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文/本刊记者 祁娟
“一带一路”下打造多式联运新格局
文/本刊记者 祁娟
多式联运是世界公认的高效的运输服务,其发展已深刻改变着世界贸易的格局,成为影响全球供应链布局的重要因素。伴随我国经济“新常态”以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多式联运已成为突破我国综合运输服务能力瓶颈的关键。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是推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运输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举措。
在国家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重视运输服务、运输枢纽、运输衔接等运输政策的环境下,如何提高运输效率已成为提升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问题。多式联运作为当前一种体现高效能的运输方式,符合我国绿色运输的发展趋势。
2015年11月12日、13日,第三届中国多式联运合作与发展大会在京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与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联合主办,以“‘一带一路’物流大通道的多式联运新格局”为主题展开。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260多家企业参加了本届大会,与会嘉宾达350余人。
此次大会通过主题演讲、专题互动、展览展示等方式,全面展示了我国多式联运发展的成果,同时开设六个分论坛,围绕物流大通道建设、铁路货运对多式联运的影响、集装箱化与多式联运发展及我国多式联运的产业实践等话题,22位嘉宾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7家企业被作为全国多式联运优秀案例向业内广泛推荐。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多式联运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创造多式联运健康发展的环境是努力的方向。会上,还发布了《中国多式联运发展报告(2015)》和《中国集装箱行业发展报告(2015)》。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和互联网先进技术的涌入,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呈现出新特点,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物流的专业化分工趋势比较明显。第二,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第三,物流的组织模式不断创新。第四,物流企业通过上市、并购、重组加速聚集。第五,物流的一体化的运作特征更加突出。第六,物流产业的链条在不断扩展延伸,已经与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进行了跨界的深度融合,服务内容从传统的仓储配送向集中采购、订单管理这样一些高附加值的方面进行延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贸易司处长吴君杨介绍了我国当前物流业发展的新趋势。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巡视员徐亚华则提出,交通运输部组织编制了《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综合运输服务发展规划》,明确将多式联运作为“十三五”物流发展的主导战略,充分挖掘多式联运在整合资源、降低成本、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加快构建国家多式联运系统。他说,如今交通运输行业加速进入转型期和结构调整期,推进多式联运发展的政策符合物流产业规律,“可以说,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是推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运输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举措”。
近两年,国家重大战略的全面实施也为发展多式联运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的提出,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合作新格局。面对新形势、新政策、新常态,此次大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与多式联运论坛颇受关注。
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主任罗雨泽以“‘大航运’与‘一带一路’为题,深刻讲解了“大航运”的概念:“交通物流正进入陆海统筹、互促并进的‘大航运’时代,形式上表现为:交通上海陆空铁多式联运,物流上商品大容量聚散和高效率传送,运营管理上高度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空间上广区域、大范围合作。”谈到“大航运”与“一带一路”的关系上,罗雨泽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为“大航运”的拓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为大航运内容的充实提供了养分;而“大航运”又为“一带一路”的建设推进拉近了空间时间的距离。
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推动多式联运运输处置、仓储、装卸、信息咨询等关键环节的科技创新,提高多式联运的网络化、组织化水平,更好满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需求。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运分会秘书长李牧原以推进中欧陆路物流通道体系建设为题,详尽介绍了中欧陆路通道的开启之路,中欧陆路通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中欧通道3.0模式”的畅想。“如果说1.0代表航运时代,2.0代表中欧班列,那么中欧通道3.0则是一个贸易平衡模式。假若现在解决不了贸易平衡,那么‘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最根本的世界大同的目标是很难实现的。”李牧原解释道,“可能这种提法尚待商榷,但其表达的内涵,反映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根本要义,也是解决目前中欧枢纽市场竞争的有效方法,值得行业内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
