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工匠精神”背景下 高职院校工匠学院建设路径研究

时间:2024-04-24

基于工匠学院成立的背景及现状出发,厘清高职院校建设工匠学院分院的建设基础,尤其是在产教融合平台、专业教学经验、区域产业契合等方面,同时关注高职院校建设工匠学院面临的问题,如涉及到建设制度、培养标准、孵化时长、认可程度等领域,最后,提出高职院校建设工匠学院的四条路径。

2023年9月,浙江省工匠学院成立,各地方分院也在企业、院校相继成立。这一举措,是浙江营造“匠心制造”的产业氛围,为中国制造注入“工匠基因”的重要一步。新时期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融合了“工匠精神”,在建设工匠学院中有着天然的优势,势必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打造出新时代背景下的工匠学院高职院分院。

工匠学院成立的背景及现状

目前,中国制造正向中国“智”造转型,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已不再适应,浙江轻工制造业也正在向高精尖产业转移。一大批“隐形冠军”企业,在自己领域不断钻研,秉持着“工匠精神”,走出了差异化发展道路。

《新时代浙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十四五”工作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150万人左右,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超过400万人,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5%。作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先锋地,高职院校利用自身的教学特色,成立相应的工匠分院,将为工匠学院的建设提供专业、高效助力;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学场景和教学对象优化,也可以为浙江省技能人才队伍的壮大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而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教育教学也是当前高职院校施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下面结合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轻工工匠分院来进行分析探讨。

浙江省工匠学院于2023年9月3日在杭州成立,与此同时,浙江省工匠学院管辖下各工匠分院也成立了。这些工匠分院各有特色,各有优势,辐射范围覆盖了浙江的主要核心产业。学院采用“总部+分院+实训基地”的组织架构模式,目前已成立高端装备、新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海港、现代商贸、康养等10所分院,共同组成“浙派工匠”的强大后备队伍。

成立浙江省工匠学院,是浙江省总工会落实中央《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的重大举措。工匠学院成立,要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紧扣时代主流,把“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作为重要使命和担当,将终身学习贯穿职工及产业工人职业生涯全过程,搭建产业工人教育培训“立交桥”,努力打造与浙江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高职院校建设工匠学院分院的建设基础

1、产教融合平台丰富,校企合作资源充足

高职院校以职业教育为基础,与企业保持着比较高黏性的合作关系,对外输出技能人才做到与时俱进。目前,各大高校都在深化产教融合,拓宽产教融合平台,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丰富企业资源。高水平的产教融合平台,对实现“政、企、行、校、生”有机互动,“产、学、训、研、创”相辅相成有着积极作用,也对建设工匠学院分院奠定了良好的产教融合基础。

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浙工贸的轻工工匠分院,建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长三角眼视光技术职教联盟、眼镜产业学院、轻工产品舒适度研究中心、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省级VR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温州市时尚研究院、温州市瓯塑艺术研究院、温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等系列高水平产教融合平台;同时,还拥有丰富的企业合作资源,是与浙江大光明眼镜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发起成立浙江省眼镜商会并担任副会长单位;同时担任中国皮革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浙江省眼镜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温州市工业设计协会秘书长单位,温州市眼镜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等,共同参与眼镜行业标准、制鞋工职业标准制定等行业事务,实现与行业企业水乳交融。

2、专业教学经验丰富,实践教育基础良好

与其他企业建设的工匠分院相比,得益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属性,高职院校在工匠学院的建设上有着良好的教学基础,配备有专业知识充足、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并在日常的教学和专业建设中,取得了丰富的实践教学成果,技能人才培养空间也比较充足。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轻工工匠分院,以眼视光技术专业、鞋类制造与工艺专业和区域非遗传统技艺中心为基础,在以往的教学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学校共建成国家精品专业1个、国家骨干专业1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2个;拥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门,市、院级精品课程12门,引领专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在校企合作的带动下,由省级教学名师、教育部轻工行指委产业导师、温州市高技能领军人才、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国赛裁判、省、市工艺美术大师、浙江工匠和浙江青年工匠、温州市技术能手等具有工匠引领技能的校内师资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浙江工匠、企业高级技师和技师组成的校外师资队伍,共同凝练行业“三把火”精神,并融入课程思政,将“工匠精神”、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为相关产业培养新型工匠人才。

3、区域产业契合度高,区域文化融合深

浙江省工匠学院设立的几大工匠分院,与浙江省产业特色高度契合。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轻工工匠分院为例,轻工工匠分院,建立于浙江省温州市,紧密结合温州市“5+5+N”产业链中五大特色优势制造业之一的制鞋业,充分把握住当前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

同时,温州市是全国五大眼镜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中国眼镜生产基地”“国家级眼镜产业质量提升示范区”“省级眼镜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三张金名片;温州也是“百工之乡”,以“瓯文化”为代表的非遗传统文化项目近几年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况。瓯越非遗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深深根植在非遗技艺传承人身上,也由他们将这种“工匠精神”通過教学方式,传播给一批又一批的传统文化接收者。

高职院校建设工匠学院面临的问题

虽然高职院校在建设工匠分院的基础上有着较為成熟的条件,但也不得不承认,筹备建设工匠分院,也有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1、工匠学院建设制度尚不完善,运营模式规划尚不明晰

