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跃而起的力量

时间:2024-04-24

周忠华

中国目前有4000 多万家民营企业,他们就像风中的芦苇。

芦苇不比灌木,它只能依靠遇强风而不倒的韧性,野蛮生长。

2014 年第一次调研1919 时,我们去到那个年销售额最高可达三千万元的门店,那里并没有我们之前想象中人流如织的场面。

一个门店,四五名员工,看不见的顾客,千万级的销售。这是依靠厂商划分销售区域和价格差来赚钱的传统经销商做不到的。

传统的酒水分销体系已然不再适应新的消费市场,它需要变革,只是革命者的迟迟未出导致人们对眼前的一切都习以为常,乃至忘掉了其中的战机。

1919在酒水流通领域野蛮生长,用了近10 年的时间进化为一个平台生态型企业。很难想象在西部成都,有这样一个生于地面长于天空进而席卷全国的酒水流通模式。这一过程令人鼓舞:我们可以击穿陈腐,只要努力。

比这更鼓舞人心的是,这种穿透力不再是世界恫吓传统企业的武器,而是被一家传统企业握于掌心的力量。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总是听到从各方传来的颠覆之声,鲜少听到传统企业成功再生的欢呼。

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在关注传统企业转型这个命题。那些像芦苇一样生长的中国企业,在新世纪的疾风之下,颤颤巍巍,犹如惊弓之鸟。

做企业,没人不想在稳定的成长空间中基业常青,但外部因素波涛暗涌,商业环境、政策环境、技术环境都在巨变,要想稳定,实在是难。战场上输了还有投降的机会,举起白旗,让对方涂上他们喜欢的颜色还能换回一条命。但商场没有投降这种退出机制,没有回头路。

今天的中国商业野战家们正在经历近二十年来最残酷的自然选择,从宏观到微观再到消费者习惯都在发生剧烈变化,谁更适应环境的变化,谁就能生存下去。这与企业的体量无关,与企业的名气也无关。就像很多很多年前,恐龙比乌龟更强大,但今天恐龙灭绝了,乌龟还一直繁衍着。能够活在变化中的企业,最后才能抵达未来。

这种在变化中的适应力,取决于企业如何使用新技术、新模式去发起变革。这种变革既包括企业向内革自己的命,也包括企业共同对外推动全行业变革升级。前一种是关于个体生存发展的机会,后一种是关乎共同生存发展的空间。

每一个企业对所处的行业,都负有一份责任。好与不好,身处其中的企业都有份参与。我们总是看到一个企业的荣耀,我们时常忘记一个行业的生生不息。时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企业依靠透支行业的未来获得成功,比如过去的酒水行业。资源向酒企的严重倾斜,冗长的渠道链条,对大众消费市场的冷视,这些原本应该是行业的短处乃至弊病,却因为从酒企到渠道商都依靠非大众消费市场实现了腾飞,成为行业集体拒绝成长的理由。在过去十几年里,当其他行业都在努力适应新时代的时候,这个行业在努力原地踏步。

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酒水行业最为显眼。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想要找出一个个案进行研究时,会首先注意到1919——一个典型行业里的非典型案例。

1919 从酒水行业走出来,很早就意识到酒水始终是要回归到大众快消品的本质上来。事情总是这样,少数人更能接近本质。这或许要归功于创始人杨陵江看得远、看得清的能力。企业家有时是种天赋,有时是后天努力。杨陵江可能两者皆有,但是重在后者。

这种努力就是芦苇的韧性,让1919 试图将酒水拉回到商品的位置上,让自己站在零售的起跑线上时,能够领先同行。这种韧性也让1919 能够在O2O 这个概念都远未出世的时候,就开始线上和线下的融合。

融合才是关键,不是在线上线下两端都占位置,而是能够让线上线下融合为整体。将线上线下看做单一矢量,是我们对O2O 的误读。这种依靠信息化实现的交融,其实是零售行业本身的生存规则。

之所以早先我们认为零售行业已经失势,大有被电商、O2O 取代的可能,是因为这个行业没有装入新的技术和模式。从2014 年第一次调研到2016 年成稿,我们看到1919不断地在进化自己的技术和模式。从电话线到电商平台再到移动端,从送货上门到最快19 分钟立即送,技术和模式推动的是服务和产品的升级。

这是芦苇的生命力。

诚如《人类群星闪耀时》中所写,“在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颗人类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流逝。”同样,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就得忍受漫长的孤独、折磨、打击,为迎接这样的时刻做准备,而一旦转机出现,必须一跃而起。

我们一直在寻找具有这种一跃而起力量的企业,他们是中国商业社会的中流砥柱。这是《商界》二十二年的使命和任务。

在1919 身上,我们看到这种一跃而起的力量,这是我们成书的初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