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网络话语权建设助推网络舆论治理

时间:2024-04-24

刘宁

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决定了舆论治理工作的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党的声音发出的是群众的呼唤与所盼。中国网络话语权景观本质上从属于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话语体系。网络治理必须坚持以马克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走网络群众路线,构筑人民至上的网络话语内容,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困盼,以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价值旨归。

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三十年,没有什么技术能比它产生的影响更加深远。庞大的网民群体聚集在网络社区,做了主播、当起了网红、也做起了新闻生产。然而一些网民为“吸流”“涨粉”蹭热度,制造谣言、编造谎言干扰到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的正常秩序。在此轮西安疫情中,“某公寓4个老年人确诊,800多人被拉去定边沙漠隔离”“省政府家属院收到第三次物资”等30余起网络谣言挑动了网民敏感神经,部分网民转载朋友圈、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造成事件不断发酵,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虽然造谣者被网警及时查处,但是形成的社会舆论以及造成的负面影响短时间难以消除。网络并非“自留地”,任由个人肆意喧哗,作为公共空间,需要我们共同参与建设,积极推动网络舆论治理,打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提升话语主体的引导力

话语主体的引导力具体表现为“谁来说”的问题。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决定了舆论治理工作的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党的声音发出的是群众的呼唤与所盼。中国网络话语权景观本质上从属于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话语体系。

1、坚持党对网络舆论治理的领导是前提。新闻学家甘惜分提出“多声一向论”的新闻理论,即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下,应从各自不同特点反映人民多种声音。网络是反映群众声音重要渠道,群众上了网,党的工作也需要及时上网。“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对网络舆论治理的领导,听民声、汇民意、解民难为事业发展凝聚更多力量。

2、锻造可靠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关键。培育立场坚定、忠实可靠的思想宣传队伍和理论工作队伍是网络舆论治理的关键。舆论治理工作中,解决“谁来说”的问题很重要,党的政策才能春风化雨,飞入寻常百姓家。

3、培养党员干部同媒体打交道能力是基础。擅长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应当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基本素养,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网络空间中的党性修养功夫,要具备虚拟空间的斗争能力和斗争艺术,要积极占领网络阵地,要把网络空间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

提升话语的聚合力

话语内容的聚合力即感召力,具体表现为“说什么”的问题。网络治理必须坚持以马克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走网络群众路线,构筑人民至上的网络话语内容,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困盼,以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价值旨归。

一是坚持以为人民为中心。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为民”是党和政府的价值诉求和根本立场,对网络舆论的治理必须着眼于网络民心的整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合网络民意最大公约数,着眼于群众利益的实现为舆论治理的价值诉求,引导网络舆论正向功能发挥服务于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团结。

二是坚持求实求是。“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实践是保持话语生命力的关键,话语权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行为,离开现实土壤的任何话语都将苍白无力。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网络舆论背后的话语动机,把解决民生难题作为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内容,从现实社会矛盾的化解和治理出发,积极适应广大群众对话语资源的索取张力,有序增加社会成员表达的平台与渠道,要把网络平台作为群众表达意见的重要窗口进行建设。

三是坚持与时俱进。话语体系本来是一个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动态体系,任何形式的话语体系“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要适应网络带来的社会关系变革及伴生的话语体系。网络话语体系中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并非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任何话语终归要回到实践,治理者需要尊重、接纳网民的话语体系,多使用网络化、轻快化、个性化的网络语言,使话语亲近生活。

提升话语的传播力

在网络舆论治理过程中,要有强的载体意识,善用各类介体,尤其通过智媒体、大数据、新媒体等精准锁定、及时发声、快速传递、多频道共振,占领舆论制高点,要在网络事件的杂声中掌握主动权,实现思想引领权、价值塑造权和话语主导权。

一是用好新兴媒介。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讯息”,马克思也指出“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马克思也曾把“社会舆论比作袋子,把报刊比作驮袋子的驴”“社会舆论和报刊的关系——‘袋子’和‘驴子’的关系”。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各自优势,尤其注重新媒体实时性、迅捷性,以便于快速占据话语先机,占领舆论制高点,减少谣言、误读、失真信息生成和传播的风险,并借助新媒体交互性、开放性与网民建立良好的对话机制,尽可能减少“围观者”的猜疑和肆意解读。

二是用好统一战线法宝。要用好党的“统一战线”法宝,建设网络统一战线,聚合发声力量。要调动多部门、跨区域、多机构、多层次的联合发声积极性与及时性,积极构筑“微信矩阵”“微博矩阵”形成话语合力,着力塑造正向的舆论气候。要积极构筑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意见气候,减少负面情绪和失控的舆论破坏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三是用好话语艺术。***总书记指出,“一个道理能深入浅出阐释清楚, 走到哪里能很快同群众打成一片, 讲的话群众喜欢听, 写的文章群众喜欢看。”要将政策语言理论化、学术语言生活化,要实现网络治理话语的通俗化、大众化、生活化转变,充分汲取网络语言在传播过程中的通俗直观、幽默风趣优势。

创造良好的发声环境

网民将事件的符号化是网络舆论形成的过程,网民对事件做出的反应总是以各种语言符号呈现,通过话语形式输出。

一是要健全舆情研判和分级机制。分级制度有利于舆论内容的分类管理,筛选和甄别高频词汇,也可以有效结合网民举报和大数据系统进行核查,变被动的事后处理为事前的防范,将风险处理机制的末端前伸。

二是建立和完善内容过滤机制。在网络舆情爆发初期,要升级现有信息过滤技术,实现精准化识别、敏感内容报警等,既要加强服务器端的监测,又要加强用户端的审核。借助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加强内容审核和监管。

三是推进法治话语建设。营造网络舆论治理环境需要推动网络治理的法治化,打造网络法治社会。对于网络舆论的引导,既要唤醒个体理性,发挥网络道德作用,又需要法律法规对失范行为规制,要建立、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加强网络舆论的宏观指导,塑造健康向上、严肃活泼的网络舆论治理环境。

作者简介

刘 宁 西安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