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王艳玲
【摘 要】论文以长春光华学院通信工程系深度校企合作为研究基础,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企业实际需求,探讨了《LTE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建设情况。该课程由校企双方联合开发,论文从课程的理论教学研究、线上线下资源利用、课程实训平台构建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经过3年的建设,该门课程入选首批校级精品在线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授课效果,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Abstract】Based on the deep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the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Changchun Guanghua Universit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T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according to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applied talents and the actual needs of enterprises. The curriculum is jointly developed by both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his paper makes a thorough study on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research, online and offline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training platform. After three years of construction, this curriculum has been selected into the first batch of high-quality online courses at the school level, and has achieved good teaching effect, which has received unanimous praise from teachers and students.
【关键词】校企合作;LTE移动通信技术;精品在线课程;实训平台
【Keyword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LT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excellent online curriculums; training platform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10-0099-02
1 引言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飞快,日新月异。传统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严重滞后于通信技术的发展。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1]。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为教育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片春天。
长春光华学院通信工程系自2012年与深圳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校企双方遵循“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监控教学质量”的原则,为通信行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
《LTE移动通信技术》是通信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以移动通信技术行业需求为定位,培养学生LTE移动通信系统设计、调试和维护的能力,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LTE移动通信设备维护、网络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2]。基于该课程的重要性,校企双方将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及工程师组成了课程小组,专门进行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下文从课程理论教学研究、线上线下资源利用、课程实训平台构建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深入研究。
2 課程理论教学研究
课程组通过对主要就业单位、主要就业部门、可从事的岗位、同级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充分调研,制定了课程大纲,为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
课程大纲将课程做了如下定位:LTE移动通信技术是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专业课程。课程培养学生LTE移动通信设备维护、网络优化的工程能力[3]。
在此基础上,课程组成员反复研究,将课程内容分为几大知识模块:LTE基础知识模块、OFDM技术模块、MIMO技术模块、随机接入专题模块、天线知识模块、主流硬件模块、LTE网络配置模块、LTE网络建设实战模块等几部分[4]。
在授课过程中,课程组成员因材施教,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于LTE基础知识模块、OFDM技术模块、MIMO技术模块,主要采用讲授法,应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LTE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5]。随机接入专题模块采用讲授法、案例法相结合的方式,讲解基本理论的同时,通过工程案例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6]。天线知识模块采用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讲述天线基础知识及应用。主流硬件模块、LTE网络配置模块采用讲授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用仿真软件完成预设任务的项目,使学生掌握设备工作原理及LTE网络优化流程。综合运用课程相关知识,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实战,使学生完成LTE网络初步规划与建设。
3 线上线下资源利用
LTE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有限的课堂教学难以使学生充分掌握主流的技术。课题组教师充分利用精品在线课、第二课堂等途径,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有效延展课堂教学。
《LTE移动通信技术》是长春光华学院首批精品在线建设课程。团队成员分成三个小组:课程设计小组、课程开发小组、技术支持小组。课程设计小组负责《LTE移动通信技术》在线课程总体设计、微课教学活动设计、翻转课堂设计。课程开发小组负责资源的开发,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微课教学资源的开发、辅助资源开发。技术支持小组主要负责微课的录制、教学资源的上线、在线课程的维护。三个小组分工明确、协作配合,有效地完成了《LTE移动通信技术》精品在线课程建设。
教师通过在线课程平台,提供《LTE移动通信技术》教学资源,定期维护及更新。学生自主安排时间自学在线课程上的知识,并通过作业和测试进行自评。教师与学生在平台上可以自由交流与互动,参与学习讨论与分析。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互动学习,互帮互助。学期结束,教师对学生通过特定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在线学习情况予以综合考评。
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本门在线课程的视频录制了LTE网络数据配置及网络建设的工程案例,学生根据学习视频操作,能够举一反三,切实提高自身的实操能力。 学生利用线上丰富的课程资源,主动吸收课程知识,强化课程的实践环节,并与课程组教师在线沟通与交流,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此外,课程组教师有效利用第二课堂的线下资源,集中进行LTE知识的讲座与培训,如AMC技术、异构网络、C-RAN技术等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展。
4 课程实训平台构建
课程组成员依托校企合作的资源,建立了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的LTE移动信息网络实验实训平台,服务于本校的教学和科研。
实训平台建设包括无线接入网、核心网、承载网的网络建设和设备调试等模块,充分体现大规模部署建设4G网络的热点及方向。
该实训平台包含TDD(时分双工)、FDD(频分双工)两种LTE制式。覆盖LTE全网端到端,即LTE无线接入、LTE承载网、LTE核心网[7]。系统支持包括网络规划、容量规划、设备配置、数据配置以及业务模拟的LTE网络建设全流程实操功能。平台从现网应用出发,完全符合企业和运营商的实际组网模型,实现了4G全网建设场景与工程任务。
依托LTE实训平台,课程组进行实践教材建设,开发实训教材1本。教材内容涵盖网络拓扑及网络设备、硬件安装及线缆敷设、数据规划、本端调试、OMCB数据配置、无线参数配置、版本激活及业务验证、LTE网络建设实战等内容。教材做到因材施教,采用任务驱动式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为基础篇、提高篇两部分。对于大多数学生,需要完成实训任务中的基础篇内容;对于少数综合能力强的同学,在完成基础篇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提高篇任务。实训教材的开发与实训平台建设相辅相成,聚焦于LTE移动通信技术实践技能的提高,更能体现行业岗位的需求特点。
5 结语
课程组教师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共同建设课程。在对课程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工程特点的课程知识—素质结构图,进而制定出课程的大纲。授课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全面增强课程的授课效果。同时,建设课程的实训平台,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经过3年的建设,该门课程入选首批校级精品在线课程,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广受师生好评。
【參考文献】
【1】周燕,范海建,苏品刚.《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7(6):56-59.
【2】刘小莉,王俊,余翔,等.LTE移动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5):154-157.
【3】黄海龙,李元.工程训练平台创客空间的建设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7):156-159.
【4】邓永霞.基于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体验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5.
【5】封莎,王平.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向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1):59-62.
【6】王伟,段明义.浅析在线开放式教育新模式——MOOC[J].无线互联科技,2014(2):235-236.
【7】黄海龙,曲晓海.基于Adobe平台工程训练立体教材的建设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23):66-6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