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李勇坚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突出。2023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7.2%,消费作为经济增长“压舱石”的作用日益凸显。
高度重视扩大服务消费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口结构变化以及社会需求转换,消费正从实物型向服务型转型,以舒适型、发展型、享受型消费为代表的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数据显示,2013年到2023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服务消费占全部消费的比重从39.7%增长到44.5%,增加了近5个百分点。在2023年上半年,接触性、聚集性的服务消费呈现良好恢复态势,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1.4%,国内旅游总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3.9%、95.9%,服务消费表现出较快增长势头,增速达到9.3%,快于全部消费增长率(8.2%),从而使服务消费占比接近了2019年的水平。
中央高度重视服务消费。2023年7月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从扩大餐饮服务消费、丰富文旅消费、促进文娱体育会展消费、提升健康服务消费等方面,提出了扩大服务消费的具体举措。无论从国内消费发展趋势还是从国际经验来看,服务消费仍有巨大潜力,将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从国内消费发展趋势看,服务消费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率。从2013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由人均5246元增长到2019年的9886元,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占比从39.7%增长到45.9%。其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3220元增加到21559元,增加了8339元,增长65%,而人均服务消费支出增加了4640元,增长了88%。2013-2019年,居民消费人均支出增量中,服务消费支出增量占全部消费支出增量的比重超过一半(56%)。2020年至2022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服务消费增速有所放缓。2023年上半年,人均服务消费达到5675元,占比达到44.5%,较2022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扩大服务消费是我国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从未来发展看,我國服务消费占比上升的趋势仍将持续,推动服务消费将是我国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一是消费人群的变化将推动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国消费主力人群已呈现年轻化的特点。85后乃至95后正在成长为消费主力。他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精神消费、个人兴趣、健康,在餐饮、文旅、文娱、健康、生活便利等方面愿意支出更多的资金。据统计,在兴趣消费者中,蕴含着社交、悦己等情感属性的兴趣消费平均月支出占比为27.6%。另一方面,新中产阶层的崛起将催生出更多的服务需求。他们更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以及消费的便捷性。例如,近两年,即时零售因满足了消费者的即时便利需求,获得了高速发展。2022年,全国即时配送服务行业订单量为331亿件,日均处理近0.9亿件。适应便利化的需求,我国餐饮外卖在近几年快速增长,截至2022年12月,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2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1.02亿,在各类调查应用中增速最为明显,网民使用率达到48.8%。最后,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催生了健康、家政、护理、照料等服务需求。
二是现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服务消费将持续增长。根据国际经验,服务消费在人均收入超过10000美元时出现较快的增长,在整个消费盘子里的占比将出现一个持续增加的过程。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现状来看,服务消费在全部消费中的占比已超过了60%。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121万亿元,人均GDP达到8569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GDP达到12741美元,连续两年保持在1.1万美元以上,居民的消费模式日益向发达国家接近,服务消费占比将越来越高。
三是数字化将推动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很多服务业的特点是需要面对面服务,这就需要消费者到店体验。而消费者到店的过程,又面临着排队等问题,影响服务体验并可能使消费者减少服务消费。另一方面,由于服务产品无法被“拥有”,无法被储存、带走或以后使用,因此服务能力一旦被闲置,将造成永久性浪费。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持续改善消费者体验,从而推动服务消费的增长。通过对消费端进行数字化改造,引导消费者形成线上消费、线上体验、线上支付,完成服务过程;在供应端,通过对服务的整个链路进行数字化改造,从店面的数字化改造到物流的数字化与精准化、上门服务的精准化、服务资源的智能化调配、到店服务的及时排队系统等,都以数据为支撑,形成一个精准而高效的系统,从而更好地改善消费者体验,促进服务消费。
四是我国服务贸易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欧睿国际咨询数据表明,2023年,全球入境旅游消费将达到2019年峰值水平的83%,到2024年,将全面恢复至新的高点。从我国情况看,2018年,中国接待入境游客1.41亿人次,同比增长1.2%。其中入境过夜游客6290万人次,包括外国入境游客3054万人次,分别增长3.6%和4.7%,明显高于入境旅游总人次的增速。2019年以来,该数据出现了一定的下滑,2023年,入境旅游仍面临着压力。根据世界旅游联盟等机构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中国入境旅游市场景气报告》,2023年上半年,中国入境游市场平均景气指数达到15,较2019年上半年上涨13个指数点。根据《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2-2023)》提供的数据,预计2023年入境旅游接待将超2000万人次。从提高入境旅游消费者的便利度来看,使用更为便利的移动支付显然会提升其体验。
服务消费推动扩大内需需要政策扶持
为进一步推动服务消费,使其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推手,需要政府部门在政策上加以扶持。
一是明确服务消费的地位,将促消费政策扩展到服务领域。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促消费政策是以促进实物消费为主,例如家电下乡政策、降低汽车购置税政策等。从总体上看,这些行业的消费已进入平稳增长阶段。以家电消费为例,我国家电保有量已超过21亿台,传统家电市场已进入相对饱和阶段。2018年,我国家电消费达到顶峰,全年销售额超过9000亿元,之后保持着平稳态势,到2022年,家电市场零售总额为8352亿元,同比下降5.2%,但略高于2020年的水平。再以汽车为例,2017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901.54万辆和2887.89万辆,达到了历史最高点。到2023年上半年,由于2022年的基数效应,汽车产销量出现了正增长,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24.8万辆和1323.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3%和9.8%,其中乘用车零售销量为952.4万辆,同比增长2.7%。虽然出现了2018年以来的正增长,但相较于2017年的数据仍有一定差距。因此从总体看,促消费政策的重点应放在具有较大增长潜力的服务领域。
二是进一步优化服务消费环境。
服务消费具有无形性,其产品质量不可见,较容易产生纠纷,需要更为良好的消费环境。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中国消费者》杂志梳理发现,2023年上半年,有关线下演出“退票难”、酒店民宿毁约侵权纠纷、知名餐饮品牌食品安全问题隐患、视频平台会员服务体验不佳、研学游侵权“陷阱”、航空里程积分清零、共享充电宝“好借难还”、网红竹筒奶茶被曝食品安全问题、低价旅游团强制购物等问题案例,涉及的消费维权问题较为突出。从这些问题来看,消费投诉都集中在服务消费领域,这与服务消费的特点有着密切关系。因此,需要由政府牵头,联合社会组织、行业龙头企业等,并鼓励消费者参与,制订服务标准,并对服务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进一步细化,使消费者能够在一个更好的环境中完成服务消费。
三是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对提高服务供需匹配度、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消费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但是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难于制造业,需要在政策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应通过政产学研合作,提炼出服务业数字化的共性特征、工具和逻辑,编制出对各方具有實用价值的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指南,从而为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的支撑,从而通过服务业数字化更好地促进服务消费。
四是进一步扩大服务开放,吸引境外人士到境内进行服务消费。
境外人士到境内进行服务消费,仍面临着交通、货币、支付等多方面的问题。如移动支付问题,虽然微信已开放外卡,但仍面临着开立流程相对复杂、支付限额过低等问题,需要在政策上有更大的调整力度。
总之,无论是从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居民消费趋势,还是从国际经验来看,服务消费都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我国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大背景下,应将扩大服务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从而推动我国消费持续快速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编辑 季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