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地铁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

时间:2024-04-24

冯彦林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

0 引言

车站出入口不仅是车站使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是城市人口和建设集中区的聚集地。需要具备空间活动、功能以及交通等多项特色,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开放性以及功能性特点。由于出入口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交通组织以及区域标识等空间节点,是交通工具的重要聚集地,也是不同交通工具之间的换乘场所,所以其设计成为车站设计的重要一环。为更好地对出入口空间设计方式展开说明,在此将以实际案例为例进行分析。

1 案例基本情况

1.1 案例介绍

M22 号线马昌营站位于平谷区马昌营镇镇北,处于顺平路和密山路交叉口北侧,辐射整个马昌营镇及周边区域,是该市地区规划交通枢纽用地。车站西北象限为厂房和农田,东北象限为邮政局和养护集团,西南象限为学校和仓库,东南象限为住宅小区,总平面图如图1所示。车站采用高架两层侧式车站结构,客流主要以马昌营镇为主,多为通勤类,属于综合枢纽型站点。车站主体外包长度为186m,外包总宽度为28.15m。整体建筑面积为9494.03m,其中站台层的面积为4826.70m,站厅层的面积为3847.09m,地下层建筑面积为820.24m。出入口与车站主体合设,于车站东西两侧对称设置2 个出入口兼无障碍出入口。

图1 车站总平面图

1.2 车站整体设计

为合理进行出入口安全疏散设计,需要对客流量进行分析。该站客流量控制高峰期每小时上下车人数1138 人,站厅公共区近期设置2 个出入口,出入口的总宽度为11.6m,满足紧急疏散通过要求以及高峰时期上下车客流需求。

为避免出现雨水淹没或者洪水淹没等问题,出入口采取防淹措施。在具体进行设计过程中,针对车站周围场地实际情况,展开竖向设计,确定出入口平台标高,保证其地面设计标高高于当地百年一遇洪水水位且高出人行道450mm,并高于该市最高洪水位。同时科学设置挡泥板和断水槽,如不满足防淹高度,门洞两边加设防洪闸槽溢平台,闸槽高度为平台面以上550mm,平台面坡向地面,以保证出入口防淹防涝。

2 地铁出入口空间设计

2.1 城市空间直接衔接设计

地铁出入口需要疏散和聚集大量人流,对人流有着吸引以及指向性作用,与周边道路以及建筑等有着明显关联,处理不当很容易出现拥挤堵塞等方面的状况。所以,需要对空间进行立体化处理,合理地对人行天桥以及地下通道等措施进行使用。通过对出入口空间的科学布局,保证运输效率,提高民众的地铁系统乘坐舒适体验。

2.1.1 立体化衔接

采用立体化空间处理模式,能够将不同类型公共空间在同一位置上进行不同维度的布局,形成集约型城市空间运作模式,确保城市公共空间特性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来。出入口空间作为内、外空间的衔接点,是与城市进行立体化衔接的重要空间,能够通过合理设计出入口交通流线和空间布局的方式,对流线和功能进行有效整合。可以采用水平衔接、垂直衔接相结合的处理模式,通过将不同分层空间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方式,做好交通流线的分层布置,保证空间组织清晰度以及流线顺畅性,确保民众能够顺利找到通道,并对其进行使用。上层系统不会受到环境和地面交通影响,能够将不同功能建筑空间连接在一起,展开集聚人流以及复合功能集散空间建设,可以利用天桥或地下换乘通道,将出入口人车进行分离,形成上下层的系统化进出网络体系。

该站在进行垂直设计过程中,根据车站周边规划及交通结构的各项情况,于车站地上二层站台层西侧考虑预留过街天桥衔接接口,预留远期进出站流线分层设置条件,使车站能够与周边形成立体化的连接体系,确保能够实现不同交通形式分层设计。车站首层出入口则与周边地面水平衔接,并利用车站南部的架空底层,设置自行车停车场,最大程度地开发空间,进行立体化设计。

