的情趣所在,更是他的长项、优势所在。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给他封了“四个伟大”(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时,他说,他只要“导师”一词,其他统统去掉。事实上,毛泽东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上一直没有退下来,因种种原因他也不可能退下来,所以他“想退下来当个大学教授”的愿望没能实现。
到密西西比河游泳
1959年3月的一天早上,毛泽东在东湖边上会见了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这次,斯特朗是跟黑人朋友杜波依斯夫妇一块儿来武昌看望毛泽东的。毛泽东跟斯特朗说,这是自延安那次谈“纸老虎”以来,他第一次接见美国朋友。毛泽东请大家坐下之后,谈笑风生。
毛泽东十分钦佩杜波依斯91岁高龄,身体还如此健康。毛泽东说:连我也感到上年岁了,但我还有精力,人也健壮。我每年还能畅游长江,也在中国其他河域里畅游过,还希望多游一点。如果你们三位不反对的话,我想在密西西比河里游泳。但我估计另外三位,杜勒斯先生、尼克松先生和艾森豪威尔先生,可能要反对。杜波依斯回答毛泽东:“正相反,这三位很可能想见到你在密西西比河里游泳,尤其在河口附近游。”
“真的吗?如果这样的话,我便近日内动身出发,就算是位旅游者好了。我不谈任何政治问题,只在密西西比河里游泳。如果艾森豪威尔先生允许的话,我倒还想看看他打高尔夫球呢。或许我再去医院探望一下杜勒斯先生。”毛泽东笑着回答。
杜波依斯说:“这可能会给杜勒斯一击。”
毛泽东回答道:“这远非我去的用意,我非常希望杜勒斯先生能康复。作为美国国务卿,他对我们很有用。同时,他对美国人民、对全世界劳动人民都有用。”
抗战胜利后外界纷纷传说毛泽东要去苏联养病,美国人对此当然十分敏感。针对这种谣传,毛泽东特地要周恩来带话给马歇尔说,如果要出国的话,他愿意先到美国去看看,因为那里有很多东西可以学习。消息转达给马歇尔,当时他非常高兴,表示要立即向杜鲁门总统报告。可惜当时美国政府在推行“扶蒋反共”政策,使中美之间的交往隔绝了二十多年。
十几年后,毛泽东又对日本客人说想到日本留学。20世纪70年代,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访问中国,毛泽东在中南海他的寓所里接见了大平正芳。毛泽东说他在学日文,随即半开玩笑地说,他想到日本留学。
毛泽东这些半真半假的玩笑之词,多少反映了他晚年的志愿和抱负。一次,毛泽东与王海容谈话时说:“我学英语是为了研究语言,用英文和汉文作比较。如果有机会,还准备学点儿日本语。”他人到晚年,雄心不减。但是,在他与斯特朗和杜波依斯夫妇讲这番话的时候,是1959年的3月,我国经历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经济形势严峻。毛泽东此时怎么能走出中国呢?倘若,他当时能有机会到这些发达国家看一看,或许会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有更新的认识。
(摘自《名人传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