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白英 庞雅娇
我国少数民族民歌资源丰富,它们不仅构成了我国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是世界音乐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中,通过我国少数民族民歌学习来提升学生的音乐价值观,理解我国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义务教育音乐教材中我国少数民族民歌的分析,以及对少数民族民歌教学的个案研究,可以加深教师对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随着《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见》以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核心素养”成为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具体化实践的中间环节。基础教育中的各个学科都在教学改革与研讨中不断探索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在“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1]三个部分中,如何在教学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是音乐教师提升教学效果必须思考的问题。
义务教育音乐教材中的我国少数民族民歌
《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2]在中小学音乐教材编写的过程中,编写组专家们已充分考虑到我国少数民族民歌进入音乐教材的比例以及曲目特点。少数民族民歌风格各异,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这一点也体现在中小学的音乐教材中。例如,在人民音乐出版社(简称“人音版”)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就包含有大量的少数民族民歌的歌唱及欣赏教学内容,其中包含云南哈尼族、彝族、土家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侗族、塔塔尔族、苗族、瑶族等近二十少数民族,他们各具特色的音乐作品构成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最鲜活的音乐记忆。
同时,少数民族民歌的教学要求中也突出引导学生通过对民歌的演唱及欣赏,关注民族音乐文化的特殊性及其音乐特点。例如,蒙古族民歌出现在二年级至七年级的不同单元教学中,教学要求既包含有对于蒙古族民歌旋律的感知及其旋律创编(三年级《草原上》);也包含对蒙古族民歌装饰音演唱中的音乐特点分析(七年级《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还包含通过不同的演唱表演形式感受蒙古族民歌的表演特点(七年级《银杯》)。在彝族民歌教学内容中,既包含低年级的彝族舞蹈动作学习(二年级《快乐的罗嗦》);也包含高年级对于歌曲不同力度速度的表现以及对于音乐表现形式的探索(六年级《阿细跳月》)。
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拥有不同的音乐形态,其节奏、旋律、调式、演奏乐器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都突出显示了族域音乐文化的特征,不同音乐文化的差异性更形成了我国音乐文化的多样性。音乐教材中所选取典型的少数民族音乐风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音乐了解其背后的文化特点,从而获得对我国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我国少数民族民歌教学
随着《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出台,“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个基本部分被确定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在具体贯彻中,教师需要通过合理的音乐教学设计、充分的音乐活动以及巧妙的文化渗透,在音乐活动实践中拓宽学生对于少数民族民歌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审美感知“是指对音乐艺术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特美感、感悟、理解和把握。”[3]音乐学科的表现要素有其独特的呈现形式,如旋律、节奏、调式、速度、力度等,其中都蕴含着独特的音乐文化及其民族风格。在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中,其音乐表现要素所体现出的音乐特点有极大差异。例如,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蒙古族长调民歌《牧歌》,其旋律悠长舒展、节奏缓慢,抒发了蒙古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歌曲的旋律为G宫调式,音阶中含有变宫音,其音乐旋律进行的特点突出蒙古族长调的音乐风格。而七年级下册的《青春舞曲》作为维吾尔族民歌的典型代表,其节奏轻快,跳跃充满活力,具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和模拟手鼓演奏风格。不同的音乐风格体现独特的音乐表现要素,为学生把握音乐的审美感知核心素养能力奠定了基础。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艺术表现“是指通过歌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和音乐创编等活动,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內涵的实践能力。”[4]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学生在聆听和演唱少数民族民歌的时,往往可以通过歌唱、带有情境的舞蹈表演以及模仿乐器演奏参与到音乐学科的艺术表现中。例如,五年级下册的《巴塘连北京》是一首藏族歌曲,切分音节奏型的运用,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独特的民族音乐风格,同时,也可以试着用藏族舞蹈跟随音乐边唱边跳,体验藏族人民的艺术表现情境。在二年级下册的傣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的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感受歌曲的旋律风格,同时也能够在傣族舞蹈的音乐表现中进行综合性艺术表演。学生不仅在少数民族民歌的学习中提升了音乐表现能力,更对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土壤以及文化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理解“是指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5]“学习音乐是学习世界上各种民族”,[6]不同的音乐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它形成了音乐不同的形态。学习音乐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为学生开启用艺术的方式认知世界的可能性,更能够为学生展现我国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风格,使学生充分理解中华民族的音乐多样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立足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布谷催春》教学思路探析
