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秘密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密切相关。作为我国基层治理旗帜的“枫桥经验”在发展中可谓常践常新,在新时代更是被赋予更多内涵,具有更多中国特色。将其植入河北基层治理,不仅具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重优势,同时为河北继续优化治理方式,全力实现智能化、法制化、专业化和现代化基层治理新局面找到了可行路径。
上个世纪60年代,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浙江省诸暨市创造和发动依靠当地民众,把矛盾第一时间化解在当地,有效探索出一个将矛盾不上交并尽量消灭在萌芽状态的基层治理的有效方式,能够把大多数“四类分子”就地教育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成功经验。在总结上述做法时,将其总结为“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把绝大多数四类分子改造为社会主义建设有用新人”的枫桥经验。“枫桥经验”成为解决基层社会矛盾的一面旗帜,在此后六十多年的时间里,尽管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在不同时期,“枫桥经验”一直具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受到中央和各地基层政府的关注。尤其党的二十大再次创新并发展“枫桥经验”,将其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让“枫桥经验”在全国生动开花。这一论述成为河北基层治理在新时代发展践行“枫桥经验”的指路明灯。“枫桥经验”作为我国基层治理的一棵“常青树”,密码在哪里?新时代“枫桥经验”又有哪些创新与发展?又为河北基层治理带来哪些借鉴之处?是本文需要探讨之处。
新时代河北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现状与困境
基层治理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治理,也就是以国家为主体,为实现国家的治理效果而对基层进行治理。二是基层社会自我进行治理,也就是普通民众对自我事务进行管控管理。新时代河北基层治理对标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等要求,还有一些现实差距和困境。
(一)治理主体的协同性不够
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障渠道,汇聚多元治理力量是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合河北基层治理的关键。但实践中发现,多元治理主体的能力及参与意愿不足等情况影响基层治理效果。“枫桥经验”真正融入河北基层治理存在多元共治主体意愿不积极、行动力不够,不能完全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对基层治理产生不利效果。在基层治理的实践中,大多数的决定都由政府主导,这样往往带来与人民群众的诉求有差距,很多政策做法在落地过程中带来了形式主义及“假、大、空”等实际困境,阻碍了人民当家作主的顺利实现。
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才能顺社情民意,为民排忧解难,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让社会既有秩序又有活力。尤其在现代化强国建设中,更需要涵养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方式是要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这一格局是适合中国具体国情并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那么在“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中,最突出的特色在于“共”字,“共”字表明治理主体的多元共存,也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各级政府、社会以及民众等多元治理主体都能广泛投入到社会治理中,并在参与中有明晰的角色功能定位,即: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在理想状态下,这几大主体能按照自我定位发挥相应功能,彼此既配合又不缺位错位,同向同心而行,既增加了合力又增加了治理效能,从而推动良好的治理局面落地。而在调研河北基层治理现状时发现,多元主体的协同性不强,各个主体不论在观念还是执行力上都有再提升空间,加上上级文件对基层治理的影响和干预都对基层治理效果产生明显影响。那么在推进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基础上要注意引导好激励好基层社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和公众有序参与的统一和协调。
(二)农村基层政府的能力效率稍显不足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多年,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们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①在21世纪的农村,特别是税费改革之后,乡镇政府的架构发生了较大的调整,由管理型政权向服务型政权转变,但基层政府的履职能力和效率仍存在一定问题。首先表现为封建社会特有的官本位和官僚主义作风在基层政府仍有残存。官僚主义的作风与为民服务的初心和宗旨相背离,造成基层政府和民众的疏离,不妥当的行政行为和低下的行政效率也会影响群众对政府的信心和信任。其次,农村基层政府存在权责不清问题。职位和层级架构强调权责分级,基层应该有行政主体的权责清单,在本身工作压力大、环境艰苦的同时不被“文山会海”占据大量时间,才能更多精力来推进工作落地,只有协调好各级行政力量,才能给基层人员更多时间精力来服务基层治理。
(三)移动互联网对基层治理的冲击和影响
随着“互联网+”模式的发展,“互联网+政务”的模式越来越流行。强调政务信息公开,突出以职能化和信息化为特点的高科技手段在社会治理中的支撑作用。但现实调研不难发现,乡镇政府对互联网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视和应用不够,在点开政府门户网站后,发现部分内容陈旧没有更新,群众反映意见和问题的留言板更是缺少回应和落实,许多基层政府尽管应用了基层政务平台,但真正投入使用发挥功效的并不多。
党的二十大也再一次就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作出部署,突出强调在基层治理中的网格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的重要性,要有针对网络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的基层治理的平台。***总书记指出:“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學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②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强化互联网思维、要在大数据技术的辅助下,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的优势,促进政务服务改革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因此在河北基层治理中要充分用好先进技术手段,以数字化辅助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真正提高治理效率。
以“枫桥经验”推进河北
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关键词可以说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全篇的一个关键词汇,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其内涵逻辑必然包含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包含了历史逻辑、制度设计、理论依据、时代价值于一体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再一次赋予了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的时代使命。河北省结合自身基层治理的困境,借用“枫桥经验”必将为河北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崭新的局面。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基层治理的本质特征
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经验中将“坚持党的领导”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经验的首条成功经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我们各项事业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枫桥经验”虽然距今有一定时间,但无论任何时候,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基层党组织始终发挥重要作用。“枫桥经验”在治理中有一条重要做法是通过基层干部将方针政策等传递给每一名群众,也正因为坚持党的领导这一原则使党的路线方针更好贯彻于基层,发挥好党的总览全局和协调各方的关键作用,真正体现了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中最直接、最便捷的载体。
新时代新征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制度优势,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我国最大的优势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就要求我们发挥好这些制度优势,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在党的领导下不断优化多元主体分工协作的社会治理机制,构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全面领导下社会治理职责体系。在全国上下始终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要把党的意志贯穿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各领域和各环节,从而使党成为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的“主心骨”。那么既然党的领导贯穿于国家事业各个方面,所以在基层治理中突出了党的领导也体现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基层治理的本质区别,彰显了中国特色,也同时被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有内涵。
