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4-04-24

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对陕西实现追赶超越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同时,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并且仍将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陕西应聚焦高质量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精会神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最大限度释放县域经济追赶超越动力和潜能。

陕西县域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

县域增速高于全省,区域之间更趋均衡。前三季度,陕西全省77个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44亿元,同比增长8.6%,高于全省平均0.2个百分点,有36个县(市)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区域发展更加协调,2017年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关中占据5席,陕北占据3席,陕南占据2席,结束了陕南没有十强县的历史。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围绕中省“十三五”规划、特色优势产业、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积极包装谋划大项目。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县乡公路和农村道路的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电网改造等为重点,夯实县域发展基础。一手抓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引进,一手抓就业密集型项目引进,大力开展靶向招商、产业链招商,确保项目加快落地。前三季度,全省77个县(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9%,高于全省平均增速5.9个百分点,有61个县(市)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三次产业稳定增长,新动能加快成长。以农业特色产业“3+X”工程为统领,茶叶、冷凉蔬菜、时令水果、食用菌、小杂粮等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发展,预计全年粮食总产1218.3万吨,连续八年稳定在1200万吨左右。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到198个,形成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县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前三季度,全省77个县(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823.10亿元,同比增长9.5%。农村电商销售规模稳居西北第一,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达71个,涌现出袁家村、马嵬驿、茯茶小镇等一批乡村旅游知名品牌。前三季度,全省77个县(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507.10亿元,同比增长8.9%。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居民收入保持较快。聚集深度贫困攻坚,统筹推进“五个一批”,全省近1.4万户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带动44.8万贫困户稳定增收,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6.4万人,易地扶贫搬迁竣工26.25万套,有109万人达到脱贫条件,19个摘帽县全面达标。100个县通过国家基本均衡县验收。医联体覆盖90%县级医院和70%乡镇卫生院。全省共保障建档立卡低保对象21.51万户、57.62万人,做到了应保尽保、应兜尽兜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惠民演出1346场。前三季度,有52个县(市)农村居民和61个县(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增速。

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及发展趋势分析

从全国层面来看,截至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连续13个季度保持在6.5%以上,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中央加大“一带一路”,乡村振兴、创新驱动、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等领域投入力度,东部地区产业加速向西部地区转移等,为陕西县域承接资本、产业、技术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从全省来看,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陕西自贸实验区加快推进,流动经济、枢纽经济和门户经济顺应发展大势,这为县域坚持对内对外并重,线上线下联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对标高质量发展,陕西县域经济还存在一些短板,县均规模偏小,强县不多,县域之间发展不协调;发展动能不足,特色产业不鲜明,龙头企业偏少且规模偏小,中小企业配套能力低,特色小镇、旅游名镇特色不明显;农民收入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精准脱贫压力较大,民生改善还需持续加力。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富则三秦强。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对陕西实现追赶超越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同时,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将并且仍将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陕西应聚焦高质量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精会神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最大限度释放县域经济追赶超越动力和潜能。

2019年推进陕西县域经济重点突破的对策建议

(一) 着力建设现代化特色产业体系。明确县域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发展要结合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等,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找准比较优势,把优势产业做出特色,把特色产业做出品牌,使特色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推动县域工业园区建设。鼓励国家和省级园区代管、托管县域工业集中区。全力扶持县域特色产业中的龙头企业,支持县域围绕主导产业进行招商引资,力争每个工业强县至少形成一个主导产业、一个完整产业链。加快发展农村电商。依托杨凌自贸区、西安国际港务区等优势,加强与京东、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运营企业合作,新建、扩大网货种植及加工基地,进一步做大跨境电商,实现向“陕西造·卖全国”、“买全国·卖全球”的根本性转变。

(二)积极壮大民营经济。进一步支持本土企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县开展主导产业企业协作配套,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具有跳跃式发展的“瞪羚企业”。鼓励民营企业专注主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争做行业“单打冠军”或“小巨人”。加快发展“回乡经济”和“能人经济”,吸引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兴办实业。在农村加快培育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购销大户和农村商品經纪人,解决“大市场”与“小农户”的矛盾。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强政产学研合作项目建设,鼓励各类县级产业园区建立健全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成果转让、信息研发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资金、培训、信息、法律等方面支持与服务,提高“双创”基地承载能力。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群众、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改革,彻底消除不合时宜的“土政策”。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一事一议”,精准施策。严查一批扰乱企业的人和事,坚决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确保各类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三)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富民产业。支持特色农业大县土地流转、特色种养殖业规模化发展、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发展深加工项目、优势农产品品牌等。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保障农村产权依法交易,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建好美丽乡村。继续实施县乡公路安全防护和“四好(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建设,建立完善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及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绿色生态村庄,深入开展生态示范镇、环境优美村庄创建,全覆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注重乡村治理。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推进法律援助进村、法律顾问进村,深化村民自治,建设平安乡村。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提升县城标准化。高标准做好县城总体规划和各类详规,建设“精美”县城,把旧城改造和城市新区建设并举,完善市政、道路、供水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学校、医院等城镇市政公用服务功能。鼓励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有序引导人口、产业及各类要素向县城集聚。以建设“智慧城市”为平台,推进县城管理规范化,提升信息化、精细化、人文化水平。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以省市级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为带动,抓好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推动重点镇向小城市转型。依据各镇自然、人文、产业等特点,彰显地域特色,体现文化传统,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推进园区、产业、人口向城镇聚集,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生态靓镇、休闲名镇等特色小镇。

(五)切实打好“三场攻坚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放大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整治效果,举一反三,健全秦岭保护长效机制,切实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认真落实新一轮“三年蓝天保卫行动”部署,打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烧、增绿”组合拳,持续加大对重点污染源的排查整治力度,稳妥推进农村清洁能源替换,推动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以陕北和农村信合为重点,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完善融资担保制度,有效防控债务风险,加快不良资产处置,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集资行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强力推进深度贫困攻坚行动,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着力打造“3+X”特色产业体系,培育市场经营主体,完善带贫益贫机制,完善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助残脱贫等保障性政策,确保实现63.5万人脱贫、29个贫困县摘帽。

(六)持續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优化县域内城区学校布局,全力做好城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偏远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力度。落实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加快建成县医院迁建项目,形成完善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强化农合基金与定点医院监督管理,确保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完善基本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常态开展“群众看戏、政府买单”等文化下乡活动。统筹做好各类救灾救助工作,更加关心鳏寡老人、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妥善化解社会矛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作者简介

课题组组长:王建康

课题组成员:吕晓明 付晓晰 符若男

刘鲁平(西北政法大学)

郭 茜(西安航空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