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河北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

时间:2024-04-24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关键五年。为全面推动我省两化融合发展,加速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据《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我省以培育新经济新动能、促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为目标,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在协同化创新、智能化产品、网络化制造、绿色化生产、平台化服务、高端化品质等方面发力,以省政府文件出臺两化融合“十三五”规划、《关于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冀政发〔2016〕39号)《关于推动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冀政发〔2018〕8号)以及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等政策文件,通过夯实基础设施、培育重点项目、推动融合应用、加速产业集聚等有效举措,全省两化融合指数由2015年全国第19位,提升到2020年全国第14位。

一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成效突出。已建成5G基站2.3万个,实现全省各设区市、雄安新区主城区、冬奥会张家口赛区5G网络覆盖。累计培育各级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47个,2019年君乐宝乳业、科林电气等6个企业项目被列为工信部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数量位居全国第六。2020年工业互联网带动经济增长指数为73.5,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8.8,排名全国第七位;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总指数28.76,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10.50%,均居全国第八位。

二是基础工作扎实开展,关键环节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320家企业列入工信部工业互联网重点项目库,数量居全国第三位;规上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评估实现全覆盖,数量居全国第五位;155家企业被列为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数量居全国第六位。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提高了6.1个百分点,连续5年高于全国平均3.5个百分点以上,居全国第五位。产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电子信息领域共建有423个省级以上研发创新平台,是2015年2.4倍,其中国家级研发创新平台41家。2020年全省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4%,比2016年提升13.4个百分点。

三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培育省级“制造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194个、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8个、数字化车间350个。建立企业上云供给资源池,确定了36个云平台服务商,推出200多项云服务产品,对336个上云企业给予了资金支持,带动1.2万家工业企业上云。2020年全省工业云平台应用率增速10%,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15.9%,均居全国第二位。

四是信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融合发展支撑能力逐步增强。实施省级信息化改造重点项目539项。一批知名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入冀发展,本地优势企业快速壮大,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连续多年入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中移系统集成连续3年入围中国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17家企业在国内主板、创业板和国外证券所等上市。京津冀大数据综试区基本建成,在线运营服务器规模突破180万台。2020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912亿元,较2015年增长54.1%,年均增速9.0%。

(二)存在问题

“十三五”期间,我省两化融合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和问题。一是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省5G基站数量排全国第14位,尚未实现对园区和产业集群的全覆盖;仅建成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个,没有形成大规模应用;全省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尚不完善,没有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二是技术支撑和服务能力薄弱。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仅相当于广东的3%、江苏的5.5%,全省300家重点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中,提供企业信息化服务的公司仅占13%;外省服务企业本地化技术团队人员少、力量弱,省内服务企业尚处于培育发展阶段,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撑作用不够。三是融合发展的主动性不强。企业对两化融合认识不足、投入不够,缺乏既懂IT技术又懂业务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内生动力不足,2020年在全省实施的1664项工业企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中,信息化项目仅占6.9%;市县工信部门负责两化融合的专职人员较少,基本没有专项支持政策,市县推动力整体较弱。

(三)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河北省正处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两化深度融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共存。

从国际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应用,全球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实施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借助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波及全球,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受到重大冲击,我国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从国内看,我国当前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亟需通过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制造业发展新增长点,促进工业经济向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转变,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治理能力升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两化深度融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先进省市已经开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方面全面布局,在人才、技术、市场、标准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

从省内看,我省区位优势明显,产业体系完善,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冬奥会筹办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国家大事深入实施,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支撑和强大动能,为我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带来新机遇,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转型升级的需求更加迫切。同时,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比较突出,在能耗双控和碳达峰、碳中和约束条件下,工业经济可持续增长压力日益加大,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任务紧迫,必须立足本省实际,推动制造业沿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演进升级,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综合分析,“十四五”时期,我省面临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要深刻认识河北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的新趋势新任务,深刻认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对我省制造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牢牢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建设经济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营造良好的融合发展生态,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和新增长点,推动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重点实施六项任务和八大工程,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坚实支撑。

(二)基本原则

创新发展,示范引领。紧跟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快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通过试点示范,带动融合发展水平整体提升,推动河北制造向“河北智造”“河北创造”转变。

