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中国旅游古镇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4-04-24

庞璐+刘旭华

【摘 要】沙溪的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是基于中国传统旅游古镇“商业化”开发模式下,融入了西方视角的古镇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新范本。在保护性开发的基础上,沙溪旅游是否能可持续发展还有赖于后续旅游管理中“审慎的发展”。

【Abstract】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Shaxi i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tourism town.It is a new model for the protection of ancient town tourism resources, which integrated the western perspective. On the basis of protective development, whether the tourism in Shaxi could develop sustainably will depend on the "prudent development" of follow-up tourism management.

【关键词】沙溪;古建修复;旅游古镇开发;审慎发展

【Keywords】Shaxi;ancient building repair; development of tourist ancient town; prudent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51-02

1 茶马古道上的沙溪古镇

沙溪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以西的山谷地区,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域东南部,沙溪古镇一个真正的古镇,寺登街、古戏台、古寺庙、古寨门、百年马店、古民居……古色古香,至今仍然保持着最原始的建筑特色。沙溪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里的经济很发达,不仅可以大量冶铸铁器,而且冶铸技术已到达很高的水平。汉唐时期,沙溪是南诏北疆政治、军事重镇和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了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是茶马古道上经济文化交流重镇[1]。元明以来,由于今大理邓川坝中道路开通和建置疆域发生变迁,寺登街以滇藏线茶马古道上集市的形式得以保存下来。

2 中瑞合作背景下的沙溪复兴工程

2.1 对“茶马古道”文化意义的重新评价

2003年中国与瑞士政府合作,由瑞士、美国的多家基金会资助完成的“沙溪复兴”工程启动,该工程由瑞士联邦理工大学与云南省剑川县人民政府合作实施,高度整合文化遗产保护与地区经济发展,为中国古镇的旅游规划与开发模式提供了新的参考。

沙溪復兴工程是一个以文化遗产保护为切入点的农村可持续发展案例,在概念设计上围绕着寺登街的修缮为核心,分为四方街修复、古村落保护、沙溪坝可持续发展、生态卫生、脱贫以及地方文化保护与宣传等六个子项目。重点修复位于四方街以及寺登街中心区域的实体建筑,修复与再生工作涵盖了:13世纪的兴教寺、古戏台、四方街广场的铺装和雨水渠、欧阳祖宅院落以及沙溪西寨门。修复与重建工作遵循“整旧如旧”的古建原貌保护原则,2004年开始,分三个阶段完成,2006年正式交付给沙溪当地政府,2010年兴教寺修复工程完成,中瑞合作背景下的沙溪复兴工程完成。

沙溪修复项目的规划在尊重当地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的同时,兼而关注当地原著居民的现实需求,积极引导沙溪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和发展方向,建立了有效的发展管理机构,不仅使沙溪的文化遗产得到持久保护,而且为沙溪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2 沙溪复兴工程中的古建保护成果

中国、瑞士两国合作背景下的沙溪复兴工程引起了大量国际关注,2004年获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杰出成就奖,2005年获联合国亚太文化遗产保护杰出奖,被国际组织评价为——在云南大理地区为可持续的古迹保护工作设立了新的技术和社会标准,也示范了一种根本的、向前看的保护观念,在地域性社区中实现的具体过程。

经修复后的沙溪四方街,这块茶马古道上古老的集市街场成为这一地区的文化中心,古戏台和兴教寺成为理想修缮的两座重要建筑,在古建修复中具有突出的借鉴意义,由戏台和塔楼组成的清代魁阁与原貌留存的南寨门、重建的西寨门一起构成了寺登街的三处历史地标建筑代表[2]。古建筑遗产之所以成为遗产,是因其承载了一定的价值,保护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并延续这种价值,沙溪古建修复围绕着遗产价值展开,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建筑设计对古建遗产缺损的基本要素,修复设计只在整体层面上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大程度地避免设计对古建遗产价值的干扰和破坏,在古建保护上做出了杰出成就。

