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国际金融危机与转轨国家的应对

时间:2024-04-24

郭连成 刁秀华

摘 要:肇始于2008年9月的全球金融海啸,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全球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并导致严重的经济衰退。面对日益加剧的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外学者不断展开全方位的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总体上看,对作为“特殊群体”的经济转轨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研究仍不够深入。鉴于此,本文以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为研究视角,全面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转轨国家所造成的影响及这些国家所采取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同时,剖析转轨国家深受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害而成为重灾区的深刻原因。

关键词:俄罗斯;中东欧国家;转轨国家;国际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9)12-0109-07

一、引 言

自20年前苏联东欧国家剧变以来,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迈上了经济转轨之路,纷纷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并逐步走上了加速发展的道路。转轨以来,不仅这些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该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国际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通过经济转轨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条件,使这些国家相继摆脱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经济停滞不前的状况,特别是俄罗斯及独联体其他一些国家在10年前就结束了经济持续低迷和衰退状态,步入了经济迅速恢复和快速增长阶段。中东欧国家在经历了转轨性衰退后也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有资料显示,与1989年相比,到2006年波兰经济增长了58%,斯洛文尼亚增长了39%,匈牙利增长了34%,斯洛伐克增长了34%,捷克增长了29%。自2001年以来,尤其加入欧盟后,中东欧国家的赶超进程加快。2004—2006年,中东欧5国平均的经济增长率比欧盟15国高出近3个百分点[1]。另一方面,欧盟东扩为中东欧国家带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加入北约和欧盟提升了这些国家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力,海外投资大量涌入、大批劳工在欧洲找到薪水更高的工作。一些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经济增长率高于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从而缩短了其与欧盟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发展成为一次真正的全球金融危机,而且这场金融危机已从发达国家传染至新兴市场经济体甚至整个世界。随着全球金融海啸的爆发,俄罗斯最终未能幸免于这场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全球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危机使这个一再强调自己是金融危机中的“避风港”、“安全岛”的国家陷入了10年来的首次经济衰退之中。不仅整个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数千家企业宣布裁员,而且石油价格从每桶140美元跌至50美元以下,卢布也持续贬值。鉴于此,西方媒体宣告“持续了8年的俄罗斯石油繁荣褪色”,嘲笑曾期待成为未来“国际金融中心”的莫斯科成了“金融危机之都”。虽然俄罗斯领导人坚信俄能够依靠充足的储备度过难关并克服危机,但俄罗斯的确面临着现实困难和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也使中东欧国家在劫难逃,这些国家正面临着1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且有可能成为金融海啸第二波的“重灾区”。欧洲复兴和开发银行总裁托马斯•米洛指出,金融危机已威胁到东欧地区过去20年来的改革成果,使改革进程出现了“逆转的危险”。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转轨国家的影响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在历经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后,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正经受着这场金融风暴的冲击和严峻考验,成为重灾区。自2008年9月以来,许多转轨国家陷入了货币急剧贬值、银行破产、股市崩盘、工厂倒闭、失业率大幅增长、各项社会经济指标急剧下降的危机状态,甚至有的转轨国家经济面临着崩溃的威胁。

(一)资本外逃与货币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由于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发达国家纷纷从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撤资,资本外逃加剧了外汇短缺和中东欧各国货币集体贬值风暴。据俄罗斯《新闻报》2008年11月12日报道称,俄罗斯资本外逃从来没有这样迅速:9月份纯资本外逃246亿美元,10月份更是达到空前的500亿美元。另据俄央行2009年1月13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08年俄罗斯私有资本净流出额高达1 299亿美元。其中,银行部门流向境外的资金为575亿美元,其他经济部门流向境外的资金约为725亿美元[2]。 货币贬值是国际金融危机对转轨国家经济造成的一个直接影响。自2008年8月以来,俄罗斯卢布兑美元的比价已经贬值了35%。有资料显示,俄罗斯2008年卢布兑换美元的最低纪录是12月20日创造的,当时1美元兑换31.86卢布。而2009年1月15日卢布兑美元汇率又下跌到1美元兑换32.21卢布,创2001年以来的新低[3]。目前,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卢布继续贬值已无法阻挡。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担心将再次上演1998年的“卢布危机”。为了避免一次性暴跌所带来的恐慌,俄罗斯采取了逐步贬值的策略,抛售了大量的美元,为此动用了近1/3的外汇储备,共约2 000亿美元[4]。然而,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国际油价大幅下挫双重因素的影响,俄罗斯政府的努力并没能挽回卢布走低的态势,专家预计卢布还将进一步下跌。随着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深化,其他一些转轨国家的本币也都持续跳水。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匈牙利福林兑欧元和美元汇率下降幅度均超过20%,波兰兹罗提兑欧元也下跌了1/3,乌克兰的格里夫纳跌了42.2%[5]。