双轮驱动,培育产业。坚持从新一代信息技术牵引和企业转型升级需求双向发力,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痛点、难点、堵点,提升整体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培育一批本地化、专业化服务支撑机构,带动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壮大。

筑牢基础,保障安全。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以标准引领两化融合发展方向,提升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支撑能力。坚持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动安全与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激发活力,开放共赢。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发展环境,充分释放各类主体创新活力。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创新成果在河北落地转化,充分利用全国乃至全球资源,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高地。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取得明显成效,全省两化融合水平进入全国第二梯队前列,工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比例达到50%,重点行业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大幅提高,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融合发展成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工业互联网三大体系初步建成。5G网络实现县城及以上城区全覆盖,推动“5G+工业互联网”在工业园区的普遍应用,建设10个“工业互联网+园区”试点;建设全省统一的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和工业大数据库,形成“1+21”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实现7个重点行业和14个地区全覆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能力;建立工控系统信息安全应急和通报机制,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重点领域融合应用取得实效。实施1000项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项目,打造1000个网络知名工业品牌和产品,推动1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化水平提档升级,引导10万家企业上云,实现107个产业集群全覆盖。培育100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形成一批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案例。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3%,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72%。

融合发展支撑体系基本完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广泛应用,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实现对1万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覆盖。信息产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到2025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5000亿元,年均增速20%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达到10家,形成光伏、大数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覆盖全省的服务支撑体系基本建成,服务水平和能力明显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夯实产业数字化转型新基础

完善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完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实现重点园区和產业集群5G、千兆光纤网络双覆盖,加快5G、云网融合、确定性网络、IPv6分段路由(SRv6)等新型网络技术在企业内外网的应用。开展“5G+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建设“工业互联网+园区”试点,支持工业企业建设5G全连接工厂,推动5G应用从外围辅助环节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强化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的管理,鼓励在钢铁、装备等行业建设一批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深化标识在设计、生产、服务等环节应用,促进跨企业数据交换,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质量追溯水平。

健全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搭建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企业全流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鼓励企业建设技术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前沿技术与工业机理模型融合创新,为解决行业痛点提供平台支撑。围绕工业主导产业需求,培育一批行业级、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设备联网、生产管控、能源管理、检验检测、供应链对接、产业金融等公共服务,促进制造资源优化配置。积极推动国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河北布局。打造“1+21”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河北省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和工业大数据库,综合展示全省工业互联网运行数据,为政府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支撑。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支持企业开展语音识别、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语义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研究。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研发智能产品及智能互联产品、智能制造使能工具与系统、智能制造云服务平台,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验检测、营销服务、故障预测、供应链管理、企业决策等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动,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在钢铁、建材、装备、石化等行业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安全风险高、工艺要求严等关键岗位,推广应用焊接、装配、涂装、分拣等工业机器人,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

提升工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完善省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建立全省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应急处置等机制。深化5G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能力建设,扎实做好5G网络设施安全、应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特殊通信等重点工作。构建省、市两级的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应急资源储备,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全省工控安全应急处置能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支持石家庄、秦皇岛、唐山等市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发展。

(二)推动工业互联网新模式应用,引领产业数字化转型新方向

个性化定制。在家电、家具、服装等行业,发展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关键业务环节信息化全覆盖,形成满足客户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需求的生产系统,大幅提升用户服务体验满意度。鼓励钢铁、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等行业重点企业,提升模块化设计、柔性化制造、定制化服务等能力。支持企业基于用户需求大数据,建立深层次分析体系,实现对市场的预知性判断,实现供需精准对接、高效匹配。

平台化设计。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多任务协同的设计体系,推动运用跨区域、跨专业的并行设计、敏捷设计、交互设计等新模式,推广虚拟化仿真设计方式应用,实现产品生产和工艺路径的优化设计。鼓励龙头企业、大型设计公司建设开放设计交互平台、在线设计中心,面向全社会开放平台资源,促进设计要素聚集发展。推动设计平台与模拟仿真、数字孪生、实验验证、生产制造等系统对接,加快设计成果产业化。

