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福建省不同产业科技投入产出的绩效分析

时间:2024-04-24

叶阿忠 苏佳俊 吴相波

摘要:用面板数据模型对2000—2007年科研、教育、采掘业、制造业、能源的生产与供应业等产业的科技投入产出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TA部门的科技经济效应明显大于科研教育部门,而科技的直接产出相反。为了提高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该调整科技投入结构,提高科技投入的性价比。

关键词:福建科技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模型绩效评估

0引言

在注重科学发展观的时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依赖于科技水平的提高,努力提高国家(或地区)科技的发展水平,是推动全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措施和途径。我国财政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直接资助或间接引导相关R&D项目的开展,以促进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2113.5亿元,比上年增加425亿元,增长25.2%;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25%,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些科技投入是否真正能有效的增加社会知识总量,提升整个地区和社会的科技水平和科技竞争优势,能否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关键还要看科技投入的经济效果。正是由于科技投入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估成为了一个有所作为的地方政府必须认真面对而且务必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建立科学的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对科技投入的绩效进行客观的评价,找准影响科技活动投入绩效的因素,寻找突破科技产出瓶颈,是提高科技活动效率,探索科技活动实施以效益为核心的管理制度的一项新的工作,使科技的发展通过产业化方式,从质和量的两个方面促进经济活动不断发展。

胡守忠、顾建勤(1995)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一个用于科技绩效评价的模糊多级综合评价模型;路苹、吴斌(2002)研究了层次分析法在科技绩效评价的应用问题,并对高校科技绩效评价作了相应的实证研究;罗卫平在2007通过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广东省21个地市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进行评价。详细分析了各城市财政科技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对广东各地市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围绕福建地区的科技投入问题展开研究,以期对福建的科技发展方面的规划和决策具有指导实践价值。

1福建省科技投入绩效评估实证分析

本文中的数据是包括了五大产业方向科研(K)、教育(Y)、规模以上工(采掘业(J)、制造业(z)、能源生产与供应业(N),样本区间为2000~2007年,共计1 60多个数据点,数据主要来源福建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部。文中的投入指标主要是人员投入(R)和政府资金投入(F),产出指标包括专利授权数(L)和技术贸易成交额(M)。针对所选取的样本建立C—D生产函数的改进模型:

其中ait表示截距随着不同的截面数据变化;X1、X2、X3、X4分别是人员投入、资金投入对专利申请量和技术贸易成交额的产出弹性。根据在科学技术的运用程度上把五大产业分成两部分,一个是科研教育部门,主要是在科技的研究上;一个是工业部门,虽然他们也有科技的研究但更多的是在科技的应用上。模型估计结果表明:

(1)调整后的可决系数大都在96%左右,专利申请量的杜宾统计值在1.5左右,技术贸易成交额的2.5左右,说明方程的拟合优度较高,残差无序列相关,整体上讲该模型效果不错。

②科研教育部门中科技人员投入和资金投入对专利申请量的弹性90%左右,说明这两个要素投入增加1%产出可以增加90%以上,说明人员投入对专利申请量的产出效率较好,但在技术贸易成交额上的弹性不显著。由统计数据知,他们的人员和资金投入都比较充足,但只有科研教育部门中的科技直接产出效应较好,应加强科技经济产出的推动,更有利于提高整体社会的经济发展。

③规模以上工业部门的检验结果显示人员投入对专利申请量和技术贸易成交额的弹性分别达92%、72%,但资金投入的弹性分别为14%、46%。可知人员投入的产出效率较高,总体效果比科研教育部门好。

④制造业的综合生产率高于比较中的任何产业。科研和教育部门的综合生产率是相同的,在现实中两者在科技研发上扮演的角色是差不多的,也与我们的直觉是相近的,这两部门所涉及的经济产出较不足。而采掘业的TFP明显低于其它行业,从统计年鉴的数据中也可以看到,采掘业的科技投入与产出低于其它产业。能源生产与供应业的技术贸易成交额的波动性很大,其它指标也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对估计结果有影响。

⑤从整体上可以看出工业部门的科技经济效应明显大于科研教育部门,而科技的直接产出相反。为了提高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该调整科技投入结构,提高科技投入的性价比,减少对科研教育部门的投入,实行走出去战略,加强与技术市场的接轨,使更多的科研直接产出化为经济产出,但也要注重研发的投入和研发成果的规模生产。

2政策建议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2.1拓宽科技投入渠道,着力提高资本市场与技术市场的融合度和加强技术市场的扶持。通过增加中试研究的资金投入,提高科技成果的技术成熟度,推动“科研一中试——生产”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力度。政府不要全方位地渗透、参与到某个具体企业或某个具体技术创新的微观层面的经济活动中。在缺乏市场机制的条件下,政府财政资金拨款在实践并没有充分达到预期的“以点带面”良好效果。通过市场商业化运作来吸引民间资金跟进,为产业化中后期阶段提供后续支撑,形成政府——市场的投资接力棒。提高政府资金在不同部门的有效介入率。

2.2加强R&D经费投入和科技人员队伍的建设。从全省范围来看,我省的科技投入无论是在经费和人员上都明显的配备不足,分别仅占到全国的投入的2.2%和2.46%。而人员和经费筹集是促进科技产出增长的两架马车,虽然在逐年增长但增长缓慢,地方的财政拨款明显的低于国家水平。借鉴其它省份和过去的发展经验要不断的壮大科研队伍力量和科技人员的科研创新能力,但这些都需要有强有力的财政支持,所以要加强科技经费的投入,两者协调发展才能更有效的提高科技产出效率。同时因为人员投入对两部门的专利申请量有较显著的弹性,但资金投入对技术贸易成交额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在科研教育部门,所以,要加大工业机构的科研力度,加强他们在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2.3不断优化科技投入结构,缩小各产业间的差距。完善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体系,为提高原创能力打下基础。加速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步伐,依托一批精干的科研院所、研究型大学和重点实验室,集成省内精干科研力量,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原始性技术创新,培育科技源泉。但要加强科研成果的应用与生产。人力和物力投入对工业部门的技术成交额有明显的贡献作用,而科研教育部门在科技产出效率上是明显不足的,也可能是因为他们不追求经济上的效益,政府应适当调整在两部门的投入结构,适当减少在科研教育的投入,激励他们提高经济效率。增加政府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行业的科技拨款资助率,不断优化福建省产业科技经费投入的行业结构。

2.4进一步完善科技投入和产出绩效的评估机制。除了关注科技的直接产出之外还要关注经济和社会效应。切实关注科技创新对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的正负面影响,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循环资源回收率等指标。要动态的看待科技投入的投资回报率。注重科技产出的后发效应和溢出效应。政府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涉及大量数据和专业知识,必须制定和不断完善相关的评价制度,并给予充分的人力资源保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