(二)股市危机

股市大跌是国际金融危机对转轨国家经济所造成的另一个直接影响。近些年,大量的外国投资者被吸引到了俄罗斯的短期国债和联邦债券市场。即使是在美国次贷危机刚刚爆发、全球股市开始大跌时,俄罗斯还一度成为世界经济的“安全岛”,仍有外资大举进入,股市大幅上涨。2008年6月3日俄罗斯交易系统指数升至历史最高的2 451点。

然而,好景不长。2008年9月16日,受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的影响,俄罗斯股指下跌11%,股市暂停交易,各大银行和其他一些大公司的股票一天之内丧失了近1/3的市值,成为俄罗斯金融市场上最晦暗的日子。17日,由于股票指数继续下跌,俄联邦金融市场局于12点10分宣布所有交易所(包括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俄罗斯交易系统和莫斯科证券交易所)停盘。9月30日,俄罗斯股市开盘即暴跌,监管部门要求两家证券交易所宣布紧急停牌两小时,以遏止股市进一步下跌,只有回购和柜台交易被允许继续进行。但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股指全天跌幅仍达6.9%。10月6日,俄罗斯交易系统指数下跌了19.1%,这是该系统自1995年9月1日开始运营以来的最高单日跌幅。10月8日,俄罗斯股市开市后,所有蓝筹股追随全球金融市场及石油市场行情,全线暴跌,交易不足半小时,俄联邦金融监测局宣布闭市。当时,股指已跌回2005年初夏的水平。10月13—17日俄罗斯交易系统指数下跌了21%,10月17日该指数下跌了6.48%,跌破700点心理大关,跌至667.62点,跌幅超过70%,成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跌幅最大的股市,股票市值从1.3万亿美元缩至4 595亿美元。其中,最大上市公司“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公司”市值从2008年初的3 296亿美元缩至1 063亿美元。2008年,俄罗斯股市跌幅高达70%。

此外,受金融危机影响,其他转轨国家的股市也纷纷下跌。匈牙利布达佩斯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2008年累计下跌53.3%;捷克的股市也受到了严重冲击,主要的证券交易市场PX指数在2008年初至2009年2月累计跌幅高达64%。

(三)债务危机

在俄罗斯东欧等转轨国家,金融体系的开放与自由化同时并举,资本市场开放度过高,被外资所主导,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非常明显。有资料表明,截至2009年1月31日,俄罗斯共背负外债4 650亿美元。截至2月中旬,俄罗斯可上市流通的卢布债券总额为1.6万亿卢布(1美元约合36卢布)。其中,逾期无法兑付的债券总额达到573亿卢布,占债券总额的3.6%(年初为2.3%)。俄罗斯专家认为,尽管目前无法兑付的债券数额并不大,对整个银行系统的影响甚微,但今明两年是公司债券的还债高峰,如果无法偿还的债券仍以上述增幅上升,必将对银行系统产生不良影响[6]。据报道,仅2009年,俄银行和公司就需要偿还近1 400亿美元的债务本息。由于经济形势不佳,俄罗斯许多私有企业债务到期难以偿还,债务危机可能拖垮整个金融系统。