侗族大歌是一种独特的无伴奏多声部歌曲,它主要存在于贵州、广西部分侗族村寨中。《布谷催春》是人音版九年级上册侗族大歌的欣赏教学内容,它以女声领唱、齐唱、合唱的形式出现,描绘了一副春暖花开、生意盎然的景象。
(一)《布谷催春》的审美感知及其教学思路
《布谷催春》借助学生的音乐听觉,将旋律线条以多声部的形态和高超的多声部技艺为学生带来聆听上的盛宴。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聆听歌曲的声部特点,还可以借助画出旋律线的方式感受多声部旋律进行。
1、声势与发声练习
教师可以运用“柯尔文手势”使在学生多声部发声练习中,感受多声部即兴演唱的魅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特有的肢体语言来进行演唱和音准训练。教师合理地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多声部发声训练,使学生感受肢体语言与音高的关系,并进行即兴歌唱表现。
2、体态律动与旋律线条
教材中,通过旋律线条的形式,展现了领唱、齐唱、合唱的旋律进行方式。在聆听的过程中,通过绘画、舞蹈以及身体动作的方式展示旋律线条的美感,不仅引导学生充分聆听并感受《布谷催春》的音乐情境,同时也可以通过活动参与进行审美感知,使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獲得审美的愉悦感,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布谷催春》的艺术表现及其教学思路
《布谷催春》的欣赏过程中充满了情境再现般的美感,其音乐表现也十分灵活生动,例如乐曲前半部分领唱及其他合唱者采用“拉嗓子”的形式,即领唱者保持主旋律,其他合唱者保持“sol与la”两声部,偶尔单独加入与领唱者旋律相附和的另一种旋律,使乐曲和声部分直击聆听者内心深处。教师可以将乐曲分段进行聆听教学,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具体乐段的演唱形式,并在分析与聆听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声部复杂的民歌艺术作品进行深层分析,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1、营造情境,提升艺术表现力
《布谷催春》的歌词:“春天到,春意浓,千山万树绿葱葱。布谷鸟儿声声唱,布谷布谷快播种。”[7]描绘了春日的场景,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歌词中所描绘的景物,播放音乐跟着节奏进行音乐表现。在春天的音乐情境中,激发学生进行身体表现以及角色表现的兴趣。
2、创编节奏进行伴奏,培养音乐创造能力
《布谷催春》合唱片段学习中,在引导学生了解旋律进行特点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声势节奏创编,简单的声势动作可以将学生的表演融入音乐的情境中,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节奏感知力与表现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其音乐表现的自信心。
3、小组模拟角色表现,提高学生参与能力
《布谷催春》中包含领唱、齐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虽然作为欣赏课,学生完成歌唱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可以通过模拟演唱的形式在小组活动中进行角色扮演,领唱与合唱,不同声部之间的表现都可以通过分组的角色模拟而完成,其合作表演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演唱形式的认知,更促进了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人际交往和协作配合能力。
(三)《布谷催春》的文化理解及其教学思路
对于非侗族的学生来说,通过侗族大歌的形式了解其地域文化和音乐特点,是歌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引导学生感受到这一距今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老村寨所蕴含的音乐魅力。侗族大歌曾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展现其丰富、优美的多声部音乐获得赞誉,也正是由于其独特的音乐文化,使其被收录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最具有特色的中国民族音乐代表之一。
优秀的艺术作品是对历史、社会、文化的反应,是时代的产物。透过对《布谷催春》的学习,优美的乐曲中用多声部的人声勾画了一幅自然与人的和谐之音,学生对于民族文化以及自然景物都有一定的认识。侗族大歌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的延续发展从未间断地诉说着历史的印记,每一首歌都有自己特有的演唱场合,如《布谷催春》所诉说的是万物欣欣向荣的场景。侗族大歌是侗族人的文化记录,侗族村寨中,通过歌唱来表达情感和记录事情,歌曲的传承也是靠一代接一代的传唱所延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文化探索以及课后文化拓展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聆听歌曲之前和之后进行文化延伸教学,加强学生对侗族大歌的文化理解。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借助不同的音乐表现,在学生艺术实践活动参与中,加深学生对于音乐文化的理解与认知。中国少数民族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中最具代表的形式,它不仅能够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在对于中国少数民族民歌的演唱、表现和创造中更加深入了解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坚定民族自信心,树立正确的音乐文化价值观。
注释
[1][3][4][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5-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6]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9.
[7]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五线谱)九年级上册(2013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河南:河南文艺出版社,2013,24.
作者简介
白 英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副教授
庞雅娇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学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