智能化制造。在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等行业加快生产装备数字化、网络化升级改造,推进高精度感知控制、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物联网、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推动设备运行、质量检测、物料配送、进度管理等生产现场数据分析应用,推动设计与制造、管理与控制、产供销、决策支持等系统集成化应用。打通生产现场数据、企业管理数据和供应链数据,为物料库存与现场精准协同、管理与制造无缝衔接和企业智能化决策提供支撑,实现工艺、生产、质量、设备、能耗等智能管理和优化,大幅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能源资源消耗,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网络化协同。以百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和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为重点,推动企业间研发设计、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和营销服务等系统的横向集成,提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设计、制造、服务和资源协同能力。实施工业电子商务推广工程,在钢铁、建材、食品、医药等重点行业,支持企业供应链平台向行业供应链平台转化,提供集约高效的研发、采购、制造、营销、物流、金融等平台化服务。鼓励制造企业与行业供应链平台合作对接,提升产业集成和协同水平。

服务化延伸。发展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监测追溯、质量控制、故障诊断、远程维护、在线监管、设备租赁和抵押担保等在线服务模式,推动企业从提供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延伸企业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剥离重组研发设计、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物流仓储、金融租赁等服务业务,形成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专业化系统化服务,推动制造企业向“制造+服务”企业转型。

数字化管理。加快数字孪生、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推动计划财务、人力资源、生产调度、销售服务等环节全面数字化,提升企业智能决策、精益制造和精准服务能力;鼓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设全业务全流程互联互通、协作共享的一体化平台,并逐步向覆盖全产业链拓展,提高行业龙头企业对产业链的管控协调能力。

(三)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激发融合发展新活力

提升大型集团企业数字化管控能力。支持钢铁、水泥、石化、汽车等大型集团企业运用数字化手段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综合管理能力,助力企业加快战略转型。构建覆盖各业务环节的数字化管控平台,推动集团决策层与各生产企业间管理层、执行层的纵向贯通,实现财务管控、运营管控、战略管控,促进集团发展战略落地。鼓励大型集团企业依托数字化管控平台,实现跨地域、多基地快速扩张和全球化协同运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集团企业加强国际合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支撑。

推动行业骨干企业先行先试。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在新一代信息网络、工业互联网平台、新模式新业态应用、工业信息安全等方面开展试点,遴选一批建设成效明显,能够形成可推广、可复制模式的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案例,通过总结经验和模式,形成面向细分行业的两化融合解决方案,在行业企业进行推广。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的示范效應,促进同行业企业间学习对标,带动上下游企业数字化水平整体提升。

助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鼓励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低成本、模块化物联网设备在中小企业中部署应用,引导中小企业通过平台获取工业软件、大数据、交易、融资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参与大企业生产协作配套,推动优质产业资源高效配置和叠加倍增。鼓励中小企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提升企业在细分领域细分行业中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资源管理和市场拓展能力,为企业走好“专精特新”之路提供数字化支撑。

培育工业互联网优势服务企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核心及配套产业,加快网络、标识、平台、安全的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推动边缘计算、数字孪生、增强现实、智能软硬件等产业化进程,加快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优势服务企业。支持工业互联网企业面向重点行业与典型场景,打造集成技术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加强产品及其解决方案的测试验证和商业化推广。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开展信息技术业务剥离重组,成立专业的工业互联网企业,总结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模式,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专业化系统化服务。鼓励省外工业互联网企业通过与本地企业合资合作或设立子公司等形式,为河北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加快大中小企业一体化发展。支持大型企业引领推广、中小企业广泛应用的融通发展模式,鼓励领先企业推广供应链体系和网络化组织平台,打造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数字化平台、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带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能力提升和订单、产能、资源等共享。支持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应用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先进生产模式、资源组织方式、新型管理和服务能力,打造跨产业数据枢纽与服务平台,形成产融合作、智慧城市等融通生态。结合重点行业和产业集群需求,建设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产融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产品。

(四)推进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打造工业经济新动能

推动原材料行业提质增效升级。支持四大临港精品钢铁基地、省级石化园区龙头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加快企业生产环节智能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鼓励企业加快生产装置及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实现企业级生产计划、车间级生产调度、生产现场操作等多层集成、实施控制、在线优化、资源配置和闭环管理。加快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大数据中心、关键工艺模型和智能控制系统建设,提升质量全过程管控、能源综合管理、供应链集成、工艺流程再造、设备预防性管理等方面智能化水平。鼓励在钢铁、石化、矿山等企业中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恶劣、安全风险高、精度要求高的环节通过“5G+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无人化、智能化管理。

