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重庆建设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的思考康

时间:2024-04-24

庄吕红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新时代  新西部  新格局——纪念西部大开发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征文选登

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对新时期重庆建设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强化经济支撑、开放引领、创新示范和辐射带动是重庆在建设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引领区域协同发展的核心要义和关键。本文通过构建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指标体系,对重庆在西部地区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作用进行评价,得出目前重庆建设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有较好的经济支撑作用、交通通信枢纽作用提升较快、开放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生态屏障支撑作用良好,但存在研发投入低、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与上海、洛杉矶等国内外区域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差距较大,据此提出重庆建设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的目标和相关举措。

西部大开发战略经过三个“五年规划”的实施,①区域经济社会民生等整体实力得到提升,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金融服务以及从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等方面与东部地区差距仍然较大,且区域内部发展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任重道远。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东西互济、陆海联动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西部地区从开放大后方转变为开放前沿。这一方面为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新思路和更高标准的新要求,赋予了新的历史责任与使命;另一方面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创造了更加多元系统的新路径、新方法和新手段。2019年3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要围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到重要位置,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要加快建设内外通道和区域性枢纽,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等目标,指明了新时代背景下西部大开发下一个十年发展的战略路径和宏伟蓝图,吹响了新时代背景下西部大开发的号角。

重庆承东启西,地接南北,是我国推进西向、南向开放,扩展沿边开放空间的重要节点,在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等诸多国家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2016年1月***总书记视察重庆,要求重庆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机遇,紧紧围绕如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建设。2019年4月17日,***总书记考察重庆时指出,重庆要“更加注重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進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重庆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重庆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特别是准确理解西部大开发这一国家战略在新时期的新要求,抓住发展新机遇,加快建成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对于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绿色发展、更好顺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要求以及深度推进我国全方位开放、实现区域全面协调发展、增强国家战略安全都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的内涵

(一)从区域经济学视角理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的内涵和外延

1、“战略支点”词源释义

“战略支点”一词最早出现在军事领域,后来逐步引入到经济发展领域。一般地,战略支点具有两重潜在含义:一是“靠得住”或“使之变得靠得住”;二是有一定力量。因此,其核心内涵是“支撑”和“引领”等作用。 “重要”指具有重大影响或后果的;有很大意义的。重要往往意味着具有:一是具有关键性、战略性;二是主要且意义重大。

2、 区域经济学中“战略支点”的含义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支点”即经济发展中要素密集、辐射宽广的支撑区域,能够起到核心顶托、龙头带动和极点辐射作用。从区域开放合作模式看,“战略支点”是指在次区域的、区域的、跨区域的或全球多边合作框架下,通过战略性的双边互动、交流与合作,能有效发挥全局的或关键的支撑作用,并能对多边合作其他各方产生积极的示范、引导和激励效应,从而切实保证多边合作进程稳定、和谐、有序的国家或地区。因此,战略支点就是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杠杆撬动地区崛起的增长极和支撑点,通过对内对外双向辐射和吸引的扩展效应,进而带动全国经济巨大发展。

(二)从中央对重庆战略作用定位看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应有的内涵

2019年4月17日,***总书记进一步指出重庆要“更加注重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这“三个作用”是总书记从全局中谋划重庆一域做出的战略指引,是新时代赋予重庆的重大使命、交给重庆的战略任务。在5月20日召开的重庆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市委书记陈敏尔强调发挥“三个作用”包涵全局与一域的辩证统一,目标和路径的辩证统一,客观形势和自身优势的辩证统一,机遇和责任的辩证统一。

综上,本文认为,西部大开发战略支点是指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规模占比较大、质量效益较高;能够在西部地区承担的“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这三项任务中起到‘四梁八柱的支撑作用、发挥比较重要的贡献,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或关键领域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性。因此,强化经济支撑、开放引领、创新示范和辐射带动是重庆在建设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引领区域协同发展的核心要义和关键。

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体系构建依据

准确领会深刻把握重庆发挥“三个作用”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以“四个辩证统一”为指导,深刻理解战略支点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以做大优势,补齐短板,更好发挥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作用为目标,构建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指标体系的基础。

