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贸易安全问题研究综述

时间:2024-04-24

何 剑 徐 元

摘要:贸易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贸易安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指出我国学者对贸易安全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贸易安全的含义、我国贸易安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等内容,并对目前我国学者对贸易安全问题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简要的评论。

关键词:贸易安全;国际竞争;综述

中图分类号:F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09)11-0019-05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但是,居安思危,对外贸易安全问题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使我国的对外贸易风险从理论变为现实,这要求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思考所面临的贸易安全形势及应对策略,以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图对我国学者对贸易安全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启发与帮助。

一、贸易安全的含义

虽然贸易安全对贸易发展和国家经济稳定至关重要,但我国学者对于什么是贸易安全的表述并不完全一致。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观点。

一类观点认为,贸易安全体现为一种能力,即在对外贸易发展面临风险或受到冲击时,一国的对外贸易有一种抗击风险、实现自身健康发展的能力。如有学者认为,所谓贸易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在面临来自国内外不利因素的冲击时,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和加强国际合作牢固地控制或占有国内外市场,使本国产品拥有较强的抵御或抗风险能力,从而为本国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国内外生存环境[1]。夏兴园认为国家贸易安全是指一国的对外贸易在受到来自国内外不利因素的冲击时,依然能够保持较强的竞争力或具有足够的抗衡和抵抗能力[2]。何传添认为,贸易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及其为本国带来的相应的国际经济和政治地位[3]。

另一类观点认为,贸易安全表现为一种状态,即在贸易自由化的条件下,在面临各种各样的国内外环境的情况下,一国对外贸易保持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状态。如有学者从国家经济安全的定义加以引申,认为贸易安全即一国的贸易利益不受侵犯,比较优势能充分体现,有能力抗御其他国家对本国对外贸易的侵犯和打击,本国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份额不断增加,对外贸易体系正常运转、不受破坏和威胁的状态[4]。吴英娜认为,国家贸易安全是在贸易自由化的条件下,一国的国际贸易交易得以顺利进行,国际贸易对本国经济的发展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的状态[5]。邹时荣指出,贸易安全是我国全面开放市场、实施贸易自由化后引起人们关注的新概念。贸易产业安全是指一国能够抵御内外冲击,保持市场秩序和贸易体系正常运行与发展的状态,以及维持这种状态所需的贸易制度、市场运行规制及竞争力[6]。

尽管学者们的表述不同,但是他们的观点在实质却是接近的。归纳起来,贸易安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国家的贸易发展和贸易利益不受外部和内部的威胁和侵害。第二,国家要为贸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第三,避免国家利益来自贸易要素的影响而损失,或使本国的经济受到来自贸易要素的过大打击。第四,保障国家在参与国际竞争中贸易能维护国家的利益并争取优势地位,及其能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经济增长。第五,国际贸易发展的同时,促进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

二、我国贸易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1.国际方面

(1)加入WTO的消极影响

加入WTO是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事实证明,加入WTO对我国的贸易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学者在分析加入WTO对我国贸易安全的影响时指出,加入WTO有利于我国的贸易安全,但是,入世也会对中国的贸易安全带来消极影响。第一,国际资本市场的波动对中国贸易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第二,国际贸易的宏观调控难度增大,受世界经济波动影响增加。一是加入WTO,围绕市场、资金和资源分配的争夺战加剧,原本属于国家经济主权范畴的有关政策、制度和法律成为国际斗争的焦点,中国在制定贸易政策的自主性方面将受到制约。二是中国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增加,固定资本投资对国际资本市场的依赖也会增加。三是我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在中国入世之后不会消失。第三,我国的民族工业将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在基本失去关税和进口数量限制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中国的一些幼稚产业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3]。

(2)国际贸易摩擦频发

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给世界各国的消费者带来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但另一方面也对国际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因此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贸易纠纷和贸易摩擦。有学者认为,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日益频繁和加剧的贸易摩擦对我国贸易安全产生很多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①对华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削弱了我国出口企业竞争力。②贸易摩擦造成了失业人口增加,为构建和谐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③贸易摩擦破坏了与其他国家良好经济关系,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④贸易摩擦具有“溢出效应”。总之,频繁的贸易摩擦恶化了我国的对外贸易环境,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贸易摩擦使我国减少乃至丧失对有关国家市场的占有率,影响了制造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给出口的持续发展带来重大威胁,甚至会影响我国对外经济政治关系[7]。

