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高明
摘 要:近几年来,丰县开展了两次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工作,较好地破解了一些长久以来困扰水管单位发展的问题。但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及服务功能的外延,水管单位管理体制已满足不了发展的需求,亟需深化改革。本文论述了丰县水管体制改革的一些做法,并就下步深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工作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4-2-2
0 引言
2007-2012年,丰县先后两次开展并完成了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工作,破解了一些长久以来困扰水管单位发展的难题,水管单位经费有了保障,职工队伍得到稳定,单位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工程管理水平也得到提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回顾几年来的水管体制改革,笔者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水管单位下步深化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与思考。
1 丰县水管单位发展困境及存在的问题
1.1 水管单位基本情况
丰县位于江苏省最西北部,属黄泛冲积平原。全县共有县管重点节制闸站12座,装机54台套;县管7条骨干河道全长144.0千米,堤滩面积1.8万亩。为加强县级水利工程管理,组建了包括闸站和堤防管理等职能的水管单位13个,有职工226人,其中在职166人、离退休60人。
1.2 水管单位存在的发展困境和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水管单位存在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经费短缺、机构臃肿、管理粗放等问题,导致了大量水利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养护,效益严重衰减,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大部分水利工程为综合性工程,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混在一起管理,界线不清。水管单位缺乏科学定性,既不像事业单位,又不像企业,难以实现良性发展。二是经费短缺,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各级政府对公益性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没有建立起相对稳定、有制度保障的投入渠道,大量公益性支出没有财政承担。三是机构臃肿,人员结构失衡。内设机构不科学,非工程管理岗位多,加之政策性安置人员不断增加等原因,队伍不断膨胀。在人员总量过剩的同时,真正急需的工程技术人员又严重短缺。四是内部管理粗放。内部运行机制不活,大部分水管单位难以做到规范化管理。五是社会保障程度低。职工工资得不到落实,现有职工医疗支出和离退休人员养老负担沉重,依据各水管单位的经济状况,根本无力推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因此,实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十分必要和紧迫。
2 丰县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的具体做法
2.1 领导高度重视
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县编委、县财政局等单位为成员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水利局也成立了专项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形成了政策引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良好工作模式,为改革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2.2 认真搞好测算,制定改革方案
组织各水管单位技术骨干,按照《江苏省水闸工程管理单位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标准(试行)》、《江苏省泵站工程管理单位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标准(试行)》、《江苏省水利工程养护经费测算办法》等文件规定,认真调研及精心核算,核算出各管理单位人员编制上、下限分别为398人和321人,测算出养护经费共242.64万元。结合工作实际,各单位分别上报了体制改革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实施。
2.3 加强督促检查
每年年初组织召开水管体制改革动员会或座谈会,并根据进展情况,适时召开经验交流会和现场观摩会。
2.4 加大沟通协调力度,促进改革顺利实施
积极协调县编委、财政局,在批复改革方案、建立稳定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投入机制方面给予支持。
2.5 积极营造改革氛围
及时宣传改革动态,推广交流改革经验,累计编发《水管体改简报》32期,在《丰县水利政务信息》刊发体改动态11篇,下发指导性文件13个,向政府领导专题汇报8次。同时,还利用徐州日报、徐州水利网、中国丰县网、丰县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改革,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局属水管单位在实施改革中,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协商改革方案,动员职工积极参与改革。
2.6 精心组织实施,并严格检查验收
分别对河道管理单位和闸站管理单位在机构设置上进行了调整。河道管理处将原有的5个处室撤销,成立5个堤防管理所,将管理机构设置到管理一线。改革后的河管处只负责宏观调控、人事管理、林木更新采伐招投标等,其他职权全部下放。闸站管理单位体制改革是精简机构。新成立闸站管理处,总体负责12座闸站的运行管理工作,将原来的12个股级管理所撤销,每个闸管单位按规模大小,安排1-2名负责人,负责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机构改革完成后,进行人事工资制度改革,实行全员竞聘上岗,根据实际情况,对12个闸站单位共核定了167个岗位。改革完成后,市级水管体制改革工作检查验收小组进行了检查验收,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2.7 进一步深化改革
为进一步解决水管单位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2012年,河管处、闸管处两家水管单位又先后在单位内部开展了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打破原有的按资排辈、平均分配主义,实行全员竞聘上岗,绩效考核,建立起了能者上、庸者下、按照劳动贡献分配的激励机制。在实施改革中,水管单位均做了大量的调研基础工作,制定实施方案时均有职工参与意见,并按照笔试、面试、民意测验等方式进行层层竞选。通过改革,进一步实现了按需设岗、按能力上岗的要求,职工工作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激发。
3 水管体制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
3.1 管理体制得到理顺,管理职责进一步明确
从事水利规划、水资源管理和水行政执法的三个局属单位被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其工资来源由县财政全额拨款;河道管理处和闸站管理处有经营性收入被定性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
3.2 畅通了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的渠道
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水管单位的基本支出及维修养护经费由县财政差额拨款,3-4年内逐年增加,逐步到位,解决了长期以来公益性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3.3 社会保障制度得到落实,职工队伍初步稳定
通过改革,全县水管单位已全部参保,并完善了分配激励机制,职工人均工资年增加3000元以上,职工队伍初步得到稳定,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显著提高。
3.4 工程管理得以规范,工程面貌大大改善
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工程管理责任到人,河道、涵闸、泵站等工程的管理更加规范。同时,推行管养分离,组建了徐州江河维修养护公司、徐州澎澍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公司等实体,初步建立了专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水利工程设备完好率明显提高,成功战御了2006年、2007年百年一遇的大涝及2009年、2010年、2014年五十年一遇的大旱。
4 水管体制改革努力的方向
水管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通过改革解决了水管单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达到了改革的预期目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4.1 水管体制改革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水利水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给水利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行业服务功能不断外延,一些新的管理课题显现;工程维修养护需要继续深化,建立规范、长效的投入机制;水管单位的一些规章制度还需要完善和规范,实现水管单位在新体制下的规范管理、有序运作等。
4.2 水管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在巩固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各单位实际,逐步扩大改革覆盖面,稳步推进和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同时要加大水管单位内部改革力度,切实加强水利工程管理达标升级考核力度;并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职工考核培训,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
4.3 深化水管体制改革的具体建议及想法
一是理顺水管单位内外管理体制,做到上下左右关系协调、形成合力。外部管理体制涉及市、县各级政府和各级人事、编制、财政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而内部管理体制则主要涉及水管单位内部的责权利的划分。二是加强职工队伍建设。一方面,采取提前离岗、鼓励辞职、自谋职业、鼓励脱产学习,轮岗待岗等多种办法,坚决压缩非生产人员和超编人员。另一方面,按照定编、定员、定责、定岗、定薪的要求,吸收文化水平高,具有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到适当岗位。同时实施人事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三是准确界定水管单位性质,建立合理保障制度。经过科学的划分后,由财政部门会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确定水利工程日常运行维修养护经费,及时拨付。同时建立健全水管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保障制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