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资产质量:概念界定与特征构建

时间:2024-04-24

钱爱民 张新民

摘 要:资产质量是企业管理质量和公司治理质量的集中体现,也是企业盈利能力的基础。以资产质量为基础来分析和预测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至关重要。本文在重新界定资产质量概念和属性的基础上,分总体质量、结构质量和个体质量三个层次对资产质量特征加以构建。

关键词:资产质量;质量特征; 经营性资产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9)12-0099-06

一、引 言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会计理念经历了由原始的资产负债观发展到收入费用观,最后又回归到资产负债观的否定之否定过程[1]。而从会计理念的运用表征来看,我国新会计准则更多地体现了资产负债观的要求,实现了会计准则制定理念上的国际趋同[2]。资产负债观要求关注资产的真实价值,只有在真实价值前提下的净资产增加,才能体现企业真实财富的增加,它更强调企业资产的质量,而不是单纯地强调企业实现利润的多少。按照新准则所确定的利润,应该是建立在资产真实价值基础上的资产利用效果的最终体现,应该更加体现企业资产在价值转移、处置以及持有过程中的增值质量[3]。因而,新准则下企业的经营业绩与资产质量会更加相关,资产质量将成为企业投资人、经营管理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人士共同热心探求的目标,它是预测企业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依据。然而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是按照流动性大小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类,这种分类标准并没有揭示出企业资产真实的质量状况,因此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判断企业发展前景并做出投资决策的信息需求。由于资产质量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很难给予定量的评价[4],因此,对资产质量的评价应更多地结合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自身经营特点,根据资产的质量特征来进行较为深入、全面的定性分析。本文试图在重新界定资产质量概念和属性的基础上,分层次构建资产的质量特征,并通过案例分析使其在实务中得以运用。

二、文献综述

(一)有关资产质量概念界定方面的研究

资产质量的概念界定方面,干胜道、王生兵认为,资产质量是企业资产盈利性、变现性和周转能力的综合体现[5]。张新民认为,资产质量是特定资产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满足企业对其预期期望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变现质量、单独增值质量、被利用质量、与其他资产组合增值的质量等方面[6]。同时指出,对资产质量的分析要强调资产的相对有用性。企业所处时期不同、环境不同,对同一项资产的预期就会不同,因此资产质量不同于其物理质量。不同项目资产的属性不同,企业对其预期就会不同,因此不同项目的质量特征就会不同。上述观点相对于仅仅把资产的盈利性作为确认资产质量特征的最重要标准[7],或把变现性作为确认资产质量特征的最重要标准[8-9],无疑更加全面和综合。

一些学者对资产质量概念还分别从物理质量和系统质量两个方面加以定义。余新培认为企业的资产质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资产的物理质量、资产的结构质量、资产的“自由度”和有名无实的资产在资产总额中的比例[10]。徐文学认为资产质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资产的物理质量和资产的系统质量。资产的物理质量主要通过资产的质地、结构、性能、耐用性、新旧程度等表现出来。资产的物理质量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是显然的,在比较一项具体资产的质量时,资产的物理质量更为重要。资产的系统质量是指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发挥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变现质量、被利用质量、与其他资产组合增值的质量以及为企业发展目标做出贡献的质量等方面。这个意义上的资产质量是把资产作为企业的组成部分来讨论的,不能孤立地来看待各项资产,应在整体的角度来评估企业的资产质量,实质就是资产质量的相对性[11]。甘丽凝也认为资产质量包括资产的物理质量和资产的系统质量。在描述一项具体资产的质量时,资产的物理质量尤为重要。资产的系统质量是指在企业整体系统中发挥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变现质量、先进质量和盈利质量(现在盈利质量和未来盈利质量、单一盈利质量和与其他资产组合的盈利质量)等方面。从财务角度考察资产质量,更关注后者,即资产的系统质量[12]。

此外,王生兵和谢静将资产质量定义为企业资产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综合水平。资产质量的三性具有复杂的内在联系,资产的本质在于其盈利性,因此资产的盈利性是资产质量中首要的方面,同时为了长期、持续地实现资产的盈利性,就必须充分考虑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13]。谢永堎认为资产质量的高低可以从是否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否能够正常周转和循环、资产和资本结构是否合理三个方面来判断[14]。

目前,国外学者关于企业资产质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均较为罕见。仅有少数文献研究了银行资产质量与信贷风险、规模经济之间关系。David Bernstein对银行资产质量与规模经济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贷款质量对银行成本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银行的资产越差,其成本越高,但这种直接影响表现得不很明显[15]。

