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朱婷
【摘 要】论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掺Ag浓度对ZnO(100)面吸附S的电学特性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选择Zn-Zn键的正上作为S原子的吸附位置时,ZnO(100)面的吸附性最稳定,能带带隙最大,导电性最弱。随着掺Ag浓度的增大,ZnO(100)面的能带带隙并无显著的变化,而价带区的p态电子密度明显增大,s态电子密度减小,导致ZnO(100)面的导电性增强。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 method 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is used to calculat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Ag doping concentration on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S adsorbed on the ZnO (100) surfa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sorption of S atom on the ZnO (100) surface is the most stable, the bandgap is the largest and the conductivity is the weakest when the positive position of the Zn-Zn bond is chosen as the adsorption position of S atom. With the increase of Ag doping concentration, the bandgap of ZnO (100) surface does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but the p-state electron density in valence band region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and the S-state electron density decreases, which leads to the increase of conductivity of ZnO (100) surface.
【關键词】ZnO;替位掺Ag;吸附
【Keywords】ZnO; substitution doping of Ag; adsorption
【中图分类号】TN3;O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9-0166-03
1 引言
ZnO作为一种宽禁带的半导体材料,室温下其带隙为3.37Ev。与大多数的宽禁带半导体(如GaN、ZnSe、ZnS等)相比,ZnO的激子束缚能为60meV,高于室温热离化能,有利于激子在室温下实现高效的激子发射[1]。此外,ZnO的硬度大、介电常数低、光电耦合率高、热学及化学稳定性强,因此,在压敏器件、气敏传感器件、紫外光电探测器,以及太阳能电池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以Ag掺杂ZnO为研究对象,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系统地模拟计算掺Ag浓度对ZnO(100)面吸附S的电学特性影响,揭示了吸附能改变的内在机理,为其在脱硫吸附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2 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
2.1 构建模型
本文采用ZnO的立方闪锌矿结构作为基本的晶格模型。首先,对掺杂前的ZnO(100)面吸附S构建模型,将一个ZnO原胞在x,y方向上分别扩展一个单位得到2×2×1的ZnO超晶胞(包含8个Zn原子与8个O原子)。在ZnO(100)面分别选取四种不同的S原子吸附位置:Zn-Zn键位的正上方、四方Zn原子结构的正上方,以及周期性排列的两个相应位置。随后,对掺Ag后的ZnO(100)面吸附S构建模型,这里采用的掺杂方式为替位掺杂。在以上的四种吸附位置中选取最稳定的位置作为研究对象,将ZnO晶胞中的Zn原子替换为Ag原子。
2.2 计算方法
采用CASTEP软件包分别对掺Ag前后的ZnO超晶胞进行计算。计算前,先对建立的晶体模型进行几何优化,使其达到最稳定的结构。在Kohn-Sham能量泛函形式中,选择广义梯度近似(GGA)的PBE处理电子间的交换关联能,采用超软贋势平面波选择基函数,采用1×1×1的Monkorst-park特殊K点对全Brillouin求和,整个计算都在倒易空间中完成。具体的参数设定如下:平面波截断能量设定为Ecutoff=300eV,自洽收敛能的精度为2×105eV/atom,最大位移为0.002,晶体内应力收敛标准为0.05GPa,原子的相互作用力收敛标准为0.05eV/。
3 计算结果和分析
3.1 掺Ag前ZnO(100)面吸附S的电学特性
为比较上述四种不同吸附位置下的吸附稳定性,分别计算各自的吸附能为:ΔEmd=(ES+EA)-ET
其中,ES、EA和ET分别表示吸附前ZnO(100)面的能量,S原子本身的能量,以及吸附后体系的总能量。经计算得知EA=-273.9321eV,ES=-3.4350×104eV。上述四个吸附位置的体系总能量和吸附能如表1所示。由于在吸附过程中释放的吸附能越大则体系越稳定,因此,Zn-Zn正上方的吸附位置具有最稳定的吸附性。
为反映吸附位置对ZnO(100)面导电性的影响,分别计算各自的能带结构。可以看出,导带底与价带顶对应的是同一K值,因此ZnO是直接带隙导体。对于四种不同的吸附位置,ZnO(100)面的能带带隙体现了较为显著的差异,可得出,S原子吸附的位置越稳定,ZnO(100)面的能带带隙越大,于是其(100)面的导电性越弱,电阻率越大。
在S原子的四种吸附位置下,计算ZnO(100)面的电子态密度,如图1所示。可以发现,相比于其他吸附位置,位置A(具有最稳定的吸附性)的s态与p态密度分布均体现了较为显著的变化。ZnO(100)面的电子态主要分为三个区域:
-22.5~-17.5eV的价带,-13~-11eV的下价带,以及-7.5~6eV的上价带。s态密度与p态密度分别在价带与上价带区的峰值最高。很大程度上,三個区域分别来源于O的s态电子,Zn的d态电子,以及O的p态电子的贡献。可以得出,S原子吸附在ZnO(100)面的不同位置时,对称位间的态密度并无太大的差异。
3.2 掺Ag后ZnO(100)面吸附S的电学特性
根据以上S原子吸附位置对ZnO(100)面导电性的影响分析,选择吸附最稳定的位置为对应的ZnO为研究对象,对ZnO进行替位掺Ag。结合ZnO(100)面能带带隙随掺杂浓度变化的模拟曲线(如图2所示,掺Ag浓度分别标记为E、F、G、H),随着掺杂浓度在以上范围内的增大,能带带隙呈先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并且在的浓度区间内出现极小值,此时ZnO(100)面的导电性最强。
图3显示了掺Ag后ZnO(100)面的分波态(s态与p态)密度。由此看出,ZnO(100)面的电子态主要分为三个区域:-22.5~-17.5eV,-13~-11eV以及-7.5~6eV。其中,在-13~-11eV与-7.5~6eV两个区域里,s态密度明显减小,而p态密度则显著增大。结合掺杂前的分波态密度图可以发现,随着掺Ag浓度的增大,导致价带区的p态电子密度增大,而s态电子密度减小,从而使ZnO(100)面的导电性增强。
4 结论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在不同的掺Ag浓度下对ZnO(100)面吸附S的电学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
结果表明:①ZnO(100)面吸附S释放的吸附能越大,则吸附性越稳定,于是确定Zn-Zn键的正上方作为S原子的最佳吸附位置,此时ZnO(100)面的能带带隙最大,因此,其导电性最弱。②以上述的吸附位置为研究对象,对ZnO进行替位掺Ag,随着掺Ag浓度的增大,ZnO(100)面的能带带隙并无显著的变化,而价带区的p态电子密度明显增大,s态电子密度减小,因此,ZnO(100)面的导电性增强。
【参考文献】
【1】Ashokkumar, M andMuthukumaran, S.Electrical, dielectric, photoluminescence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ZnO nanoparticles co-doped with Co and Cu [J].J. Magn. Magn. Mater,2015,374:61-6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