2.1.2 平面流线设计

在进行车站出入口设计过程中,需结合车站进出站流线做好分流处理,分析车站功能分区、平面布局,明确出入口的主要流线,以此为依据对车站出入口进行设计。如图2车站首层平面图所示,车站首层主要划分为三个功能分区,两端的设备用房区和中间的公共区。公共区中部设置为非付费区,两侧设置为付费区,车站东侧、西侧2 个出入口贯通非付费区居中设置,为进出站客流、穿厅客流提供无交叉的通行设计,并满足运营公司进站即安检的运营理念。同时,由于该站为郊区车站,受潮汐客流影响较大,因此将检票闸机居中对称布置,每侧付费区各设6 部闸机,其中包含2 部双向闸机,用以实现车站应对潮汐客流的调节能力。

图2 车站首层平面图

2.2 出入口建筑形态设计

2.2.1 设计基本思路与要求

由于民众会将突出形象作为标志物,进行寻路参考和导向,所以需要保证地铁出入口的建筑形态设计合理性。需要保证出入口建筑形象标识性,对站口标识不明显以及标识不清晰等问题进行妥善处理。需要改变以往建筑形象和色彩不够突出的问题,避免出现和周边建筑形式过于雷同的状况。应明确认识到,出入口作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需要确保乘客在运动状态下能够快速识别,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保证出入口建筑形象的辨别度以及通识性。因为民众对于色彩的敏感度相对较高,所以还要做好色彩的选择,随便将标识导向系统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2.2.2 辨识度以及通识性设计

(1)通识性

在出入口建筑形象设计中,较为常见的形象设计思路主要包括一线一景以及一站一景两种模式。其中在采用一站一景设计模式时,会根据地域文化相关内容,提炼出地区的特色元素,在每个地铁站点出入口展开建筑形象的设计;而一线一景模式,会保证一条地铁线各个出入口处设施以及建筑形象的一致性,无论是材质、颜色,还是形态和层次,都会保持相同状态,进而形成连续性以及系统性特征较为明显的建筑形象。

一线一景采用的是标准化设计模式,不仅车站出入口的建筑形态相对较为统一,而且较为简明,能够形成标识性较强的地铁全线标志符号,会为乘客留下深刻印象,确保其能够在寻路的过程中将其形象作为主要参考进行寻找,可以在有效缩短设计周期的同时,保证用材工艺的统一性,更加符合以线路为单位的建设项目。一站一景的设计模式则会更加突出各个出入口建筑的视觉感官,不仅视觉效果较为丰富,而且能够对车站周边地域文化进行最大限度的表现。但此种设计模式也同样存在着站与站之间关联性不强、整体风格形象以及标识功能较弱的状况,整体的设计成本以及安装成本相对较高,与大规模高速建设需求有所违背。

就城市地铁出入口而言,需要选用统一标准建筑形象,将较为简洁清晰的标识作为建筑形象,保证出入口的标识度。需要通过进行标准化形象设计的方式,形成地铁形象符号化处理,方便民众进行寻找和记忆。

(2)辨识度

因为车站出入口周边环境相对较为复杂,存在公共设施以及绿化等各方面因素,整体设计元素相对较为杂乱,所以在此环境中需要更加突出建筑形象的辨识度,以免出现出入口淹没在混乱空间中的状况。由于出入口建筑形象设计相对较为特殊,是交通建筑类型,所以整体形象需要更加符合交通建筑明快以及动态化的特点。为确保出入口建筑形象辨识度,需要保证几何体构造的可观赏性以及简洁有效性,确保能够更加具有辨识度,塑造出较为深入人心的标志形象。该站立面设计效果图如图3所示,按照全线设计风格思路,并结合该站站型特点,采用虚实结合、中轴对称的设计手法,车站一侧架空作为虚空间,另一侧采用暗色调金属板进行弱化处理,重点突出中部及主出入口,展示车站通透明快的现代设计风格。