(二)有关资产质量特征方面的研究

从上述所列举出的资产质量定义可以看出,一些学者实际上是将资产质量的概念与其质量特征混同起来,只是从资产质量特征的角度对资产质量概念加以描述,并没有对资产质量给出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义,而真正鲜明地提出“资产质量特征”并加以论述的文献寥寥无几。干胜道将资产质量的特征概括为相对性、时效性和层次性三个方面。其中,相对性是指同一资产对于具有不同经营方向的企业而言价值不同;时效性是指技术变革会造成资产的无形损耗,企业产品与产业结构调整会改变资产质量属性,过去的优质资产会变成不良资产,而在特定的环境下不良资产也会转化为优质资产;层次性则是指资产质量既可以从总体上把握,也可以分项目进行[5]。张春景、徐文学根据资产的作用方式和目标要求,将资产质量特征表述为存在性、有效性和盈利性三个特征,并针对企业全部资产和个别资产分别提出了13项财务指标进行质量评价[16]。

国资委2006年在对中央企业进行综合绩效评价时也强调了对资产质量状况的评价,指出企业资产质量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资产周转速度、资产运行状态、资产结构以及资产有效性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所占用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资产管理水平与资产的安全性[17]。

总体来说,虽然上述观点已基本上将“资产质量特征”较为全面地表述清楚,但层次性和逻辑性稍显欠缺,且本文认为相对性、时效性和层次性应是资产质量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并不能体现为资产质量特征。鉴于此,本文在对资产质量的概念和属性重新加以界定的基础上,对资产质量特征分三个层次进行较为全面的构建,以期对企业资产质量评价理论和实务有所裨益。

三、资产质量概念和属性的界定

(一)资产质量概念的界定

质量大师Philip B. Crosby于1962年首次提出著名的“零缺陷管理(Zero Defect Management)”理论,他认为质量就是符合要求。同理,企业对资产的要求,也应该是通过对其进行盈利导向的安排与使用,使资产的预期效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并进而实现企业的盈利目标。因此,资产的质量,就是指资产在特定的企业内部,实际发挥的效用与其预期效用之间的吻合程度。这意味着,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对资产质量的考察,主要关注的不是资产的物理质量,而应该是特定资产满足企业对其预期需求的程度。有关学者已述及,资产的物理质量主要通过资产的质地、结构、性能、耐用性、新旧程度等表现出来。资产的物理质量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是显然的,在比较一项具体资产的质量时,资产的物理质量更为重要[11]。资产的物理质量是资产质量的基础,不具备资产的物理质量要求也就意味资产质量的恶化,但是达到了资产物理质量要求的也不能确定其资产质量的好坏,因为它只强调了资产的本身质量,而忽视了其在系统中的使用角色,即在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中能否发挥作用。因此,资产质量,应更多地强调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企业带来的财务后果。而这种资产质量会因所处的企业背景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的影响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环境、企业所处的行业背景,企业的生命周期背景、企业的不同发展战略等等。

以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龙电器)为例,1999年该公司利用企业在境内发行股份的机会,通过处置、购入等方式,使公司的固定资产原值由年初的不足10亿元,增加到年末的15亿元以上。如果仅从物理质量来考察,新增加的固定资产因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强的技术性能而应具有更好的质量。但如果结合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市场份额来分析,就有可能得出另外的结论:固定资产短时间内的过快增长,并没有在公司的经营活动中得到充分利用,更没有给公司带来应有的经济效益。正因如此,由新增固定资产引起的折旧与维护成本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了强烈的负面冲击,从而导致了科龙电器在1999年盈利6亿多元之后, 先后在2000年度和2001年度分别出现了8亿和15亿多元的巨额亏损!

(二)资产质量属性的界定

1.资产质量的相对性

资产质量的相对性,包括两层含义。其一,相同的资产,在不同企业的效用和价值具有相对性。其二,相同的资产,在特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效用和价值具有相对性。

首先,相同的资产在不同企业之间会表现出不同的效用和价值。由于不同企业所从事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战略目标、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相同的资产在不同企业之间的效用必然不同。

其次,相同资产在特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效用和价值也可能存在差异。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市场变化、技术变迁以及企业业务结构、业务规模的变化,相同资产的效用和价值可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综合两方面因素,分析资产质量不能只针对单个项目孤立地进行分析,而是要与企业其他资产相结合,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结合,与企业所处的行业背景、生命周期相结合,站在一个整体和相对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企业的资产质量,更应强调资产的相对有用性。