引导装备行业向高端高新跃升。以解决装备创新能力弱、基础制造工艺落后、产品智能化水平和附加值低、产品维护服务成本高等问题为重点,推动保定、沧州、张家口先进汽车制造、秦皇岛汽车零部件、唐山轨道交通装备和机器人、张家口冰雪装备等企业生产装备、产线智能化建设,加快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普及应用,强化数据采集和系统集成,提升企业生产管控能力。鼓励建设跨领域协同研发设计平台,发展众包设计、用户参与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型研发设计模式,缩短研发周期,提升产品品质。提升产品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利用工业互联网的设备连接和智能管控优势,推广远程诊断、在线维护、设备租赁和抵押担保等服务新模式,延伸企业价值链,降低维护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

促进消费品行业优质高效供给。针对消费品行业普遍具有产品安全性要求高、需求个性化程度高、服务响应要求快等特点,在石家庄乳制品和医药、邢台方便健康食品、秦皇岛和张家口葡萄酒等企业强化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满足客户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互动和敏捷服务水平。加快标识在食品、医药、服装等行业规模应用,促进跨企业数据交换,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和质量管理水平。鼓励企业开展基于用户交互信息的大数据应用,发展个性化定制、产品差异化创新、网络精准营销、全产业链追溯和供应链金融等服务新模式,大幅提升用户服务体验和满意度。推动供应链各环节数字化,实现与上下游企业之间无缝对接、资源共享和协同运营。

推動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围绕半导体、新型显示、通信导航、工业基础软件等领域,以数字化推动工艺、装备、产品升级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项目,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聚焦产品功能优化,引导企业在超高清视频、可穿戴设备、车载智能终端等开展产品数字化创新。围绕芯片和元器件、关键设备等重点环节,推动产业链体系化、供应链多元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以支撑海量上云应用为重点,建设形成张家口、承德两个低时延数据中心核心区和廊坊、保定等若干数据中心集聚区,推进雄安城市计算(超算云)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工业控制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平台软件以及支持新型人机交互、智能控制与决策、智能感知的嵌入式软件,高水平建设雄安新区互联网产业园,引进培育一批软件百强、互联网百强企业。

(五)促进关键领域数字化转型,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推动绿色制造领域数字化赋能。围绕节能降碳,在钢铁、石化、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加快对能源产出、输配、消耗环节的设备改造,建设能耗在线监测系统,逐步实现能源预测预警、智能调控和能效综合评估。开展高耗能行业节能监察,倒逼企业加快实现节能降耗。实施“互联网+”绿色制造工程,培育和建设一批绿色工厂,推进绿色技术软件化封装,探索形成一批数字化模块化解决方案。在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内部加快环保监测管理系统建设,加强烟气、污水、废渣等污染物监测、回收和再利用的管理,实现环保设备在线监测和环保数据告警、评估、报告,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强化安全生产领域数字化管理能力。在安全生产重点行业和领域,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支持企业建立完善设备管理和安全生产监控平台,实现设备运行、安全生产关键部位在线动态监控与管理分析。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煤矿、非煤矿山(尾矿库)、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等重点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水平,建立覆盖关键装置、现场作业、人员、环境等全局化安全生产监测、预警、管理和应急体系,减少风险隐患,提升安全水平。加快建设煤矿、非煤矿山(尾矿库)、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重点企业联网监测系统,健全省、市、县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机制,实现风险感知、动态监测、自动预警、应急处置、结果反馈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加快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临西轴承、清河羊绒、白沟箱包等重点产业集群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集群、进企业。加快工业互联网相关资源与产业集群需求对接,鼓励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与工业互联网企业嫁接,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数字化赋能;支持集群龙头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加快推动集群企业上云用云,构建云上产业集群;鼓励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大力推广移动电商、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型网络营销方式。