3 沙溪复兴工程中可供我国传统古镇旅游规划与开发借鉴的几点思考

3.1 旅游开发中“整旧如旧”的古建筑保护原则

在沙溪复兴工程的古建修复中,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如何突破中国传统古镇“商业化”开发模式,实施古迹保护的问题。沙溪复兴工程在古建修复时,放弃了现代化的建筑方式,运用了传统的建筑工艺和材料,依托于工匠团队的传统技艺完成。如:修缮古建筑物的柱子,与“翻新、重建”的理念不同,在“整旧如旧”理念指导下,工匠不会简单地用新柱子来替换掉即便底部已朽坏的原柱子,而是用木匠的传统工艺巧妙地替换掉底部朽坏的部分,这一修复理念深受欧洲古迹保护理念的影响,更忠实于古迹原貌,更完整的保留了古迹价值。

沙溪古民居外墙壁上多保留有传统彩绘技术绘就的壁画,包括古戏台的彩绘,其文化韵味独具一格。是什么保持了沙溪的古朴?在参阅了大量沙溪复兴工程资料后发现,修复团队在修复古民居壁画及古建彩绘时,主要依靠在现场发现的一些壁画残片,以及在附近区域其他重新绘制的彩画样式对古民居的壁画进行复原,面对需要进行大修的建筑壁画,修缮团队运用可行的技术手段将原建筑表面的壁画层移走,待大型建筑修缮完成后将移走的壁画层进行复原。“整旧如旧”的古建原则不仅体现在建筑结构的修缮中,更体现在古建修饰的细节里,这样精致的古村落建筑修复在我国古镇旅游开发的背景下是极具借鉴意义的。

3.2 旅游古镇开发——“温和的旅游业”

沙溪的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是融入了西方视角的保护性开发新范本。沙溪地处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西南山区,随着现代化交通方式的兴起,马帮没落,沙溪在远离发达的现代交通运输网同时,也远离了中国现代化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城市现代化的“触角”还未延伸至此,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虽然沙溪当地原住居民的生活水平较之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但沙溪茶马古道上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却因此得以幸存。如何平衡当地居民对旅游业拉动经济发展的需求与保护性开发旅游古镇之间的矛盾,沙溪为我国后续的旅游古镇保护与开发提供了一些可参考借鉴的依据。

3.3 旅游古镇管理——“审慎的发展”原则

沙溪的旅游開发在中外古建保护理念的交融下,通过近10年的努力取得显著的成果,笔者认为这样“温和”的开发模式可为中国旅游古镇规划与开发提供许多参考范本。但在良好的开发前提下,沙溪是否能可持续发展还得依赖于后续的管理是否得当,沙溪是否会像毗邻的古镇一样,臣服于大规模的旅游业经济效益和大量外来投机商人的涌入,需要借助当地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之力,“审慎的发展”原则依然具备现实指导意义。

不可否认,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的现实问题,旅游业本身就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通常能带动餐饮业、酒店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但对旅游古镇的管理不能一味的走极端,臣服于商业利益的旅游古镇管理模式势必会缩短古镇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走入古镇旅游商业化的另一极端,一个商业气息掩盖了古典气息的所谓“古镇”也将失去其作为核心吸引力的旅游价值。

根据地方实际,加强地方旅游法规及旅游行政管理条例的制定,要有前瞻性、防患于未然,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加强旅游市场统一管理,强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责[3]。在旅游市场的监管上要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恪守“审慎的原则”,着眼长远发展,是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行之路。

4 结语

对古镇这类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具有保护的眼光,沙溪复兴工程的保护性修复实施,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古镇旅游资源开发范本。这类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是否具有可持续的发展眼光,还取决于后续的旅游管理,也要充分考虑到开发周期和社会、经济效益之间可能会产生的矛盾 ,以便未雨绸缪,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印武.在沙溪阅读时间[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9.

【2】黄印武.不得不设计——云南剑川县沙溪复兴工程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几个例子[J].时代建筑,2011(02):56-58.

【3】高静.品牌化:目的地对未来旅游市场竞争的关键之举[J].旅游学刊,2008(5):10-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