2.资产质量的时效性

资产质量的时效性是指企业的多数资产的质量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著下降。技术变革、消费者偏好改变、资产的自然因素、竞争环境的变化等原因对企业的资产质量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企业资产价值的下降。因此,企业各类资产的保有规模应该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个别资产规模的超经营储备极有可能导致企业发生不必要的损失。

企业的资产质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研究资产的质量,应强调其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宏观经济背景,注重其时效性。

3.资产质量的层次性

资产质量的层次性,是指资产对于不同的企业管理层面的含义具有显著差异。这里的管理层面,主要涉及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显然,不同的管理层面,由于所处的管理位置和角度不同,对资产质量的要求也就不同。决策层往往关注企业资产的整体质量,管理层往往关注企业结构性的资产质量,执行层则更关注个别资产的质量。在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一个经济效益好、资产质量总体上优良的企业,可能个别资产项目质量很差。相反,一个面临倒闭、资产质量总体上很差的企业,反而可能会有个别资产项目的质量较好。因而,研究企业的资产质量,不但要从企业资产总体上把握,确定企业资产整体质量的好坏,还有必要从结构和项目层面做进一步的剖析。

具体地说,研究企业资产质量,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展开:资产的总体质量、资产的结构质量以及资产的个体质量。而对于企业资产的质量特征,也应从这三个层面分别加以构建。

四、资产质量特征的分层次构建

(一)资产的总体质量特征

1.增值性

资产的增值性,是指企业的资产作为一个整体,在周转过程中所具有的提升企业净资产价值的能力。根据资产负债表观,利润的确定不需要考虑实现问题,只要企业的净资产增加了,就应当作为利润确认。因此,应首先定义并规范由该类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相关资产和负债或其对相关资产和负债造成影响的确认和计量,然后再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确认收益[18],即利润之度量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而非相反。新准则尽管对于资产要素的界定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但由于公允价值理念的运用,必然导致资产的计量属性发生变化,金融工具、部分投资性房地产以及以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取得的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将反映其公允价值。按照新准则所确定的利润,应该是建立在资产真实价值基础上的资产利用效果的最终体现,应该更加体现企业资产在价值转移、处置以及持有过程中的增值质量。因而,资产的增值性应成为资产的总体质量特征,是预测企业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依据。

需要说明的是,新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相当谨慎的,致使大多数资产的计量属性仍以历史成本为主。因此,利润中并未体现这些资产的持有增值情况,而对其计提的减值损失则可视为该项资产在持有过程中产生的负增值。

2.获现性

资产的获现性,是指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为企业创造现金净流量的能力。资产获现性关注企业在获得利润的同时产生相应现金流量的能力,它突出强调的是资产自身的造血功能。就现金流量的产生渠道而言,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均有可能产生现金流入量。但是,从性质上来说,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贡献类似于输血;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入量或者是企业收缩投资,或者是企业获取投资收益;而只有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才是企业经常性的现金流入量的源泉。在 “现金为王” 财务管理理念中的“现金”绝不是指企业投资活动或者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而应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二)资产的结构质量特征

所谓资产结构,是指各项资产相互之间、资产与其相应的来源之间由规模决定的比例关系。从资产自身的结构来看,既有按照流动性确定的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的结构关系,也有按照利润贡献方式确定的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商业债权、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项目。有关现金(包括银行存款在内)是否属于经营性资产问题在理论界尚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现金处于闲置状态,并可为企业带来利息收入,因此不应将其视为经营性资产。但本文认为现金是经营性资产在生产经营周转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和存在形态,因此为简便起见,可以将其列入经营性资产之中。和投资性资产投资性资产主要包括直接对外投资形成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等项目。由于在现阶段的企业运营过程中,大量被关联方占用的资金通常会通过预付账款以及其他应收款等项目体现出来,从理论上讲,这部分资金由于并未参与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而不应属于经营性资产范畴,应将其列入企业投资性资产之中。的结构关系,还有企业从事经营的各个业务板块形成的资产结构关系等等。由于不同的结构所表现出来的经济含义和管理含义具有显著区别,因此,对资产结构的考察意义十分重大。从资产与其所对应的来源来看,资产的期限结构与其来源的期限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又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概括起来说,资产的结构质量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资产结构的有机整合性

