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当城市不再长大

时间:2024-04-23

杨海

清华大学的城市规划学者龙瀛去过很多城市,有些城市像摩天大楼拼成的灰色森林,有些古色古香,停下来就能找到一段历史。但最让他牵挂的却是一座不知名的东北小城——龙瀛少年时代生活过的地方。

年少的龙瀛不会想到,20多年后,这座小城会作为一个样本,进入到他的研究中。只不过,这项研究并没有过多着眼于小城的繁荣.反而带着少许感伤,名字叫做“收缩的城市”。

在另一位研究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吴康副教授的一份列表里,2007-2016年间,中国有84座城市出现了“收缩”。这些城市都经历了连续3年或者3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减少。

这两位研究者都相信,那些众多有着相似处境的城市,需要的是另一种城市规划思路和城市增长模式。

收缩是整个国家城市化的一部分,不一定是坏事

龙瀛是在无意间发现中国的“收缩城市”的。2013年,他把自己城市空间研究的范围从北京扩大到全国。这个对数据和城市生活都有着狂热追求的学者发现,分别在2000年和2010年开展的全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都精确到了乡镇和街道办事处一级。

龙瀛马上联系了在国内做经济地理研究的吴康和做地理空间大数据分析的王江浩。三人把中国行政意义上的600多个城市的市(辖)区范围人口数据作对比,观察有什么变化,结果出乎他们意料:在2000年到2010年间,中国有180个城市的人口在流失。

“收缩城市是不是中国城市化的另外一面?我们一直在说扩张的城市、增长的经济、逐步增长的人口,那我们收缩的城市呢?”从此,“收缩城市”成了龙瀛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吴康也同样把精力放在了“收缩城市”识别上。“国际上对‘收缩城市较为认同的标准是,人口规模超过1万人,超过两年的时间内都在人口流失,并且正在经历以某种结构性危机为特征的经济转型。”吴康的分析结论,中国有84座城市符合这个标准。

这让吴康相信,部分城市的收缩是整个国家城市化的一部分,“这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反而是种转型的契机。”

龙瀛和吴康去东北一个林业城市调研,在他们看来,那座城市是座典型的“收缩城市”。“城市收缩是空间破败的因素之一。”龙瀛说,“不管是窗户破了,电线杆歪了,还是墙皮脱落了,这都是城市公共空间破败的表现。”

“东北地区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城镇化率,他们已经没有更多农村户籍人口转入城市。”吴康分析说,那个依靠林业和矿业的东北城市,产业结构太过单一。2015年天然林全面禁伐后,经济面临转型,就业出现问题,人口就会流向外地。

同样受到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的还有远在南方的一座城市。这座曾经吸纳了密集打工者的城市,现在也正在“收缩”。在浙江一座城市,受全球经济影响及电商冲击,这个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也开始“收缩”。

每座城市的规划里都写满了“增长”预期

龙瀛寻找“收缩城市”的最新总体规划方案,发现有资料的几十个城市,无一例外写满了对未来10年或20年城市发展积极的人口增长预期。

“每座城市的总规里都预测未来人口会增长,城市面积也跟着要扩张。”龙瀛摇摇头说。

在城市规划领域,普遍的标准是每1万人对应1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总量升高,为城市增加建设用地指标提供了最重要的理由。

龙瀛参加过一些城市规划实践,每一次对方都会要求规划人口总量上升,扩大城市规模。“这与地方政府多年的土地财政有关,拿了地才能卖钱,才能增加基础建设投资。”

“不管是决策者还是设计者,都一味地追求增长,觉得‘收缩是个消极的词。”龙瀛感叹。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曾指出过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问题:一些城市“摊大饼”式扩张,过分追求宽马路、大广场,新城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占地过大,建成区人口密度偏低。

量的收缩不代表质也收缩

事实上,“收缩城市”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80年代,很多发达国家就出现了这一现象。

美国的东北部——五大湖一带聚集着底特律、扬斯敦、匹兹堡等以钢铁制造业为主的城市,这些城市在上世纪中叶前高速发展,工业化程度极高。但当美国完成以第三產业为主导的经济转型后,这些城市的工厂纷纷关门。闲置的机器上逐渐生出了铁锈,所以这一地区就成为“铁锈地带”。

“铁锈地带”的城市收缩比中国城市收缩的程度要高得多。吴康在留美期间曾去过布法罗,他记得那里的中心城区已经衰败不堪,“很多房子都已经废弃,只有低收入的少数族裔人群才会住在那里。”

面对这样的困境,美国城市选择了两种不同的更新策略。一种是“再增长”模式,它把吸引人口增长作为解决城市衰败的关键,规划大量项目,建设众多会展中心、体育场馆、博物馆和商业办公楼。

底特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采用了这种策略,来抑制城市的收缩。短期内,底特律的中心城区确实比之前热闹了许多,但居民的生活质量却没有太多提高,反而加重了政府财政支出。就在前几年,这座城市最终彻底破产。

另一种策略是“精明收缩”。俄亥俄州的扬斯敦,从2002年开始开始制定《扬斯敦2010规划》。规划首先承认扬斯敦是一个“较小的城市”,市长向媒体表示,“我们是美国第一批接受收缩的大城市之一。”

作为美国四大钢铁城市之一,扬斯敦人口从1960年的16万人下降到了2010年的8万人。该市的规划中,把原有工业用的水道改造为供居民休闲娱乐的滨水带,更新改造大量闲置废弃地为城市绿地。

准备收缩的同时,扬斯敦也在实施一些商业发展计划。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在当地大学带动下,一些科技企业入驻中心商业区,带来复兴。规划后的扬斯敦,住宅土地面积缩小了30%,整个城市面积也相应减少。

“量的收缩,不代表质也收缩,相反,收缩城市的规划应该更关注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空间品质。”在龙瀛看来,想要对“收缩城市”作出真正的改变,已有观念是需要越过的第一个障碍。

(摘自2018年3月21日《中国青年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