新时代,充分发挥党在基层治理中的功效就是要真正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功能,成为基层治理的关键。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贯彻党的意志、实现党的领导的战斗堡垒,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始终,做到以党建促基层治理,以党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发挥好基层的价值。也正如***总书记所说:“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们只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坚强有力,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③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基层治理的价值导向
只有充分认清楚人民矛盾才能化解矛盾,才能正确处理纠纷,这是“枫桥经验”的可贵之处。在六十多年的推演中,“枫桥经验”历久弥新之处在于始终与人民共命运。新时代继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做好基层治理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始终做到坚持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用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科学有力回应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宗旨问题,必须始终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从人民最为关切的问题来入手,维护好人民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尤其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有了更高要求,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非物质方面的要求有所提升。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不断改善基层治理的能力和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在基层治理中时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团结带领群众努力奋斗、勤劳致富,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各个民生环节取得实效。只有心中时刻惦记着群众,不断将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上,解决好群众急愁难盼的现实问题,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民生改善的基层治理实效,才能吸引人民群众成为社会基层治理的参与者、监督者和受益者。因此各类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经常深入基層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就像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处理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方面的各种问题,我们就必须深入贯彻群众路线,多下基层,多接触人民群众。“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愁难盼问题。”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表述对于基层治理具有导向作用,在基层治理中,要始终聚焦民生,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最好体现。
(三)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是基层治理的基本路径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书记对建立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提升社会治理效果,创建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作出重要部署。社会多元共同体参与社会治理打造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是有利于整个社会和谐发展且符合我国国情的、与人民意愿相符合的好制度。“枫桥经验”涵盖了大量的共建共治共享内容,对于新时代河北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具有导向作用。在新时代,基层治理关注多方主体利益,体现大社会观和治理观,畅通共建共享的通道,形成多方主动参与的基层治理合力。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基层治理模式,首先要强化“党建引领”理念,使党组织真正发挥好纵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使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有机结合,激活治理体系的每一个细微环节。其次要强化“全过程管理”意识,搭建权责明确、系统有序、协作配合、运转有效的治理模式,真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治理,加强对风险预警防范和矛盾的源头的化解能力。再次将资源、管理和服务不断向基层倾斜,着力提升动员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完善基层干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能力。此外,依法治理要得以充分贯彻,着力提升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以完备的法律政策作为创新基层治理的有力制度保证,促进人民群众充分参与到基层治理当中。
(四)创新自治、法治、德治的现代化治理模式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目标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我们治国理政的经验之一,为中国之治提供了重要启示,其中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治理框架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继续以“枫桥经验”引領河北基层治理,就是要坚持法治为核心,并辅以自治、德治相统一的“枫桥经验”升级版治理格局。三者当中,自治是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有效方式,而法律和道德是自治过程的有力支持。把法治思维方式贯穿于自治全过程,除了强调法治的强制性,要重视德治的润物细无声作用,既要发挥好法治的底线作用,也要强调德治为自治和法治的浸润效果,只有真正做到三者的结合,才能促进基层治理良好局面的形成。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基层治理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也是社会基层治理的探索者和享有者,更是好的基层治理经验的宣传者和践行者。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⑤那么,我们思考的主要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路径?”毫无疑问,要依靠人的现代化。基层治理服务的对象正是实实在在的人,没有每个人的现代化,无论何其美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效能都是无意义的。因此,基层治理现代化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服务,就必须具备整体观念和大局意识,为实现人的现代化而进行多种努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在基层治理中,把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把“枫桥经验”转化为基层治理和社会有序的强有力保障,把好的经验转化为治理效能。
结 语
“枫桥经验”可以说从枫桥出发,不断与时俱进,它有能力解决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矛盾,尤其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总书记多次对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指示,强调及时化解矛盾在基层,把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枫桥经验”也正在适应基层治理的新要求中变迁和发展,其内涵和外延都不断扩展和延伸。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只有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只有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我们在讲求四个自信,除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经验自信又何尝不是一个重要内容。在河北基层治理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借鉴其他政治文明中的先进理念和做法,也要坚持自我经验,用土生土长的“枫桥经验”来释放新时代的治理效能,在河北基层治理中更加信心百倍地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且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治理道路。
注释
①***:《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21-2-26。
②***:《***谈治国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③***:《***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④⑤***:《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人民日报》,2022-10-26。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2021年4月28日),载《光明日报》,2021-7-12。
[2]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载《人民日报》,2021-11-17。
[3]***:《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载《人民日报》,2017-10-28。
[4]郝宇青:《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政治逻辑》,载《行政论坛》,2018(1)。
[5]郝宇青:《社会组织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中的角色定位》,载《国家治理》,2019(31)。
作者简介
秘 密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基层治理、职业教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