在中东欧国家,由于国内储蓄率过低、资金不足,这些国家不断利用国外资金,从而导致外债在GDP中所占比重升高。例如,匈牙利2008年纯外债为13 589亿福林(1美元约合236福林),占全年GDP的51.3%,而且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受金融危机影响急剧恶化。另据世界银行的资料显示,目前马其顿、波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短期债务均超过本国外汇储备的50%。摩根士丹利首席外汇策略师任永力指出,目前东欧的外债总计约1.7万亿美元,主要为欧元和瑞士法郎债务,多数借款将在短期内到期。2009年,东欧有2 000亿美元债务需要再融资,同时,需要1 000—1 500亿美元来解决银行坏账。从外债与GDP的比率来看,2008年每个东欧国家的外债与GDP比率都高于50%,远高于其他的新兴市场国家,拉脱维亚为135%,居9国之首,保加利亚、匈牙利、爱沙尼亚等国也高于100%[5]。由此可见,中东欧国家经济高度依赖外部资金和市场,主要是依赖西欧的资金和市场。而中东欧各国货币对欧元等外币贬值后,意味着同样的外币债务将需要用更多的本币来偿还。

(四)实体经济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东欧转轨国家的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冲击。这些国家大多依赖向欧洲发达国家的商品出口,由于金融危机使西欧陷入了战后最严重的衰退之中,商品需求大减,因而中东欧制造业的出口订单不仅随之急剧萎缩,且出口商品的价格也大幅下滑,从而导致中东欧国家的生产和出口企业遭受巨大损失,有些企业甚至已倒闭或破产。受影响最大的主要是那些在直接投资和出口方面高度依赖欧元区的国家,新加入欧盟的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也面临巨额经常项目赤字的危险。2008年12月,保加利亚工业生产严重下滑,总的工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了10%,其中采矿业下降了31%,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生产下滑了60%,纺织业、冶金业、皮革加工业等行业也受到了严重冲击。由于经济危机导致对汽车、重型机械和工业原料的需求下降,致使西方国家设在中东欧国家的企业减产,甚至裁员。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波兰的失业率从8.8%迅速上升至2009年2月的10.5%。波兰政府预测,2009年该国的失业率有可能达到12%。2009年1月,捷克失业率为6.8%,创2007年以来最高纪录。在乌克兰,截至2009年2月底,登记失业人数达到113.7万人。据乌克兰就业中心主任加利茨基估计,到2009年底乌克兰平均失业率将达到9%[7]。

在俄罗斯,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更为严重。由于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使俄出口产品的生产企业和出口企业损失惨重;而且,卢布迅速贬值使那些依赖进口原材料和部件进行生产的实体经济部门受到严重打击,许多实体经济部门的企业如机器制造、冶金、汽车制造业、建筑业由于资金短缺而大规模裁员,造成失业人数不断攀升,2008年10月失业大军就达到了460万人,2009年1—2月,俄罗斯的失业人数增加了100多万。经济学家们预测,随着金融危机的衍生效应日益显现,“大裁员的景象”会在2009年下半年出现。有专家预测,一旦汇率再贬30%,原来有偿还能力的企业也将被推向违约,而企业的破产又会反过来拖垮银行系统,从而引起实体经济全面崩溃。

(五)经济增长危机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西方经济衰退的影响,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滑坡,有可能被卷入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之中。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5.6%,增速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2009年上半年,俄经济同比下降10.1%,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预计下半年GDP将同比下降6.8%[8]。另据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由于俄罗斯工业产出下降、失业率上升以及外国资本外逃等因素叠加在一起,预计2009年将造成GDP下降7.5%[9]。鉴于此,俄罗斯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库德林认为,受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俄经济恐怕要倒退5年。2009年独联体国家也面临更严重的经济衰退,实际GDP增速从2007年的8.6%和2008年的5.6%降至-6.2%。经济减速主要源于2009年国际能源价格预计下降4.2%。就独联体石油出口国而言,贸易条件恶化带来的损失等于这些国家2008年GDP的7.9%左右。中东欧国家经济也倍受影响。2008年,匈牙利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0.3%。根据欧盟2009年1月的预测,罗马尼亚2009年经济增长率将由上年的8%急剧下降至1.8%,2009年捷克的经济增长率仅为1.7%。欧盟委员会预计,欧盟2009年经济可能负增长1.8%。其中,拉脱维亚可能下滑6.9%(世界银行则预计拉脱维亚GDP下降13%),波兰经济增长率可能下滑到2%(世界银行预计波兰GDP仅增长0.5%)。