(二)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指标体系构建

在具体指标设置上,结合重庆建设西部大开发战略支点的一般性和特殊性,采用反映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般性指标和反映重庆发展优势和作用的特殊指标共同构成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指标体系,着重分析重庆在经济中心、开放高地、创新中心、物流交通枢纽、金融中心等重要战略目标实现过程中的现实基础和发展阶段。

1、目标设置及指标构建

(1)反映经济支撑方面的指标

(2)反映技术引领创新带动指标

(3)反映引领作用的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指标

(4)反映支撑辐射作用的综合物流交通枢纽建设指标

(5)反映示范作用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指标

(6)社会人口发展基本情况指标

2、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指标体系设置和西部12省市相关指标在2017年的具体数值,综合判断重庆在建设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过程中各目标板块的发展情况。

重庆建设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的现状基础

比较分析西部12省市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资源环境禀赋等情况,客观和系统评价目前重庆建设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的现状、在西部地区所处的地位,明确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的优势基础和现实短板;以长三角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上海作为标杆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重庆发挥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作用发展方向和目标。

(一) 经济支撑作用总体较好

1、经济发展支撑作用比较突出

重庆经过直辖二十多年的发展,GDP总量由1997年的1509.75亿元提高到2017年超过2万亿元,占西部地区经济总量比重为11.4%,在西部地区排名第三。与排名第一的四川省差距较大,同陕西、广西基本接近。从人均生产总值看,2017年重庆市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在全国排名第11位,西部第一,接近高收入国家1.3万美元的标准。

2、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

从产业结构看,2017年,重庆市第二产业对GDP贡献率超过西部地区平均值41.18%。近年来,重庆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业作为重庆经济发展“稳定器”功能比较突出,高技术相关产业正成为重庆工业发展的新领域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重庆作为全国和西部地区的制造业中心,对保持和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和支撑作用。

3、金融中心地位初步显现

重庆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低于地区平均值44.3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金融業对重庆GDP的贡献率一直保持良好增长态势,金融业实现增加值对GDP贡献率达9.34%, 位于西部地区前列。重庆特色金融中心地位初显,区域结算和定价功能、金融竞争力和辐射力也不断增强。金融业已成为重庆重要的支柱产业。但与西部排名第一的四川省有差距较大,重庆区域金融中心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

4、消费中心城市优势明显

重庆市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067.67亿元,相比成都、贵阳、西安等西部主要城市分别高出25.99%、504.19%、86.34%。可见,重庆消费市场总规模在西部可比城市中具有较强的实现优势,并具有较好的消费市场规模,对于拉动经济增长潜力较大。另外,从西部12省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指标看,重庆市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1%,在西部地区排名第一。重庆市对人口的集聚和吸引力也较强。

综上,目前重庆经济发展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较好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重庆工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以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为主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第三产业仍需进一步发展,金融业发展环境、要素支撑和辐射能力初步完备,金融业发展规模有待提升。

(二)交通通信枢纽作用大幅提升

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方面,重庆是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之一,拥有公铁水空立体交通体系,是内陆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已形成“二环十二射多联线”的公路体系,“一枢纽八干线二支线”的铁路体系,“一大四小”航空体系,“一干两支三枢纽”内河航运体系。中欧班列(重庆)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双向运行常态化,中国内河规划建设最大的“水铁公”联运枢纽果园港实现正式开港,实现对云、贵、川、陕等周边地区货物的聚集和辐射,初步构建起“公铁水空”无缝衔接、组织有序的复合型国际国内集疏运体系。其中江北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九、西部第二;客运周转量在西部地区排列第六,占比为8.6%。“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市外货量占比达到45%。铁路路网密度、公路路网密度处于西部地区领先地位。但高等级公路里程在西部地区排名较后,仅高于西藏和宁夏。

综上,重庆已基本建成国内公铁水空立体交通体系,成为内陆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依托中欧班列(重庆)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和陆海贸易大通道建设的推进,成为国际化物流大通道,对周边地区货物形成一定的聚集和辐射能力,但客货运周转量在西部地区排名靠后,高等级公路是目前重庆建设国际性综合运输枢纽的主要短板,并影响对西部其他省份辐射作用的发挥。

