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让企业家成为陕西县域经济追赶超越的核心力量

时间:2024-04-24

企业家是市场需求的发现者、生产要素的整合者、经营风险的承担者,他们最有动力对接市場,最有能力规避风险,最有条件整合资源。依靠企业家,对县域资源禀赋进行重新认识,对优势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把有的用起来,把没的补起来,融通资金、引进人才、研发技术,真正形成生产力。

陕西县域经济究竟缺什么?最缺企业家!

县域活力不足,实力不强,是陕西追赶超越的突出短板。县域富则农民富,县域强则陕西强。刚刚闭幕的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增强县域活力的战略任务,可谓抓住了制约陕西发展的核心。

2015年,陕西83个县(市)生产总值平均规模仅为江苏的14.5%,安徽的62.4%,四川的96%。陕西经济总量在西部排第二位,但进入西部百强县的四川有21个,内蒙18个,云南12个,新疆、贵州各10个,陕西仅有8个。从省内对比分析看,2011-2015年期间,陕西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速为6.9%,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速为10%,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省域经济发展水平。

与县乡干部交流,大多都会反映,我们缺资金、缺人才、缺用地指标、缺发展自主权。不能说这些意见没有道理,问题在于资金和人才是在全国范围内流动的,为什么资金和人才不到我们的县域来?与周边省份相比,土地、环保政策都是中央制定的,对各地都一视同仁。就行政管理权限而言,我们和周边省份县区又有多大差异?我们真正缺的是企业家。

企业家是市场需求的发现者、生产要素的整合者、经营风险的承担者,他们最有动力对接市场,最有能力规避风险,最有条件整合资源。依靠企业家,对县域资源禀赋进行重新认识,对优势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把有的用起来,把没的补起来,融通资金、引进人才、研发技术,真正形成生产力。比如,袁家村等乡村旅游项目就是依靠企业家成功开发出来的。

如何培养企业家?

一是拓宽“双创”空间,培育本土企业家。按照“非禁即入”原则,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鼓励非公经济企业进入经营性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领域。鼓励各类园区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对新入驻创业基地、孵化中心的小微企业、初创企业,其租用研发、生产用房给予补贴,落实小微企业发展和融资政策。鼓励各类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小额信贷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向初创企业和人员倾斜。

二要加快发展“回乡经济”和“能人经济”,吸引“回乡企业家”。作为劳务输出省份,多年来各县都有一大批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这些人既熟悉本乡本土资源优势,又具备把握市场、整合资源、组织生产经营的能力,特别是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有回报故土的情怀,吸引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兴办实业是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山区县域加快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外来企业家”。跳出城墙思维,在更大的范围内引进企业家,争取更多的资源为我所用。当外地的企业家来到县域投资兴业,随之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稀缺要素就会加快向县域流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就能加快形成,县域发展的新活力就能充分激发。

四要支持企业开展配套,发展集群企业家。围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坚持专业化分工与协助配套相结合,支持民营企业参加金融能源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重大工程项目协作配套推进活动,鼓励大企业在原料供应、研发生产、市场销售等环节与本土的民营中小企业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发展配套产品,形成产业集群。

怎样让企业家走进来、留下来、强起来?优化发展环境是根本。

政务服务效率不高,推诿扯皮问题突出,特别是由于部分部门重“清”轻“亲”,政策制定的多,落实的少;党政机关知道的多,企业知道的少;浮在上面的多,落地生根的少,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活力。

必须把发展环境作为县域发展的生命线来加以建设。

一要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县域发展环境。加快县级政务(市民)服务中心建设,将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县级部门的行政许可事项全部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实现市、县、乡镇(街道)三级联动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通过网络推进政务公开、行政规范和服务提速。

二要全面推进投资环境评价,用奖惩机制优化县域发展环境。全面开展投资环境第三方评估和政务督察、巡查活动。推动县乡加快转变作风、提升行政效能,着力解决“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好办”以及推诿扯皮、效能低下等问题,严格控制对企业进行的各项检查、达标、评比活动,创造亲民、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

三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用特殊人才政策优化县域发展环境。在编制、薪酬待遇等方面赋予县域引进专业人才自主权,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和学术、学科带头人。构建城市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人才到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定期服务机制。建议在县级医院、县乡中小学校设立骨干人才岗位,设立基层服务专项津贴,增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参照“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有关政策举措,设立“第一院长”、“第一校长”,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教育机构管理水平。

四要提升县乡干部专业水平,抓“关键少数”优化县域发展环境。事业靠人来干,县乡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官员更是关系到县域发展成败的关键少数。目前对他们的政治培训和党性教育多,但治县理政能力特别是掌握政策、规划发展、服务企业、投融资等方面能力建设相对滞后。建议加大对县乡干部特别是县域主官在土地、环保、产业政策培训力度,提升干部专业化水平,为经济主体和广大群众提供更加精准到位服务。

五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县域发展的硬环境。水、电、路、讯历史欠账必须尽快解决,特别是江河沿岸、产业园区周边、人口聚集区域周围,尽快形成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群众生活更加便利舒适,发展产业才能真正具备竞争力。

作者简介

王建康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青联委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