(六)政治危机

此次金融危机不仅对转轨国家的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而且还深刻地影响了转轨国家的政治格局。在中东欧的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等国家金融危机引发了骚乱,并最终导致匈牙利总理的辞职。在俄罗斯,沉寂多年的全国性示威重新出现。据各方面报道,从2008年底以来,莫斯科、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和索契等城市爆发了反政府示威游行。2009年1月31日,俄罗斯全国多个城市爆发游行示威,抗议政府的反危机措施。反对派甚至将矛头指向普京,指责普京政府浪费公共资金,认为他应付危机不力,并要求其引咎辞职,宣称他是俄罗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最大障碍。普京在国内稳如泰山的地位受到冲击。俄罗斯的一些社会学家预测,随着俄罗斯经济增长在2009年的进一步放缓,国内的抗议活动将会变得更多,社会也将变得更加动荡。一名西方外交官认为:“金融危机给了梅德韦杰夫挑战普京的机会”。在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凭着普京支持而当选总统的梅德韦杰夫也比以往显得更加独立,他多次公开批评政府的救市方案落实缓慢。反对派的声音虽然响亮,但并没有得到民意的普遍支持和响应。2009年1月22日公布的调查显示,普京的个人支持率仍高达83%。国内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梅德韦杰夫和普京不仅在国家发展模式和战略目标等一些实质性问题上观点基本一致,而且在权力运行机制与两人的政治意愿方面也没有太大的分歧,因而短期内“梅普组合”不会出现分裂,俄罗斯也不会在短期内出现政治动荡。

三、转轨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举措

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冲击下,转轨国家的经济和金融体系正经受着严峻考验,为了扭转不利局面,摆脱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这些国家正在采取积极的措施,纷纷出台各种不同的经济激励和救市方案,实施综合救助计划和一揽子反危机纲要。例如,俄罗斯于2009年4月正式出台了《2009年俄罗斯联邦政府反危机措施纲要》[11]。该纲要一是强调国家在反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二是确定了政府重点扶持的295家行业主干企业,对其实施救助;三是政府对一些重要经济部门采取特殊保护措施,根据不同行业采取有针对性的救助计划;四是关注民生,加强国家社会保障;五是政府与央行共同实施对银行系统的注资措施,以维护银行系统的稳定。

综合来看,转轨国家主要采取如下措施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一)采取有效措施稳定金融市场,支持本国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转

为恢复市场信心和稳定国内经济形势,俄罗斯议会和政府先后批准或出台了旨在支持国家金融系统的一系列法律和措施。2008年10月13日,俄罗斯总统签署《支持金融体系补充措施》法案,并修改相关法律,利用各种方式向银行注资,以化解流动性风险,该法案的出台标志着政府开始采取措施全面救市。实际上,在此法案出台前,俄罗斯央行就已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向商业银行注资,2008年9月16日至10月13日前,共进行38笔国债回购业务,投放了28 773.47亿卢布(合1 100亿美元)。10月7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政府将再拨出9 500亿卢布以支持金融系统。据宏观经济学家评估,这笔资金外加国家先前紧急拨付的1万亿卢布,对俄罗斯经济的作用与美国救市的7 000亿美元是等值的。10月25日,俄罗斯政府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库德林表示,俄罗斯将动用石油美元储备拯救股市,政府将从国家福利基金中拿出1 750亿卢布购买公司的股票。政府计划2008年动用2 500亿卢布预算资金,2009年计划在预算中预留2 500亿卢布,同时动用1 500亿卢布国家福利基金,总计约合210亿美元,用于回购上市公司优良资产[10]。根据《2009年俄罗斯联邦政府反危机措施纲要》,2009年俄罗斯将向对外贸易银行、对外经济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分别注资2 000亿卢布、1 300亿卢布和2 250亿卢布,以维护银行系统的稳定,提高银行的可信度。俄罗斯总理普京表示,俄政府今后将视世界经济和本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进一步调整和补充应对危机的措施。从波兰的情况看,汇率的巨大波动使外资纷纷撤离波兰,这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为了稳定兹罗提的汇率,波兰政府采取了抛售欧盟基金中的欧元等外汇干预措施。