(三)开放服务功能显著增强

重庆率先在内陆开放方面走出了新路,并取得显著成绩。2017年重庆实际利用内资金额9682.36亿元,较2016年增长3.6%。截至2017年底,世界500强企业累计有279家落户重庆。2017年,重庆市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388.4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945.58亿美元,均位列西部地区第二,仅次于四川省。

1、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2017年,重庆外贸进出口总额4508亿元,同比增长8.9%,为同期上海市的13%,在西部主要城市中排名第1位,高于西部地区主要可比城市。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五年保持在100亿美元以上,服务贸易额达到170亿美元。这些都为发挥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撑作用打下了牢固基础。

2、对外开放广度、深度进一步拓展

重庆率先构建起大通关、大通道、大平台开放体系,内陆开放高地基本成型。主动融入全国通关一体化,与沿海沿边口岸实现了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建立起多国海关“一卡通”协调机制。以中欧班列(重庆)为中欧陆上贸易主通道,亚欧货物互通的转口分拨中心基本建成。形成了“1+2+7+36”开发区平台体系,②以及以航空、铁路、内河港三个交通枢纽、三个国家开放口岸、三个保税监管区为依托的内陆地区独有的“三个三合一”开放平台。

3、国家中心城市聚集辐射功能日益显现

重庆是第五个获批的国家中心城市。据《2017年重庆旅游大数据报告》(携程)显示,重庆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旅游城市,截至2018年,重庆机场开通国际(地区)航线69条,其中客运航线55条,货运航线14条。国际(地区)客运航线中,洲际及远程航线达到了15条,其中14条实现了重庆直飞。整体上看,重庆在内陆地区开放市场构建过程中比成都、贵阳、西安等西部主要城市具备较强的优势和基础。

(四)生态屏障支撑作用较好

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水质总体保持Ⅱ类;201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5%和42%,位于西部地区第四位;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4%,在西部地区名列前茅;2017年,重庆市在全国各省份空气质量排名中名列第15位,空气质量状况良好。中国工程院发布的中国生态文明水平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生态文明指数排名中,重庆在全国的省市中排在第三位。在能源消耗方面,据国家能源局各省(区、市)2017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完成情况结果显示,重庆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等级。总体来看,重庆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着力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低碳试点城市,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在生态屏障建设方面效果显著。

(五)研发投入较低,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1、科研投入相对不足

西部12省市区研发投入均处于较低水平。其中重庆市的R&D经费投入强度为1.88%,在西部地区低于四川和陕西,也落后于成都和西安等西部主要中心城市。

2、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基本建立

在西部创新中心建设方面,规上工业企业成为全市科技创新的主体和支撑。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05%,位于西部第一。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初步构建。从技术市场成交情况来看,重庆在西部地区各省份位列中游,地区占比仅为2.78%。从纵向来看,重庆技术市场成交量近五年來没有较大突破,说明重庆市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对接和转换亟需加强。

3、创新示范建设仍需努力

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方面,2016年,重庆、四川、陕西、贵州、甘肃、青海等西部省市自治区创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四川和陕西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入选,重庆有猪八戒网络有限公司1家入选。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方面,西部地区包含重庆两江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陕西西咸新区等服务贸易创新先行区域,两江新区为重庆探索开展服务贸易创新提供有力契机。总体来看,重庆市在西部地区创新中心整体建设方面还需加强。

国内外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发展经验借鉴

以长三角地区重要战略城市上海和美国西部地区重要战略支点城市洛杉矶为例,研究战略支点城市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一)长三角地区重要战略支点城市上海的经验借鉴

1、以良好制造业基础形成发展支撑作用

上海位于长江的入海口,长三角经济圈中心,长三角地区人口众多、科技发达,经济基础好,制造业整体实力雄厚。目前上海已完成由全国制造业中心向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转变,不仅有利于自身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区域产业联动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2、以交通优势形成区域辐射作用

交通发达,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及通江达海地理优势,拥有国际最大的海港,是沿海高速铁路、沿海高速公路、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西北、东北和西南陆路进口油气战略通道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3、以先行开发开放优势形成带动引领作用

上海开埠较早,是我国最早形成现代工商业体系的城市之一,并确定了全国工业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地位。改革开放以后,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基础,成为我国开放前沿和对外贸易中心。依托中国(上海)自贸区的积极探索,形成要素市场聚集,金融贸易繁荣,高新技术成长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为长三角地区及全国开发开放发挥带动和引领作用。