(六)构建融合发展生态,营造良好的数字化转型新环境

开展技术创新。依托中央驻冀院所、高校以及省属重点骨干大学、龙头企业,加快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联合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和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专项,在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制造、基础材料、专用设备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在5G/6G通信、量子通信、卫星互联网等领域超前布局一批“制高点”技术;开展关键软件创新协同攻关,支持秦皇岛软件新城建设,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加快工业APP培育,推动重点行业工业核心软件国产化应用。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支持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加强人才培养。依托国家和省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和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引进一批高水平科学家和高层次领军人才,加大相关学科建设支持力度,推动省内重点高等学校开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流学科建设,培育建设一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推动高等学校加快新工科专业建设和传统专业改造升级,支持企业和高等学校建立融合发展实训基地,试点产业导师制度,落实学生顶岗实习政策,加快培养一批高端复合型人才。加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人才交流,鼓励通过挂职兼职、技术咨询、周末工程师、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方式,柔性汇聚国内外人才资源。推广首席信息官(CIO)制度,组织企业家融合发展专题培训和现场观摩,鼓励更多社会主体开展融合发展创新应用。

强化标准推广。依托全国两化融合管理标委会等专业技术组织,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两化融合领域标准研制,推动相关标准推广普及。持续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分级贯标评定,加快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应用实施。支持企业参与国家两化融合度评价标准编制,培育一批专业评估服务机构,鼓励省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评价试点工作。开展两化融合整体性评估,通过评估帮助企业精准把握自身融合发展水平,构建基于评估的政府精准施策、企业精准决策、市场精准服务的融合发展新模式。

加强区域合作。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合作机制,用活京津创新资源,加快创建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构建完善工业互联网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等生态体系,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促进创新资源共享,形成一批融合发展成果,打造服务京津冀、赋能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新高地。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先进地区的交流对接,跟踪最新技术应用趋势,开展联合创新、供需对接、资源共享等互利合作,探索建立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协作,为全球企业提供中国特色的数字化转型标杆案例和整体解决方案。

四、重点工程

(一)工业互联网筑基工程

在大型集团企业、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建设10个“工业互联网+园区”试点,提升园区内制造业企业网络连接水平,打造100个5G内网标杆企业,培育形成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加快保定、沧州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推动标识在钢铁、汽车及零部件、医药、食品等行业普遍应用。构建“1+21”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围绕7大主导产业需求,在每个行业培育认定1-3家省级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各市建设1个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河北省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推动10个国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聯网平台在河北布局,建设1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普及。到2025年,培育各级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150个。

(二)产业数字化“培优扶强”工程

根据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组织精准帮扶,推动企业信息化水平提档升级,建立省级两化融合百强企业清单。培育1000个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重点项目,引导处于“单项覆盖”阶段的规模在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项目谋划和建设,实现向“集成提升”阶段迈进;支持“集成提升”“创新突破”阶段的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争取国家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等试点示范和专项资金;支持处于“创新突破”阶段的企业打造“灯塔工厂”。到2025年,培育形成100个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案例,争创1个“灯塔工厂”。

(三)“十万企业上云”工程

依托张家口、承德等地大数据云计算产业优势,鼓励制造业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云化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和运营优化等软件和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实现基础设施、平台系统、业务应用、产品设备、制造能力和资源向云端迁移,降低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成本。动态调整全省企业上云供给资源池,引导云服务商丰富企业上云产品内容,优化产品功能。指导云服务商建立完善企业上云本地化服务体系,打造企业上云服务生态。建设河北省企业上云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企业上云统计分析体系,为各级工信部门制定上云政策提供大数据支持。对上云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等级、不同类别提供精准服务。到2025年,实现上云企业突破10万家。

(四)工业互联网优势服务企业培育工程

积极引导我省钢铁、水泥、石化、汽车及零部件等行业龙头企业的信息化部门进行业务剥离,设立专业化技术服务公司,为行业企业提供服务。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大数据、物联网、工业软件等企业为重点,加大对企业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推广支持力度,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开展“企业回家”行动,积极鼓励在省外设立的信息技术服务子公司回河北落地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雄安新区承接非首都功能转移为契机,推动国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工业互联网独角兽企业在河北设立合资或独资的独立法人企业,鼓励企业加大在河北的投资规模,带动生态合作伙伴和上下游企业在河北聚集发展。到2025年,培育5家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本地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