资产结构的有机整合性,是指企业资产的不同组成部分(如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经营性资产和投资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内部的货币资金、债权、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经有机整合之后从整体上发挥效用的状况。企业管理的境界,应该体现在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资产占用、加快资产周转并最终获取盈利方面。任何资产项目,不管其自身的物理质量有多高,如果不能与其他资产进行有机整合,为最终实现利润做出贡献,则仍属于不良资产的范畴。

资产结构的有机整合性要求企业不断进行资产结构的优化,尽力消除应收账款呆滞、存货积压、固定资产闲置、对外投资失控等现象。

2.资产结构的整体流动性

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变现速度。资产流动性大小与资产的风险大小和收益高低是相联系的。通常情况下,流动性大的资产,其风险相对要小,但收益也相对较小且易波动;反之,流动性小的资产,其风险相对较大,而收益却相对较高且易稳定。当然也有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资产结构的整体流动性可以通过流动性较强的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来加以衡量。一般地说,企业资产结构中流动性强的资产所占比例越大,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就越强,相应地,企业偿债能力也就越强,财务风险越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流动性较强的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越高越好。企业管理所追求的并不是流动性的高低。归根结底,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是为企业整体的发展目标服务的。因此,资产结构的整体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动态平衡才是企业日常管理所追求的。

考察企业资产结构的整体流动性,还要结合企业所处的特定行业,根据企业基本的资产结构特点进行分析。例如,制造业和金融业企业的资产结构、经营模式截然不同,资产结构的整体流动性体现出行业自身的特点,具有不同的特征。

3.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的对应性

对于那些主要包含诸如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等传统资源项目的资产结构来说,对其质量的分析,还应考虑资产结构质量与资本结构质量的对应性因素。这里与资本结构的对应性主要体现在:首先,企业资产报酬率应能补偿企业资本成本;其次,资产结构的长短期构成与资金来源的期限构成相匹配。即企业的流动资产作为企业最有活力的资产,应能为企业偿还短期债务提供可靠保障;同时短期资产由于其收益率较低,所以应主要由资本成本相对较低的短期资金来源提供支持;企业的长期负债由于其资金占用成本较高,因而应与企业的长期资产项目相匹配。只有这样的资产结构,才能保证企业有可能在允许的范围内将资本成本和财务风险降至最低水平,从而达到最佳的生产经营状态。

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的对应性,要求企业在能承受的财务风险状态下运行。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企业也会出现“另类”的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的对应关系。例如,在竞争优势极其明显的情况下,企业通过采用预收账款方式销售、加速存货周转、赊购存货等方式运营,就会表现出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流动资产的规模低于流动负债,并不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存在问题,而恰恰是企业竞争优势和商业信誉良好的表现。但这种OPM(Other Peoples Money)方式的运营管理也会潜藏一定的风险,一旦企业的资金链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因发生连锁反应而使企业陷入支付危机。

4.资产结构与企业战略的吻合性

企业的战略,是靠资产的有机整合和配置来实现的。资产结构与企业战略的吻合性,是指资产结构反映企业战略意图的程度。企业之所以要确立其战略,并将其与竞争者区分开来,完全是出于竞争的需要。尽管一个行业的经济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在制定与同行业的其他竞争者进行竞争的战略弹性,但是许多企业仍然通过制定符合其特定要求的、难以被仿制的战略以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影响企业战略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区和产业多元化、产品和服务特征等。进行企业资产结构的合理性分析,必须建立在对企业战略的理解基础上,去判断资产结构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吻合程度,即企业的资产结构是否对制约发展的因素做出了积极反应,是否维护和体现了企业已经制定的发展战略。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的资产结构必须回答这样的问题:企业是从事什么经营活动的?其行业选择与定位如何?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什么?企业的资产结构是否能够体现其发展战略的要求?是否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吻合?通过考察企业资产中经营性资产与投资性资产的结构关系,可以透视该企业所采用的盈利模式,而盈利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资产结构安排对企业战略遵守与实施状况。

(三)资产的个体质量特征

所谓资产的个体质量特征,是指企业根据不同项目的资产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功用而对其设定的预期效用。由于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各自的功用不同,故企业对各类资产的预期效用设定也就各不相同,因而资产本身应具有各自的质量特征。但总的来说,研究资产个体的质量特征可以从资产的盈利性、保值性、周转性以及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协同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资产的个体质量,需要结合企业对各项资产设定的预期效用和自身的具体特点,按照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特征来进行考察与评价。

1.资产的盈利性

资产的盈利性,是指资产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能力,它强调的是资产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这一效用。个体资产的盈利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整体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进而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及收益质量。