浙江作为民营企业大省,与其他省在建设工匠学院目标和基础都不尽相同。浙江许多龙头企业,拥有制定国家标准的能力和实力,但目前面临的困境是,占据大比例的中小企业没有相应的这种能力和实力,也没有经过相关培训同步最新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水平,缺少师资力量。就此来说,怎样建立一套全链条、全方位的匠才培育体系、怎样协同发展,让更多产业工人可感可享,是浙江省工匠学院建设要破解的两个难题。

因此,浙江省工匠学院不能照搬外省工匠学院的建设制度,要结合浙江实际,创造出一套全新的工匠学院建设模式,这是当前面临的一大困难。

2、工匠培养标准尚不明确,缺乏统一的认定资质

早在201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分步取消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比如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轻工工匠分院的鞋类制造与工艺专业,在2019年之前实行的是专业与职业资格“制鞋工”对接,要求学生在职业教育学时中考取该项职业资格证书。这种以往受国家权威机构认可的职业资格证,能够帮助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取得较好的竞争实力。

2019年之后,鞋类制造与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已不再将“制鞋工”作为社会认可度高的证书进行列举,转而加入了“1+X鞋类设计与制作中级工”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认定机构以企业或行业非政府管理机构居多,其权威效力大打折扣。企业间的竞争性反而让学生拿到的“1+X”证书不受竞争企业的认可,即使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证书也可能会沦为一张废纸。

3、传统非遗工匠孵化时间长,非遗文化吸引力不足

传统技艺没落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文化因素、技术因素。现代社会要重建对传统技艺传承和发展的信心,任重而道远。

像瓯绣、蓝夹缬等传统非遗,因为工艺要求高、宣传不到位等因素,普及范围就不如瓯塑那么大。传统非遗传承路径一般都是从公众普及入手,再挑选有资质、有兴趣的学徒进行深入传授,从而培养出传承人,乃至大师。这个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筛选,最终孵化的非遗技能工匠却并不多。

4、技能工匠在社会认可度不高,学生缺乏就业信心

社会普遍不认可职业教育,而高职院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就业优势和可选择性也远低于本科生,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技能实践不喜欢、不认可。许多学生会选择从事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行业,甚至从技能岗转为文员类岗位,放弃了自己学习多年的技能。而这些毕业生在就业市场比较被动,也让他们对未来的规划更加迷茫,这就使得技能工匠孵化变得异常艰难。

高职院校建设工匠学院3建设路径

1、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培养有底蕴有情怀肯奉献的现代工匠

在课程建设中,要鼓励教师革新课程内容,把专业知识和“工匠精神”有机融合,打造拥有时代气息的课程思政示范课;要在竞赛、社会等学生活动中,挑选技能标兵、技能人才,宣传他们身上的匠人精神,打造校园内的“学生工匠”;邀请走出社会的优秀毕业生、行业技能大师、青年工匠、浙江工匠甚至大国工匠等,为学生做职业规划、实习教学、知识讲座等,让榜样力量影响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和吸收,亲身感知“工匠精神”的内涵。

2、以行业联动促标准统一,培养有职业等级资质的现代工匠

高职院校要大力加强校企行合作,建立产教研共同体,推进全国性职业等级资质标准的制定;要汇聚企业、行业高技能人才,让企业的“能工巧匠”和传统非遗技艺的传承人进入到工匠学院传道授业,打造强大的工匠学院师资队伍;要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结合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技能等级资质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学习职业技能、考取受行业认可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跟随企业实践课程,学习技能知识,提升职业素养,提高现代工匠的培育成效,达到工匠学院的建设目标。

3、将优势特色融合传统技艺,培养有文化自信和传承精神的现代工匠

要把区域性产业、文化与本地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对于浙江温州来说,轻工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可以大大充实当地的产业人才队伍。像眼视光技术、鞋类制作与工艺等专业,可联合当地企业,带领工匠分院学员参观、实习,提升技能人才的留存率;瓯越传统文化的沉淀,要通过新的宣传渠道,更新传播方式。通过自媒体宣传,讲好非遗故事,引起年轻群体的关注和共鸣,使其了解民族文化,加强文化自信,加深身份认可,吸引年轻人继承发扬温州传统技艺。

4、将模式和制度作为重点建设内容,打造有“浙江特色”的现代工匠

加强顶层设计、部门联合,合理分工、系统谋划,制定出可执行、可复制的方案,严格保证教学培训的效果能符合相关的统一标准;依照本地产业特色和文化特色,打造相符合的工匠分院;要考虑拥有较好产教融合基础和实训硬件基础的机构,从而能够提高工匠分院学员的实训培训效果。在考核机制上,要设置相应的奖惩机制和退出制度。做到计划和执行都有据可依、有据可查,及时掌握培训质量和实际的工匠转化率;同时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行工匠分院的新增和淘汰。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 号),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2017-12-19。

[2]罗莎、熊晓琳:《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实现理路探赜》,载《思想教育究》,2020(04):135-139页。

[3]张林:《“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以江苏商贸职业学院为例》,载《高教论坛》,2022(04):18-20页。

[4]汪武芽:《基于产业学院的高职“工匠型”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研究》,载《职业教育研究》,2022(10):75-80页。

[5]裴志晨:《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实践研究——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载《公关世界》,2022(19):110-112页。

作者简介

王荷荷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