3.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波动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对世界市场尤其是几个主要贸易伙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有学者指出,日美经济形势对我国外贸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日美经济上的任何波动都将对我国外贸造成强烈的冲击。当前日美经济的形势及前景不容乐观。(1)从近期和中长期来看,日本经济发展仍非常困难。(2)美国经济不利因素依然存在。首先,虽然美国经济已经走出衰退的阴影,但失业人数却依然在增加。其次,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和亚洲国家经常项目顺差不断扩大,在最近仍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再次,美国大公司爆出的丑闻、股票市场的不稳定及国内紧张的安全形势严重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这将使美国经济的复苏因投资的减少而突显乏力,最终将影响我国产品向美国市场的出口。最后,反恐战争及对伊战争使得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缺口不断扩大,这有可能使美国经济重新陷入衰退[8]。

2.国内方面

(1)贸易依存度高

近些年来,中国对外贸易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即外贸依存度年年攀高。外贸依存度的快速提高,一方面表明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但另一方面过高的外贸依存度也意味着中国受到国际经济冲击的可能性不断增加,外贸风险也随之增加[9]。①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高出口依存度,导致了贸易条件的恶化。②战略资源的高进口依存度,缩小了我国对外经济政策的回旋余地。③新技术的高进口依存度,影响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④对外贸易流向过于集中,加剧了我国外贸风险和外贸摩擦的发生。⑤加工贸易出口的高外贸依存度,影响了我国外贸竞争优势的实现。⑥对外资的过度依赖,降低了我国外贸发展的自主性[10]。

(2)我国贸易国际竞争力弱

与我国贸易依存度过高相伴而生的是我国较弱的贸易国际竞争力。夏兴园指出,我国贸易竞争力不强,后劲不足。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而我国低附加值产品独特性低,抗危机能力差,出口商品竞争力不强,关键时刻难以起到稳定出口的作用。该学者进一步指出,我国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是建立在低劳动力成本基础上的,这些产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成本低,市场容易进入,从而也很容易引起投资过剩,投资过剩又导致生产能力过剩,生产能力过剩最后导致供给过剩,供给过剩就必然会出现恶性竞争,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中国企业。我国贸易竞争力弱是因为以下原因:①缺乏新的优势主导产业。②贸易体制改革滞后。③国内出口商之间的恶性竞争[2]。

(3)贸易结构不合理

有学者认为中国外贸结构存在问题,包括贸易伙伴集中;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集中;加工贸易产品出口集中;某些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依存度大;石油及其他资源的进口更趋集中。而中国外贸的结构性问题会给中国外贸带来结构性风险。如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依存度高不仅会限制对外开放的回旋余地,而且容易在主要贸易伙伴内部形成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环境;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集中使出口国陷入“比较利益陷阱”;加工贸易出口集中造成与贸易伙伴的贸易不平衡,容易使我国在对外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能源、矿产资源、某些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依存度大更容易使本国的经济命脉受制于人[11]。

(4)对外贸易流向过于集中,

对外贸易流向过于集中,加剧了我国外贸风险和外贸摩擦的发生,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将更加直接地受制于这些国家的经济、政治稳定与发展状况。这些国家政治或经济上的动荡都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进出口状况,给我国外贸发展带来波动与风险。比如2006年中国对美国的外贸依存度就高达21%,如此高的对美贸易依存度,成为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的频率越来越高的根本原因,近年来中美之间愈演愈烈的反倾销、纺织品贸易争端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以及美国频频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便是最好的证明[10]。

(5)对外资的过度依赖,降低了我国外贸发展的自主性

改革开放以来,吸引外资工作成绩显著,外资对我国贸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外资企业在我国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生产的核心技术是由外方掌握的,我国只负责生产链条中技术含量较低的环节,外资企业的投资强化了我国的静态比较优势,相对延缓了动态比较优势的发展。而且出口渠道由外方控制,我国缺乏发展外贸的主动权。一旦国际经济环境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外资企业会快速撤资,从而对我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严重的冲击[10]。

此外,学者们还从其他方面分析了我国贸易安全面临的问题。如有学者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认为贸易不安全的根源在于制度非均衡[4]。有学者认为我国对外贸易制度不统一对维护我国贸易安全造成许多障碍[2]。

三、实现贸易安全的对策

在对我国贸易安全面临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学者们对如何实现我国外贸安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1.全面履行WTO的各项规范,构建与WTO相一致的市场经济体制