4、以创新驱动对经济发展形成引领作用

从上海市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出,自本世纪初,上海已逐步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成为城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上海经济发展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5、以城市服务对区域发展形成辐射作用

上海的产业结构从工业与服务业并重向服务经济转变,城市服务功能也从集聚主导转向集聚与辐射并重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转变。

(二)美国西部地区重要战略支点城市洛杉矶的经验借鉴

洛杉矶在发展过程中呈现了清晰的脉络。先由贫穷的养牛小镇到1930年代成长为南加州的地区性中心城市;20 世纪60年代转变为全国性城市;此后,洛杉矶经济中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到80年代成为太平洋沿岸具有重要地位的全球性城市。

首先,在前两次转变中,工业的发展和工业化的实现是重要的推动力,而洛杉矶向全球性城市转变的实现则是依靠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以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为城市经济的主导。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其次,美国对亚太贸易的60%是通过洛杉矶港口和洛杉矶国际机场进行的。洛杉矶凭借着有利的地理位置,与太平洋圈国家加强经贸联系,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新发展。

小结:由上海和洛杉矶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成为区域战略中心城市应具备下列特征:一是良好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如上海和洛杉矶公、铁、海、空及港口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开发开放格局形成;二是具备优势主导产业体系和制造业基础,如上海作为全国制造业中心、洛杉矶石油资源产业和航空制造业发展,对区域发展形成良好的支撑作用;三是高科技产业发挥加速器作用。如上海重点发展六大战略性现代制造业,洛杉矶的宇航业、通讯设备、计算机、电子仪器等高端制造業蓬勃发展;四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如上海“四个中心”发展定位和目标中,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为明确的服务业发展目标,洛杉矶成为全世界重要的工商业、国际贸易、科教、娱乐和体育中心,很好地发挥了中心城市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重庆建成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的目标

在重庆现有发展基础上,统筹考虑中央对重庆的“两点”“两地”定位、“两高”目标及“三个作用”发挥,以及《重庆市经济社会“十三五”发展规划》《西部大开发“十三五”发展规划》《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等规划任务及发展目标,提出重庆建成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的阶段性目标。其中,2019-2025年为近中期发展阶段,目标是在主要领域在西部地区达到领先水平,较好发挥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作用。在具体目标设置中,结合重庆市目前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统筹参考四川省部分领先指标,推出重庆市近中期发展目标。

2025-2035年为远期发展阶段,目标是在主要领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极强的推动引领和带动作用。在具体目标设置中,在重庆市2025年发展预期基础上,统筹参考上海市目前部分领先指标,推出重庆市远期发展目标。

重庆建成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高质量发展

以重庆优势产业为基础,构建以高端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一体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立足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6+1”支柱产业现有优势和基础,着力壮大智能产业规模,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构筑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发展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新型制造模式,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迈进,加快国家先进制造业重镇建设。加强现代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探索与相关国家合作建设高标准的产业集聚区。

(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创新引领带动作用

推动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大力支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汽车、航空航天、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等战略方向和前沿领域。依托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要载体,积极开展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形成若干高水平、有特色优势的产业集聚区,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能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引入重大装备制造业研发基地,增加国家级研究所的数量,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强全市重大人才计划设计,探索人才计划的社会化管理机制,健全人才投入效果的评估机制。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开展跨地区创新合作,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

(三)进一步发挥国家中心城市集聚辐射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依托“一带一路”和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加快重庆空、海、铁、江、高速、管道等综合性物流枢纽和网络建设,发挥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对区域集聚辐射作用发挥。依托成都、西安等主要城市科技教育人才等高端要素支撑优势,建立区域创新网络和创新体系,加快引进高端科技资源,补齐重庆科教领域短板,打造成国家创新高地和研发基地。完善跨界污染防治制度和生态保护修复机制,加强大气、水环境等重点领域联合防治,更好发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作用。加快推动与西部各省份和周边地区的交通互联互通、产业互补协作、生态环境联防共治、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