(二)大力扶持实体经济

为减轻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要求政府制定具体措施,确保国家划拨资金快速进入实体经济领域。他特别建议贷款机构对市值被大大低估的大型企业尤其是资源类企业,在融资方面放宽标准。2008年12月18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全俄中小企业扩大会议上,俄经济发展部承诺2009年划拨300亿卢布银行贷款和105亿卢布财政拨款用于支持地方中小企业发展。2009年2月,梅德韦杰夫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将推出多个特别项目创造就业,包括动用440亿卢布兴建公路和加强基建等服务,创造就业,而且还将拨款协助培训被裁退的工人。他表示,保障就业是当前最首要的任务,联邦政府将加大对地区劳动力市场的扶持力度。俄政府计划2009年划拨2 000亿美元支持实体经济。根据由政府经济稳定发展委员会遴选出的295家各主要行业主干企业名单,政府将从国家财政预算中拨出专门款项对其实施财政补贴和救助,以保证国家主体经济平稳过渡发展。在2009年联邦财政预算中,计划拨出约3 000亿卢布用于对联合工业公司具有战略意义的企业以及政府遴选出的企业的信贷实行国家担保。同时降低所有企业的税收,利润所得税降为20%[11]。目前,俄罗斯政府已开始落实针对一些支柱性行业的救援计划,如对军工企业还贷时给予政府补贴,对执行政府订单的企业在贷款时提供国家担保,对大型农业项目提供必要贷款支持等。俄政府新闻办2009年3月公布了第24号政府法令,决定采取措施对俄工业品生产企业、汽车制造业和交通运输机械制造企业给予国家扶持,资金总额为85亿卢布。俄罗斯在修订2009年财政预算时还设立了“抗危机财政预算补充支出”,用以向银行业,以及包括国防工业系统在内的实体经济、交通运输业、中小企业、机器制造业及农业领域提供资金支持。

为刺激经济增长,扶持实体经济,中东欧国家也采取了若干措施。捷克政府于2009年2月16日通过了总额高达700多亿克朗(1美元约合22.8克朗)的一揽子抵御经济危机计划。这一计划的主要任务就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减少失业,保持公共财政的稳定,从而刺激经济增长。罗马尼亚也于2009年2月20日通过了2009年国家预算,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及减少政府日常开支等措施来应对经济危机。

(三)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反危机协调

在金融危机下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对金融形势的研判和反危机行动的指导,是一些转轨国家的普遍做法。俄罗斯于2008年8月由梅德韦杰夫总统下令成立了隶属于联邦财政部的金融市场咨询委员会,专门从事对金融市场发展走势和国家贷款政策的研究和评价。同年10月20日,梅德韦杰夫总统又下令成立直属于总统的金融市场发展理事会,对如何发展俄罗斯国内金融市场并保证其稳定等问题展开研究,同时对政府在这一领域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12月10日,普京总理宣布,政府将成立以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为首的政府金融危机协调委员会,专门负责在金融危机条件下协调各政府部门的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反危机措施。

(四)加强转轨国家间的合作

在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的情势下,转轨国家切身感受到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加强转轨国家间合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近一两年来,为了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转轨国家已开始联合自救。2008年12月,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亚美尼亚5国在独联体框架内设立了100亿美元的反危机基金。此后,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5个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的首脑又于2009年2月在莫斯科宣布,5国决定加强合作,设立规模为100亿美元的反危机基金。这两个基金的设立可以看作是俄罗斯和以哈萨克斯坦为首的中亚转轨国家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重要举措[12]。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已答应向白俄罗斯提供20亿美元稳定贷款框架内的5亿美元贷款,向亚美尼亚提供5亿美元稳定市场贷款,向吉尔吉斯斯坦提供1.5亿美元无偿援助和20亿美元优惠贷款。当然,俄罗斯向这些国家提供援助也是有一定政治目的的,正如俄罗斯政论家、后苏联空间社会政治进程研究中心主任阿列克谢•弗拉索夫所言,俄罗斯“为了自身安全应该提供贷款”,“俄向吉尔吉斯斯坦提供的这笔贷款不应仅仅被视为是一次经济上的援助,而应该被看成是一个政治策略”[7]。

(五)接受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的援助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许多转轨国家不得不接受国际金融组织的救助。2008年10月,欧盟宣布为匈牙利提供65亿欧元贷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也决定分别为匈牙利提供125亿欧元和10亿欧元的贷款。2008年12月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以及瑞典等北欧国家和爱沙尼亚等波罗的海国家先后同意共向拉脱维亚提供75亿欧元贷款,其中欧盟的援助就达31亿欧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为17亿欧元。