(五)工业电子商务推广工程

在钢铁、建材、食品、医药等重点行业培育一批行业供应链协同平台,鼓励制造企业与行业供应链平台对接,提升产业集成和协同水平。依托供应链平台建设面向行业的产业链数字地图,梳理分析我省产业链薄弱环节,为全省强链、补链、延链提供支撑。组织实施“冀优千品”河北制造网上行活动,集中展示推介1000个河北知名工业品牌和1000个名优工业产品。继续开展“总裁带货”工业品网络直卖活动,通过直播带货、从厂到家、企业品牌日等方式,加强企业和产品宣传力度。成立河北省工业电子商务联盟,开展工业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加快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和线下产业园区“两平台”建设,扎实推进石家庄、唐山、雄安新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培育一批省级跨境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平台、园区和公共海外仓。到2025年,工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到60%。

(六)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程

组织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专题培训,开展工业互联网服务商与集群企业的供需精准对接活动,推动行业特色解决方案在产业集群的推广应用。鼓励和支持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在清河羊绒、临西轴承、永年紧固件等重点产业集群打造1-3个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推出一批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引导产业集群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发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制造、共享工厂等新型制造模式,参与大企业生产协作配套。鼓励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在产业集群设立营销基地、直播基地、培训基地,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电商服务。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鼓励和引导中小微企业运用平台获取技术、信息、融资等方面的支持,推动优质产业资源高效配置。2025年,培育15个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提升5%以上、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提升10%以上的数字化特色产业集群。

(七)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

强化合作对接机制,提升网络基础设施联通水平,构建互联互通标识解析和多层次系统化平台体系,建设高效能大数据中心体系,共同夯实转型基础支撑。强化核心领域协同攻关能力,培育新型模式新兴业态,促进区域产业数字化升级,推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共同提升融合应用水平。完善公共服务资源供给,协同推动产融精准对接,提升一体化安全保障水平,营造一流协同发展环境,协同打造富集产业生态。到2025年,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新高地。

(八)数字化支撑能力提升工程

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势,夯实服务支撑体系的“四梁八柱”,加快推进京津高校、部属大院大所、央企研究单位在河北设立分支机构,提升服务支撑能力。支持成立河北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河北省首席信息官联盟,遴选河北省两化融合专家库,鼓励成立联合实验室、实训基地、应用创新中心等服务机构,形成覆盖省市县企四级的服务支撑体系。继续做好两化融合水平评估工作,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评估全覆盖。加快构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应急支撑体系,壮大服务支撑队伍,完成50个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试点建设。到2025年,覆盖全省的两化融合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对两化融合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细化责任分工,按行业和区域实施评估和考核监督,推动相关政策落地。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同配合,认真抓好相关工作落实。各市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要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强协调调度、年度监测和考核评估,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

(二)强化政策引导

通过省工业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等专项资金对工业互联网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各地统筹利用相关产业资金,加大项目扶持力度。优化税收管理服务,促进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有效落地。对工业互联网重点企业签发、持有的票据优先办理再贴现业务。落实我省企业挂牌上市融资、资产证券化、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银行保险业金融机构创新产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保费奖补,以及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政策等,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互联网相关企业支持力度。

(三)改善发展环境

优化完善市场准入条件,推进相关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便利化。依法依规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准入限制,全面实施“非禁即入”,大力激发市场活力。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为新业态发展留足空间,对一时看不准的,设置一定的“观察期”,建立“容错”机制,以行政指导和服务为重点,实行柔性监管方式,推进制造業领域信用管理,积极引导和督促企业诚信守法经营。加强网络交易监督管理,保障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查处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

(四)开展宣传培训

以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等重大活动为契机,举办两化融合、工业互联网、产业数字化转型等主题论坛,展示工业互联发展成果,学习交流典型经验,与国内优秀服务商开展对接合作。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深度行、百县万企推广活动,按行业组织我省企业家开展专题培训,到国内数字化转型成功企业开展现场观摩,举办整体解决方案推广培训,激发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通过各类媒体加大对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融合发展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

来源: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