对于个体资产质量来说,直接可以按照盈利性加以考察的经营性资产主要包括制造业和流通企业的存货以及服务业用于出租的房屋等。而全部投资性资产的质量也均可以从盈利性角度加以考察。对制造业企业毛利率的考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其存货的盈利性;而通过对企业投资收益与投资规模的比较分析,则可以确定投资性资产的盈利性大小。

2.资产的保值性

资产的保值性,又可称为资产的变现性,是指非现金资产通过交换能够直接转换为现金的能力,它强调的是资产作为企业债务的物资保障的这一效用。如果说资产的盈利性关注的是相应资产的增值能力,那么资产的保值性关注的则是相应资产按照账面实现其价值的能力。资产保值性的强弱,直接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尤其是短期偿债能力)的高低,而偿债能力又是企业能否健康地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对于企业的商业债权项目来说,可以通过对商业债权的回收状况以及坏账计提情况的考察来确定该项目的保值性。类似地,对于其他大多数资产项目来说,通常可以根据减值准备计提的情况来大体判断各项资产的保值程度。

3.资产的周转性

资产的周转性,是指资产在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被利用的效率和周转速度,它强调的是资产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而被利用的效用。与前面的盈利性和保值性不同,盈利性和保值性更多关注的是规模实现(如毛利规模、债权回收规模等)问题,而没有关注速度,即没有关注需要多久才能实现资产的盈利和保值。而资产的周转性则关注了资产的运行速度,因为速度终将决定企业的效益。对于个体资产质量来说,直接可以按照周转性来进行考察的资产项目主要包括企业的商业债权、存货、固定资产等,可通过计算商业债权、存货、固定资产的周转率来确定其周转性。

4.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协同性

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协同性,是指资产在特定的经济背景下,有可能与企业的其他相关资产在使用中产生协同效应的能力,它强调的是资产通过与其他资产适当组合,能够发挥出大于单项资产个别效用总合的联合效用。

任何企业经营活动的产生,均是有机利用其各个生产要素的结果。因此,企业间的最大差距在于不同生产要素经过整合以后的协同效应之间的差异。考察企业个别资产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协同性,就是要强调任何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均需要一定的条件,均需要与其他资产经过适当组合才可以实现。一项资产,如果在特定企业中不能发挥作用,即使物理质量再好,也不能算作该企业的优质资产,而必须通过适当的安排与整合,与企业的其他资产进行组合,才能共同满足企业的战略要求,从而体现资产真正的增值能力,这是企业重组增值的基础。直接比较企业间毛利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的差异,就可以考察企业资产组合协同性方面的差异。

综上所述,本文构建的资产质量特征层次框架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 李勇.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比较研究:兼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理念选择[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 谢志华,曾心.论资产负债观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与思考——历史演进、表征与思考 [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8,(1):69-74.

[3] 钱爱民, 张新民.新准则下利润结构质量分析体系的重构 [J]. 会计研究, 2008,(6): 31-38.

[4] 宋献中,高志文.资产质量反映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 [J]. 中国工业经济,2001,(4):78 - 81.

[5] 干胜道,王生兵.试论企业资产质量优化与评价 [J]. 四川大学学报,2000,(5):49-52.

[6] 张新民.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研究 [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

[7] 李树华,陈征宇.证券市场会计问题的实证研究 [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8] 顾德夫.企业资产质量小议 [J].上海会计,2001,(4):57-58.

[9] 贺武,刘平.基于盈利能力的沪市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实证研究 [J]. 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2):19-20.

[10] 余新培.资产质量和收益质量及其分析 [J]. 当代财经,2003,(2):119-121.

[11] 徐文学.企业资产质量特征的理论探讨 [J]. 江苏商论,2007,(6):160-162.

[12] 甘丽凝.资产质量对融资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 [J]. 经济师,2007,(11):43-46.

[13] 王生兵,谢静.浅析资产质量 [J]. 软科学,2000,(4):17-19.

[14] 谢永堎.资产质量与财务困境 [J]. 财会月刊,2007,(12):23-25.

[15] David Bernstein. Asset Quality and Scale Economies in Banking[J].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1996,48(2):157-166.

[16] 张春景,徐文学.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质量评价的实证分析 [J]. 财会月刊(理论版),2006,(7):19-21.

[17]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Z].2006.

[18] 李勇,左连凯,刘亭立.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比较研究:美国的经验与启示 [J]. 会计研究,2005,(12):83-87.お(责任编辑:孟 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