此外,鉴于越来越多的中东欧成员国因金融危机而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欧盟正在考虑再度扩大“危机基金”的规模,以向这些国家提供必要的救助。到目前为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已经向立陶宛、匈牙利、塞尔维亚和乌克兰4国提供了总额达520亿美元的援助。2009年2月,世界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和欧洲投资银行3家国际金融机构共同宣布,启动一项总额为245亿欧元的贷款计划,以帮助陷入困境的中东欧地区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困难。有专家认为,相对于中东欧地区面临的困难而言,245亿欧元还远远不够。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行长米罗预计,东欧银行需要1 500亿欧元用于资本结构调整,2 000亿欧元用于防范银行倒闭风险[13]。

四、基本看法与评价

经济转轨国家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作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特别是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之所以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如此严重的影响和冲击,成为深受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害的重灾区,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因素。

第一,举债经济是俄罗斯和中东欧转轨国家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外部资金,因而在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正面打击。从外债方面看,东欧诸国债台高筑,过度依赖西欧银行贷款。西欧银行出现危机后,必然导致东欧外资的断流,外汇短缺也导致了偿债困难。据统计,近些年西欧国家银行向东欧国家总共发放了1.7万亿美元的贷款,其中有4 000亿美元2009年到期,必须偿还。由于全球金融危机使国际金融市场资金严重短缺,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市场实施了惜贷政策,因而转轨国家银行已无法从西方获得长期资金,也无法举借新债偿还旧债。再加上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纷纷下调了对这些国家的信用等级,使得这些国家的外部融资变得更加困难。2009年2月4日,全球主要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公司宣布将俄罗斯主权债务评级从BBB+下调至投资级中的倒数第二档BBB,并警告说可能进一步调低评级。这是1998年以来该公司首次下调俄罗斯的主权债务评级[4]。目前,由于银行和企业均缺少资金,俄罗斯只能靠政府来偿还外债。虽然政府尚有能力承担偿债风险,但2011年可能会出现一个还债高峰,有专家认为,届时俄罗斯能否应付偿债高峰,是对其实力的一种考验,外债问题很可能会成为俄经济中的“命门”。

第二,以原材料出口为主的经济结构是转轨国家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另一主要原因。众所周知,近年来俄罗斯东欧国家经济发展与国际原料市场密切挂钩。金融危机爆发和能源价格崩溃之前,俄罗斯经济增长和外汇来源主要依赖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出口,能源占俄出口的比重约70%。10年来,由于国际油价一路上扬,俄罗斯赚得盆满钵满。然而随着金融危机不断扩散,国际油价大幅度下滑(一度从每桶160美元跌到35—40美元),外汇收入剧减,贸易收支不断恶化,油价暴跌“暴露了俄经济严重依赖资源的脆弱性”。这对于经济结构尚未发生实质性改变的俄罗斯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正如俄《观点报》所指出的,金融危机与油价暴跌的双重打击对俄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阻碍了俄罗斯强国复兴的步伐。其他转轨国家如乌克兰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金属和煤炭出口。在西方国家出现危机的时候,这些金属和煤炭便失去了市场。由于东欧国家主要是向西欧地区出口加工贸易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西欧国家对这些商品的需求下降、进口减少,从而造成东欧国家的贸易赤字不断上升。因此,为避免石油、煤炭等原材料价格下跌对转轨国家经济可能造成的打击,转轨国家尤其是俄罗斯需要改变主要依靠石油以及原材料出口带动增长的经济模式。

第三,金融部门在转轨进程中过度对外开放是转轨国家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主要因素之一。金融市场开放问题一直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所关心的焦点问题,它关系到一国经济的兴衰成败。在市场化进程中,转轨国家将金融部门的对外开放作为经济开放的一项重要内容。俄罗斯采取了激进的金融改革方式,国内金融改革和金融对外开放几乎同步进行,过早实行了金融对外开放,致使金融改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到外部因素的支配和影响。俄罗斯激进自由化的金融改革目的是扩大经济的对外开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为此,政府和中央银行放弃了金融控制权:大大降低金融机构准入限制;对国有金融中介原有资本结构进行大力度的重组大大降低了政府对金融资源的控制;允许国外投资者和国际投机资本频繁地在股票和国债市场上进行投机活动;允许卢布自由兑换。这种还权于市场的金融制度安排,期望构建市场化、自由化的金融运行环境,过早地打通国内外金融市场的通道,必然会受到来自发达国家金融资本的冲击和控制,甚至会引起国内金融环境的混乱[14]。事实证明,正是这些转轨国家的银行部门被西方银行所控制,使其直接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因此,今后转轨国家的金融部门在对外开放进程中有一个必须把握好“度”的问题。