有学者认为,全面履行WTO

的各项规范,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1]。我们应当将世界市场经济和WTO的一般原则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重新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和贸易体制。一是为贸易运行提供法律保障。二是通过WTO的条款保护民族产业。三是适时进行贸易体制改进,使加入WTO后在降低关税、减少进口配额限制、放松外汇管制的同时,对外贸易的变化不至于对国内产业冲击过大[8]。

2.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外贸发展,改变贸易增长方式

我们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贸易发展模式,把贸易强国与优化贸易结构作为贸易发展战略和根本途径,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更加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来提高质量、效益与竞争力[1]。现在各地、各部门政府均制定年度对外经济发展总量目标。片面追求量的扩大不仅造成外贸效益不能与外贸产品质量的提高同步增长,而且也造成低效外贸和低质量外资过多的深层次原因,因此,应当制定对外经济的质量指标体系并依此来约束领导干部[11]。

3.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

有学者指出,国际竞争力低下是我国大型企业与世界500强的最大差距。为此,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首先,缔造我国大型跨国公司。由于我国目前仍缺乏大型跨国公司,致使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受到制约,从而使贸易安全乃至经济安全受到挑战。其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以突显并增强,才能真正带动经济的发展,从而转化为较强的贸易竞争力[2]。我们应当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提高内地的贸易竞争力;以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为契机,提升我国重工业的国际竞争力[8]。

4.扩大内需,降低贸易依存度

若一国外贸依存度过高,过分依赖其贸易伙伴,一旦有一方出现政治或经济上的动荡,另一方都将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为适应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国内市场潜力大的特点,要实现以内需为主的长期方针,减缓国际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兼顾内外两个市场的平衡协调。扩大内需应该是拥有13亿人口大市场的中国今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并可能迅速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最好选择和出路,是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和国家经济安全的条件之一。保持强劲的国内需求是经济的原动力,提高国内市场需求才是解决生产能力过剩,安排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积累国民财富和提高全社会经济效益的根本之策[1]。

5.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目前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占据中国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但是我国加工贸易仍然面临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的普遍缺失,自主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严重缺乏,产品档次偏低,高附加值、高新技术、高创汇的加工贸易项目相对较少,市场仍过于集中在美国、日本、香港地区,而且国内加工贸易企业自身营销能力较弱,易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今后我国加工贸易应走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路子,大力推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增强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1]。

6.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实现贸易平衡

有学者指出,我们应当推进市场多元化进程。实现贸易平衡发展,适当降低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出口依存度,大力拓展欧洲市场,并逐步向拉美、中东及非洲一些新兴市场进军,防止单项产品的出口依存度过高以及集中在个别国家,避免双边贸易摩擦[10]。

7.建立健全贸易保护体系

我们应当依照国际惯例适当保护本国产业。在降低关税水平和非关税壁垒关税化的情况下,仍要重视发挥关税应有的保护国内产业的作用。也就是说,随着关税总体水平的降低,要依据有效保护理论和关税结构理论,利用WTO规则关于允许保护国内幼稚产业的例外条款,并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不断合理调整关税税率结构,形成“从原材料到中间产品到最终制成品”、“比较优势明显产品到比较优势不明显产品到缺乏比较优势产品”的由低到高的梯级关税税率结构,以体现对产业的不同保护,使国内产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健康发展,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资源,在国家的比较优势中分享国际分工的利益[2]。

8.合理利用外资,优化投资结构

外资的利用必须从整个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角度出发,提高技术引进的先进性,引导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改变传统的引资模式,优化投资结构。同时,落实“国民待遇”原则,建立一个对内外资企业真正公平的商务环境,通过抬高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来提高外资质量,并降低对外资的过度依赖,从而提高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主导权[10]。

(九)重视战略资源和高新技术战略,减少贸易安全隐患

政府应加强矿产资源开采和出口的监管,禁止出口钨、镁、铝、锑和稀土等战略性矿产资源。鼓励企业选择低能耗的经济增长方式,走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缓解国内战略资源的供需状况。同时,加快制定和实施境外资源利用战略,综合运用贸易、对外投资、对外援助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跨国经营,进行资源导向型对外投资,拓宽能源进口渠道,防止能源单一进口途径受国际政治环境影响。为化解高新技术密集型产品过度依赖进口带来的风险,政府应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加大扶植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力度。提高国内自主研发能力,减少关键技术设备对国外的依赖,增强我国的整体进口替代能力和水平[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