(四)实施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划,深化改革开放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力推进陆海新通道建设,进一步提高重庆互联互通水平。充分发挥两江新区国家级新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等开发开放示范作用,加强开放平台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招商投资环境,加大外商直接投资,全面提升各类开放平台聚集辐射能力,带动提升西部地区全域开放水平。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优强企业,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增加货物进出口总额、提高“重庆智造”出口比重,增强“重庆服务”国际化能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将重庆建成西部地区最大的物流通道,能源通道,西部门户城市、世界旅游城市,重要的国际会议举办地、重大外事活动首选地,构建多元化对外开放格局。

(五)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缓解生态环境与资源约束压力

统筹考虑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示范区。聚焦长江污染综合治理重点领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水环境安全,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强以畜禽养殖、农药化肥、乡镇污水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探索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各项政策制度,按照“谁受益谁补偿”原则,推动建立长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完善补偿标准与补偿方式。建设生态经济体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支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绿色发展道路。加强长江上下游联动保护协调机制,遏制重特大环境事件发生,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加强对西部大开发生态支撑作用。

(六)大力实施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计划,补足社会民生短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要求,立足重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实际,对标国家和我市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紧扣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精准发力、持续用力,持之以恒实施民生工程、办好民生实事,实施“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便民设施服务”、“文化体育惠民”专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注释

①目前是西部大开发第四个五年规划实施的末期,由于权威性统计数据尚未形成,故这里以2017年底作为分析的时间断面,但并不影响对前两个十年西部大开发态势的整体判断。

②以两江新区为龙头,西永、两路寸滩2个保税区为极核,重庆经开区、重庆高新区、长寿经开区、万州经開区、璧山高新区5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万盛经开区、双桥经开区2个市管开发区为中坚,36个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为支撑的“1+2+7+36”工业园区架构体系。

参考文献

[1]刘书源,杜天洋,任海锋.西部大开发战略下地方政府效率的测度——基于面板数据的三阶段DEA的Malmquist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29):20-22.

[2]蒲海清.从三峡建设到西部大开发:重庆直辖的战略布局[J].中国经济周刊,2019(18):138-139.

[3]徐璋勇,葛鹏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资本错配——基于西部大开发的准自然实验[J].产业经济研究,2019(04):12-22.

[4]钟茂初.关于将“西部大开发战略”调整为“西部新发展战略”的提案(摘要)[J].中国经贸导刊,2019(04):50-51.

[5]李永华.亲历者蒲海清——从三峡建设到西部大开发: 重庆直辖的战略布局[J].中国经济周刊,2018(50):107-109.

[6]高阳.改革开放的“世纪工程”:西部大开发战略[J].湘潮,2018(12):22-25.

[7]文丰安.新时代持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着力点[J].改革,2018(09):1.

[8]肖金成,张燕,马燕坤.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效应评估与未来走向[J].改革,2018(06):49-59.

[9]林远,苑可昕.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深化阶段 未来重点聚焦进一步开放[J].决策探索(上),2018(04):38-39.

[10].《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和行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简介[J].环境影响评价,2017,39(05):35.

[11]高国力,张燕,李天健.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新疆发展的成效、问题和对策[J].发展研究,2017(06):27-32.

[12]田文林.西部大开发战略背景下我国中西部地区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03):93-97.

[13]曾睿.重庆市副市长刘桂平:重庆自贸试验区将推动构建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带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J].重庆与世界,2017(09):14-15.

[14]孙力,王莺.西部大开发视野下的军民融合大战略[J].党政研究,2017(03):25-31.

[15]谢楚楚.“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西部大开发推进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新机遇[J].纳税,2017(11):117.

[16]蒲龙.西部大开发战略对重点县经济发展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17(02):105-111.

[17]夏米斯亚·卡米力江.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新疆经济发展的效果评价——基于全要素生产方法研究[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6,24(03):41-45+92.

[18]程广斌,张雅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相关问题研究综述:2000-2014[J].新疆农垦经济,2016(06):79-86.

[19]王永静,闫周府.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效果评价与反思——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J].生态经济,2016,32(06):119-122.

[20]张先锋,杨栋旭,孙红燕,李莹.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转型升级效果评价——采用合成控制法对技术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考察[J].西部论坛,2016,26(03):62-71.

作者简介

康 庄 重庆社会科学院市情与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

吕 红 重庆社会科学院生态与环境资源研究所副所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