第四,大量资本外逃是转轨国家股市经受严重打击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企业把交易所看作是方便而可靠的吸引投资的工具。由于俄罗斯股市与世界股市高度联动,各大上市公司均通过发行“美国存托凭证”和“全球存托凭证”在欧美主要股市交易,外资可直接买卖俄罗斯股票,导致股票交易的30%被外资控制,而本国投资者不足百万人。因此,俄罗斯股市对国际金融危机更为敏感[10]。金融危机爆发后,俄罗斯股票交易指数狂跌,这表面上看是大量资本退出证券市场所致,而实质上是由外国资本大量出逃俄罗斯造成的。自国际金融市场的恐慌弥漫到俄罗斯,外国投资者便纷纷从俄证券市场撤资,抛售俄能源股票和银行股票,从而导致俄金融市场出现动荡。尽管俄政府采取紧急措施救市,但是俄证券市场还是持续低迷。据俄罗斯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08年8—9月,俄罗斯的资本净流出为330亿美元。俄罗斯《新闻报》2008年11月12日撰文指出,股市暴跌主要是资本从俄罗斯大量外逃导致的结果。

由此可见,尽管证券市场国际化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国融入全球金融一体化和国际融资证券化趋势的必然要求,但转轨经济的特殊性要求转轨国家必须占有相应的金融控股比重,这对于稳定金融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俄罗斯科学院斯梅斯洛夫教授曾指出,应当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非居民资金流向国内有价证券市场的规模,以防止1998年那种在国际收支状况及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显著恶化的局势下所发生的情况再次重演[15]。然而,实践表明,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面前,俄罗斯仍然没能逃过一劫。

总之,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持续,并未“见底”。国际金融市场正在上演着一场真正的革命,这场革命将会给世界尤其是转轨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俄罗斯和中东欧等转轨国家要想重新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不仅要不断克服转轨过程中市场发展的一些缺陷,健全法律法规,恢复和发展实体经济部门,而且还有赖于未来的宏观经济发展及国家政局的稳定状况。当然,这些国家的发展与国际金融宏观大环境更是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 孔田平.中欧国家的转型与崛起[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02-02.

[2] 2008年俄私人资本净流出近1300亿美元[N].远东经贸导报,2009-01-27.

[3] 卢布贬值利弊参半[N].光明日报,2009-01-17.

[4] 蒋林.俄罗斯经济遭重创 “一夜回到1998年”?[N].广州日报,2009-02-22.

[5] 马红霞.金融危机国际传导机制的新特点[N].经济参考报,2009-04-08.

[6] 熊伊眉.俄罗斯逾期无法兑付的债券总额迅速增加[OL].中证网,2009-02-19.

[7] 关健斌.俄罗斯:现在是将钱用到外交上的最好时机[N].中国青年报,2009-03-22.

[8] 经济发展部不排除俄国内发生第二波危机的可能性[N].远东经贸导报,2009-08-04.

[9] 世界银行报告[R].2009.

[11] Программа антикризисных мер Правителъств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на 2009 год.http://premier.gov.ru/anticrisis/.

[10] 王遒.俄罗斯如何应对金融危机[OL].财经网,2008-10-27.

[11] 张健荣.俄罗斯政府反危机举措及其影响[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4).

[12] 王德禄.专家呼吁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共同应对金融危机[OL].新浪网,2009-02-12.

[13] 朱周良.东欧巨额援助基金流产 欧元应声下挫[N].上海证券报,2009-03-03.

[14] 郭连成,米军.经济转轨国家金融体制转换及其效应分析——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例[J].国外社会科学,2006,(5).

[15] 斯梅斯洛夫.俄罗斯国家有价证券市场的建立、发展及前景[J].[俄]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2008,(1).

(责任编辑:于振荣)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