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郭巍青
府本身少花钱也是硬道理
□郭巍青
香港特区政府近日宣布,特首曾荫权与另外33名问责官员将实行减薪,减薪幅度略高于5%,总计一年可节省500万港元。而此种减薪并非香港独有。年初即有港媒援引美国和新加坡政府高官冻薪或减薪的案例,呼吁港府仿效。特首曾荫权的减薪决定,显然是对舆论的正面回应。这传达两个信息:一个是姿态信息,按曾荫权的说法,金融危机令香港投资者人均损失约1000万港元;高官削减薪酬,是表达与市民共度时艰的决心;由此传达出来的另一个信息是财政信息,即财政困难时期,政府会带头压缩开支,以此调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刺激市场信心。
更深一点看,高官减薪表明,严格控制和压缩政府开支,永远是最重要的、普适的社会规范之一。此次金融危机,简单来说,在“更少监管”(市场派)和“更多监管”(国家派)的争论中,天平向后者倾斜,后者强劲反弹并占上风。但即便如此,压缩政府开支这个基本原则却不变。原因不仅仅在于危机条件下财政收入减少,更基本的道理在于,政府的每一分钱都来自于税收。不论具体政策是“加强监管”也好,“放松监管”也好,政府本身少花钱最好。即使在一般规范上承认,政府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是必要的,但若因此导致庞大而极其费钱的政府,则监管的必要性、有效性及合法性,都将丧失。
正是在压缩和控制政府开支这一点上,有必要反躬自问,检讨我们自己的财政。这有三个方面需要讨论。
第一,政府总体规模过大。照陈志武先生的计算,2007年,中国政府的财政税收增加了31%,达到5.1万亿元,占GDP的21%,相当于3.7亿城镇居民一年的可支配收入,6亿农民两年的纯收入。无论横比纵比,政府都该瘦身。
第二,所谓政府开支中,用于民生的开支比例太小。据财政部长谢旭人介绍,2007年政府在直接涉及老百姓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福利上的开支,总共约6000亿元,相当于财政总开支的15%,为全年GDP的2.4%,分到13亿人身上,人均461元(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同样年份相比,美国在三项上的开支约为15000亿美元,相当于联邦政府总开支的61%,为美国GDP的11.5%,分到3亿美国人身上,人均5000美元(相当于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8%)。
第三,在最狭义的政府开支,即政府本身的费用中,存在很大扭曲。这主要表现在公务员本身的名义工资不高,但公款消费与福利待遇却高得惊人,其名目之繁多,数额之巨大,已经到了连政府自己都统计不出来的地步。
中国政府历来是大政府、积极政府、有为政府,这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值得称道。但毋庸讳言,在廉洁政府与节约型政府方面,却有太多软肋,亟需大力纠正。
(摘自《南方周末》)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