大会向7家典型代表企业颁发了全国多式联运优秀案例奖牌
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是最早开展新亚欧大陆桥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的经营者,据该公司副总裁李世臣介绍,中外运积极经营中欧班列多式联运和海铁联运示范项目,今年7月5日,中外运和甘肃省政府合作,成功开通了兰州至沙特阿拉伯的首趟班列。兰州班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集货、报关、报检等操作,每周开行一列。李世臣说:“兰州班列是集团发挥行业优势,以实际行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也是中央企业与地方政府紧密合作,建立国际物流大通道的新尝试,中外运和甘肃省政府及兰州市政府在班列运营中实现了多赢。”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航运法律学院院长、丝路法律研究所所长赵劲松介绍了“一带一路”的时代价值与多式联运法律的未来发展。他的发言从全球战略眼光出发,从第三次贸易革命的高度,诠释了“一带一路”的未来,为与会嘉宾带来非常新颖的观点。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多式联运加强信息联通共享、协同运用联运大数据提供了有利条件。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副院长张晓东认为,虽然如今很多物流APP和物流信息系统不断涌现,但大数据却并未真正实现,信息化也尚未达到“1+1>2”的效果。目前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如铁路信息共享性差,基本的追踪服务尚未实现,公路水运企业信息化各自为政、标准性弱,物流企业信息系统与客户ERP互联互通性有待提高等。张晓东建议,应该加强系统接口的标准研发,加强系统联通、信息共享、平台协同以及数据应用等。
据了解,国家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目前已接入30多个物流园区,实现一万多个物流企业信息的互联互通,服务企业超过40万家,累积信息交会量超过10亿条,货物总值达到13.5亿元。可见,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推动多式联运运输处置、仓储、装卸、信息咨询等关键环节的科技创新,提高多式联运的网络化、组织化水平,才能更好满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需求。
为了给多式联运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今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交通运输部联合发下了《关于开展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的通知》,通过示范工程建设,加快构建高效衔接的多式联运基础设施,鼓励创新多式联运组织模式。
多式联运作为当前一种体现高效能的运输方式,符合我国绿色运输的发展趋势
徐亚华介绍,到2016年,交通运输部将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全国选取15个左右的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在项目筛选和推进实施过程中,进一步突出项目的创新性、引领性,充分调动物流企业的积极性,推动实现跨方式的整合融合,跨部门的同屏共振。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谭小平分析说:“通过示范工程搭建政府、部门、区域合作平台,最终把各位企业一些好的想法转化成实践,好的做法经验化,好的经验制度化,这是做示范工程的重要目标,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多式联运模式。”
在此次大会的多式联运发展与案例推荐论坛中,有7家典型企业代表跟与会者分享了各自在多式联运发展上的经验,为产业界在现有体制机制情况下创新发展,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一体化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作为交通部全国甩挂运输试点企业之一的广西南宁震洋物流有限公司,现服务网络已遍布全国(华南、华东、华中、华北、西南五大区域)及东南亚各国,具有丰富的跨境物流经验,也是典型的多式联运发展的优势企业。
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利好之下,总经理郭鑫介绍说:“我们公铁联运的规划是,在各地逐步设立服务网点,整合广西货运市场,为区内客户提供更高效、更安全、有别于其他零担的散货集拼服务。同时,以南宁市为转运枢纽,结合公铁联运、跨境运输,国际海空运,中欧铁路服务,打造广西多式联运新平台。”
辽宁沈哈红运物流有限公司副总丁洪江在论坛上,分享了公司在多式联运路上的实践与探索。“公司依托股权结构,有效整合各股东方的铁路运输、铁路站场、港口装卸、海运中转、内陆干港作业,内陆公路最后一公里的接取送达,以及运营网络与大宗货源等优势资源,建立港口、铁路和公路的协同联动,从而有效解决全国物流链条衔接不畅的问题。”丁洪江说。
谈及公司在国内多式联运服务体系的建设,丁洪江介绍说,沈哈红运负责北方港口集装箱班列的开行,构建东北内陆与港口的集装箱班列运输网络,自营站场9个,企业专用班列15条,路局站场20余个,中粮直属库班列装车点13个,已基本覆盖东北三省。红运班列目前实行客运化管理,完全由沈哈红运独家受理,并开展门到门的服务网络,从揽活到公路集港,到进仓,实现门到门的服务。
北京佳美创智运输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群认为,多式联运是国际上公认的最为高效运输模式,同时也是航空运输的生命链条。传统航空货运提供的是机场到机场的服务,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国际航空运输领域的客户愈来愈趋向于门到门的服务。
由此,她指出,中国的航空货运公司未来的发展路径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建立国内空陆中转站;第二,建立洲际货机专用线通道,直接抵达国内货运集散地;第三,建立国际枢纽港地位,以此确立中国在东北亚地区国际枢纽港的战略地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