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杨琳 刘肖楠 谢晋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总窗口要素聚集能力仍待提升、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仍需完善、重点项目和高端人才招引仍要加强,应加快创新要素聚集,提升秦创原在各地市和高校的影响力;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资金支持;依托秦创原平台,吸引重点项目和高端人才,助力推进秦创原建设,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力。
2022年是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见效成势的关键一年,陕西省凝聚力量,聚焦推动成果转化加速、构建“两链”融合格局、培育科技创新主体等重点工作,加快推进秦创原建设,持续提升全省创新驱动力。
2022年上半年秦创原建设情况
(一)秦创原总窗口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2022年上半年,秦创原总窗口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6月份,新引进专业服务机构21家;建设创新联合体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9家;建设小试中试基地和概念验证中心8家;建设新型研发机构11家;引进投资规模5亿元以上产业链重点项目11个;新增其他科技型企业271家;引进孵化器及加速器7个;“科学家+工程師”“新双创”和科技经纪人三支队伍组建工作在上半年超额完成任务。总窗口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落地机构持续增加。
(二)科技成果转化进展加速
秦创原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合作建设,与科技厅技术转移中心、西电校友会合作建设陕西技术转移学院,与西工大航天学院通过“融资+政策”模式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同时,在“三项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中,秦创原总窗口积极与省内高校进行走访对接,围绕西工大“三项改革”方案广泛宣讲,与各高校在科技成果批量转化、落地项目全流程服务方面达成多项共识,为全省做出了新的示范。在构建“两链”融合格局工作中,一方面,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聚链成群”。今年积极克服疫情影响,签约引进小米人工智能物联网研发实验室等81个项目、总投资1111.06亿元。另一方面,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质增量”。累计引入创新平台6个,空港国睿安评实验室、联东U谷沣西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纷纷落地。
(三)金融助力创新成效显现
秦创原已设立总规模近101亿元的18支基金;与长安银行等联合发行60款科技金融产品,总规模均为20亿元的陕西招商西投两联融合产业基金和西安唐兴中小科技投资基金已经通过审议。秦创原科创母基金已有两支子基金通过投决会审议,储备拟投资子基金30余支。春种基金累计完成投资决策307个区内种子项目,今年推动新注册公司123家。陕西股权交易所入驻秦创原金湾科创区已形成落地方案,将为新区资本市场发展带来新的活力。秦创原资本超市线上服务平台已搭建完成,开展政策宣讲、金融产品开发、股权融资对接等综合服务。
(四)创新人才持续聚集
秦创原聚焦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领域,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6名。不断汇集人才创新平台,园办联合西工大MBA教育中心成立创新创业基地;西电、陕科大等11所高校与西部云谷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成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创新科技经纪人队伍共聘机制,国防科技创新快响小组空港分中心印发《国防科技经纪人的选聘及奖励办法》,遴选设立全省首支国防科技领域特色化、专业化经纪人队伍。新区正式发布《西咸新区建设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打造秦创原人才聚集高地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秦创原人才大市场同时揭牌成立,加快建设秦创原创新人才库、高层次人才集散枢纽。
目前秦创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总窗口要素聚集能力仍待提升
一方面,需要面向全省推动区域合作共建。当前,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签约落地商洛、榆林2个地市飞地孵化器;空港新城联合普汇中金在经开区设立“科创飞地”,探索“注册在空港,办公在飞地”的联动模式。在当前工作的良好基础上,仍需探索与更多地市、新区开展区域合作的有效方式。另一方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仍有提升空间。“三项改革”试点工作在西工大、西电等高校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是在全省高校范围内的影响力还需进一步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各项优惠政策理应惠及更多省内高校和师生。
(二)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仍需完善
一是加快推进金融政策体系建设。各类各级扶持政策细则有待完善,优惠政策的可落地性及精准性需要不断加强。二是不断完善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在已有各类金融平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创新驱动的质效,需进一步探索对服务体系的功能完善,通过融合对接各类平台,打造一个更全面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三是督促推动各类基金的资金及时到位,当前落地基金的实际出资和承诺出资还存在一定差距,各级配套资金还未全面落实,需积极推动资金到位工作,同时需要鼓励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对总窗口建设提供更有力支持。
(三)重点项目和高端人才招引仍要加强
秦创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但是仍存在区域影响力不足、高端优质项目有限、高精尖人才短缺的问题。在陕西以国企央企为主体的经济大环境下,需进一步深度挖掘在陕央企和省市属国企的优质资源,加速重点项目招引落地,形成更大影响力,增强秦创原总窗口的产业集聚效应。为了对科技创新提供更精准的支持,需要引进一批懂金融、懂科技、懂产业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相关的配套保障措施和优惠政策也应尽快制定出台。
推进秦创原建设提升全省创新驱动力的建议
(一)加快创新要素聚集,提升秦创原在各地市和高校的影响力
秦创原作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窗口,首要任务是在省级层面进一步深耕扩容,提升在全省范围内的影响力,这就需要与各地市、各新区和省内各高校形成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合作。一是应尽快从省级层面理顺各地市政府、新区管委会对于飞地孵化成果分配的相关机制,通过合理设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考核目标,激励地市与秦创原总窗口主动开展科技合作;通过合理分配成果权属,完善科技成果产权等制度的建设,有效推动各地市在秦创原总窗口设立飞地孵化器,实现平台与各地市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取得双赢,进一步提升秦创原的影响力,更好地服务全省创新驱动工作。二是全面推进“三项改革”试点工作,可以在秦创原总窗口先行先试,明确高校科技成果的产权归属和权益分配细则,推进更多高校科技成果在秦创原顺利转化,促进全省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更加畅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充分释放。
(二)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资金支持
一是各级政府积极推动,加快完善服务科技创新的各类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在上市挂牌、供应链金融、股权投资基金等领域出台更多扶持政策并明确流程,加强政策扶持的精准性和可落地性。二是加快推动汇集各类金融资源要素的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已有金融服务平台的融合共享发展。通过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理念和技术,打造多层次、全方位、全周期的“一站式”秦创原资本大市场,建立完善覆盖科技创新全周期的金融生态链。同时,加快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建设环境一流的金融服务有形载体,带动周边金融资源集聚,形成高层次,辐射能力强的区域金融中心。三是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推动秦创原与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对于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核心的科技型企业信贷模式在政策上给予更多支持,加大对机构降费免息的补贴力度,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四是充分发挥基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鼓励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加快秦创原科创母基金投资子基金和项目的进度,持续做好春种基金出资保障,积极协调省、市各级财政资金尽快落实到位。
(三)依托秦创原平台,吸引重点项目和高端人才
一是依托秦创原的创新生态环境,加快项目招引落地。深挖在陕央企和省市属国企资源,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重点项目合作。通过股权融资和科技信贷“双管齐下”,积极推广“秦创贷”,引导创投基金加速投放,助力企业形成有效投资,确保重点项目如期落地。二是依托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建设,打造高端人才队伍。通过“秦创原人才大市场”,从政策、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全面发力,进一步增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推动省内高校与秦创原开展共聘科技经纪人工作,通过“揭榜挂帅”等手段聚集高端人才,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鼓励各地市、各新区在秦创原设立研发平台,吸引高层次人才为地市经济发展服务;推动组建更多“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协助企业技术创新以获取新市场。
作者简介
杨 琳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
刘肖楠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谢 晋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