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首创混合响应柔性压力传感器,为人把脉,也将为机器人打造人类触觉

时间:2024-04-23

近年来,柔性可穿戴设备在监测人体生物信号方面的研究取得长足进步,使用柔性贴片随时随地监测血压、脉搏指日可待。然而,现有可穿戴压力传感器存在一个大问题:高灵敏度与宽域工作范围无法兼得。即使是非常轻微的压力,都会使传感器的灵敏度大幅下降。

“柔性压力传感器赛道非常拥挤,经过20年的发展,研究遇到瓶颈,因为仍然没有很好的办法能够解决压力和灵敏度之间的矛盾,”鲁南姝说。

近期,鲁南姝带领的团队通过创新有史以来第一个混合传感器方法来填补这一空白,“这是第一个利用压阻-压容混合响应来承受压力而不显著降低灵敏度的传感器。”她表示。

鲁南姝课题组发明的“复合响应”压力传感器近期在《先进材料》上发表。

通过导电的多孔状微结构与超薄绝缘层的结合,研究员们首次发现分布式压电电阻和压电电容的混合响应能够使得柔性压力传感器兼具高灵敏度和宽域工作范围。小至一种果蝇的重量(0.07pa),大到人脚踏步所产生的压力(125kPa),都可以被灵敏地感应到。

据介绍,该传感器是由一种超高孔隙率的导电纳米复合材料(porous nanocomposite,PNC),超薄绝缘层以及Au/PI电极复合而成。其中,多孔纳米复合材料(PNC)由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掺杂的Ecoflex硅胶构成。

复合响应压力传感器HRPS应用演示

受试者戴上虚拟现实(VR)头盔,对HRPS产生了8kPa的预压力,颞动脉搏动信号仍然能够被清晰测得

为了展示传感器对微小压力信号的灵敏程度,研究人员测量了一只仅有0.7毫克重的果蝇、传感器上方3厘米处的鼓风机吹出的气流、三个连续降落的水滴,以及人体颈动脉和颞动脉的脉搏跳动。

实验结果显示,“复合响应”压力传感器对果蝇自重带来的仅有0.07kPa的压力,以及微小气流、水滴滴落时引起的压力响应准确且迅速,响应时间仅为94毫秒。

在健康监测方面,鲁南姝课题组的成员此次将柔软、轻薄的“复合响应”压力传感器贴附在受试者颈动脉,可清晰探测到脈搏波动。颈动脉和额颞动脉属于细微搏动,其测量对设备的灵敏度要求极高。

哪怕事先在传感器上施加额外压力,比如为受试者戴上虚拟现实头盔,对“复合响应”压力传感器产生了8kPa的预压力,颞动脉搏动信号仍然能够被清晰测得。

“这是颞动脉搏动信号首次由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无创地测量得到。”鲁南姝说道。

在对高压力的测量中,“复合响应”压力传感器也表现出良好的灵敏度。论文的补充视频中,小组成员将“复合响应”压力传感器贴在一位体重为80kg的受试者的脚掌上,测量其在瑜伽垫上行走产生的压强,最终测量的最大记录值为125kPa,这一数字与此前其他研究测得人脚行走产生的压强一致。

此次研究主要展示了“复合响应”压力传感器在人体健康监测上的应用,除此之外,鲁南姝对他们研制的柔性传感器还有更宏伟的愿景。她正在研究如何将这种柔性传感器包裹在其他柔软物体上(如机器人手),使其具有人类皮肤的敏感性。通过模拟人类真实的触感,让机器人拥有通过触摸来识别物体的能力。

2012年,鲁南殊凭借“电子纹身”的发明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全球区域的榜单评选。

传统的智能穿戴设备体积较大,携带不便,穿戴舒适度欠佳。而“电子纹身”具有无创、轻薄以及极佳的形变能力,并将心电,肌电,脑电等多种身体信息传输到手机、电脑等终端。这种一次性电子贴片在医疗或人机交互领域都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被认为是“可穿戴设备的终极传感器形态”。

多层、模块化“电子纹身”可实现无线充电和无线数据传输

鲁南姝曾于清华大学和哈佛大学分别取得了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后来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以贝克曼博士后研究员身份开展工作。她的研究领域涉及柔性电子的力学、材料、制造和人体集成等多个方向。

当下,鲁南姝从两方面来建构自己的科研大厦,一是电子纹身,轻薄、柔软的特性使其能够良好贴合人体皮肤,捕捉生物信号,传感人类的生命体征。人体是一种模拟生物信号系统,而机器和电子世界则是数字的。因此若想实现人机交互,人需要“数字化”,“电子纹身”被认为是人类“数字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多层、模块化“电子纹身”可实现无线充电和无线数据传输

另一个是电子皮肤,通过柔性压力、温度等传感器,让软机器人拥有类似于人类皮肤的敏感性,赋予其生动的触觉、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等感知能力。此次发表的研究便是一种新型的混合相应电子皮肤,拓宽传感器的压力工作范围,并保持触觉灵敏度。

鲁南姝的终极目标是能够完成人机交互的闭环:人体通过电子纹身实现与数字世界的链接,机器人则通过电子皮肤模拟人类感知环境。因此,她的团队一直围绕“柔性生物电子系统”在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

第一是柔性/可拉伸结结构力学研究。如被动型和主动型(压电)蜿蜒带状结构的变形机理以及由于多层柔性电子的层间杨氏模量失配导致的上下层弯曲解耦。

第二是二维材料和纳米材料,包括石墨烯电子纹身,二维材料形成的纳米气泡和纳米帐篷机理,以及PNC。

第三是制备工艺和转印技术,包括无线电子纹身的“切割—焊接—粘贴”工艺和水辅助转印。

第四是生物-电子界面,包括器件与不平生物组织表面的共形机理,受剪纸启发的可共形人造视网膜,以及表面凹坑阵列带来的稳定且可重复使用的干性粘结界面。

在问到自己最期待的应用场景时,鲁南姝说道:“我个人偏向于医疗方向的应用,尤其是养老”谈到养老问题时,她有些许的动容,并用到“鞭长莫及”来形容。

鲁南姝的奶奶、外公、外婆已年近百岁,但她长期在國外,受疫情的影响无法随时回到国内照顾家中的父母与老人。通过电子纹身实时监测老人活动与健康,通过机器人护工弥补有的巨大缺口和市场的养老问题,是鲁南姝所期待的未来,“在欠发达地区,护工非常缺乏,有能力且温柔的护工更是。为机器人制作电子皮肤,让其拥有匹敌人类的温柔与触感,将能很大程度上缓解这类职业缺口。”被问及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的问题时,鲁南姝说:“人类情感交流不可替代,但事务性工作可以。”

中社科院老年研究所估计,中国养老市场的商机约4万亿元,到2030年有望增至13万亿元。“养老服务业在凸显出民生事业特征的同时也彰显出其作为朝阳产业的巨大吸引力。”

第7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达到1.9亿人,占比达13.5%,中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传统养老模式已无法全盘适应当前需求,通过科技手段寻求新型多元复合治理方案解决老年人多层次需求成为必然趋势,鲁南姝以及其他科研人员的研究,将会是未来“智慧养老”图景不可或缺的一小片拼图。(综合整理报道)(编辑/小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