图3 车站立面效果图

2.2.3 建筑色彩设计

在进行建筑形象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合理进行色彩设计的方式保证出入口空间的标识性,确保其交通标识作用能够得到不断强化。色彩属于光的物理属性,能够通过不同颜色对各种信息进行传递和代表,而民众对于色彩的感知容易程度也被称为色彩易见度。当色彩明亮度较高或者面积较大时,其易见度也会相对较高。设计人员可通过对建筑色彩易见度进行合理调整的方式,达到提高建筑物标识度的效果,确保出入口导向功能意义能够得到切实强化。

在进行色彩选择以及搭配过程中,需要保证所选择色彩和周边环境色彩的搭配合理性,应运用调和以及对比等手段进行科学搭配,保证色彩运用的合理性,提高民众的视觉体验。色彩选择需要尊重城市当地色彩特色,按照城市色彩整体规划确定,色彩主流颜色,保证建筑色彩设计能够与当地色彩保持统一和协调。如果城市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可以在进行色彩添加时加入一些历史元素。因为出入口门亭屋顶的高度和面积,整体优势较为明显,所以在进行色彩位置选择方面,需要通过对屋顶形式进行合理使用的方式,展开色彩设计。同时因为民众对于色彩的感知体验较为注重,所以在色彩的明度设计上也需要适当提高明度,通过合理进行出入口色彩设计的方式,确保民众在动态化过程中也能够及时找到出入口位置,进一步突出出入口的标识度。

2.3 出入口场地空间与设施优化

2.3.1 场地形态优化

在对出入口场地形态进行优化过程中,需要对场地人流动线进行科学设计,做好不同方向的进出场地设计工作,避免出现人流交叉问题。需要从开敞或者道路空间角度入手进行人流处理,保证人流的疏散性,做好集散场地和道路以及其他空间之间的关系处理。因为道路和地铁出入口之间有着密切关联,地铁出入口一般会位于道路一侧或者交叉口位置,如果人流进出均为一个方向,很容易会出现拥堵的状况,所以需要保证集散场地的开放性,确保能够拥有两个面或者完全开放的状态,方便各个方向的人流聚集以及疏散,防止出现拥堵的问题,保证在早晚高峰时间也能够快速完成人流的疏导。

2.3.2 场地设施优化

(1)无障碍设施优化

在进行无障碍设施的设置过程中,需要保证残疾人以及老年人等弱势群体能够更好地对设施进行使用。需要保证无障碍设施设计的连续性以及系统性,按照残疾人以及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使用习惯以及出行习惯,科学进行盲道以及升降电梯等各设施的设计,保证设施能够与出入口其他设施保持良好衔接状态,城市空间和出入口之间的联系能够更加顺畅,减少乘坐使用不便性以及不安全性。

(2)标识设施优化

需要保证地铁出入口标识系统的明确性以及清晰性,按照人体工程力学原理以及行为习惯进行标识系统的设置,保证尺度、位置以及颜色等元素的设计科学性。例如,对标识摆放位置进行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民众是否方便停留以及方便观看等各项情况进行分析,并且保证周边不会存在广告牌以及灯具等遮挡物,需要将其放置在较为方便观看的地点。同时,需要保证设计色彩的醒目性,需要保证其尺度设计能够考虑到人体站立视线,按照民众的视线角度对标识牌的高度进行设置。

3 结语

因为地铁出入口空间不仅具备使用功能以及城市美化等方面功能,同时也是地铁和公共空间的有效衔接部分,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出入口空间设计的研究力度。需要明确车站建设基本情况以及周边环境等各项情况,在确定规划道路标高以及其他详细参数基础之上,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和城市空间衔接优化方案以及形态设计等方案,确保各方面设计能够与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等有机融合在一起,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景观风貌之中,打造出高品质地铁出入口空间,确保其能够更好地为地铁使用以及公共空间建设提供服务,在城市发展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