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普惠金融发展质效提升路径刍议

时间:2024-04-24

黄威栋 刘慧杰

【摘  要】普惠金融对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论文以河北省为例,分析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提升普惠金融发展质效,更好地支持中小微市场主体从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可行路径,为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提供借鉴。

【Abstract】Inclusive finance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aking He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inclusive finance, and pertinently puts forward feasible paths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inclusive finance, better support micro, small and medium-sized market entities to better serve the real economy,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local governments and commercial banks to develop inclusive finance.

【关键词】普惠金融;数字化;科技赋能;线上线下结合

【Keywords】inclusive finance; digitiz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mpowerment; online-merge-offline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10-0064-03

1 研究背景

小微企业贡献了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和80%的就业,对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工作,强调要强化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发展普惠金融,有效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为及时帮助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国家出台了延期还本付息、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等一系列措施,支持扩内需、助复产、保就业,着力推动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推进“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在政府部门的综合施策和金融机构的全力支持下,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得到一定缓解,但在小微企业的融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难点、痛点尚未解决。

2 河北省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精神,2016年河北省出台《河北省普惠金融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普惠金融工作的目标、任务及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普惠金融工作机制。近年来,河北省普惠金融工作稳步推进。

2020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643.6亿元,同比增长26.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3.3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979.5亿元,同比多增495.5亿元。其中,单户授信1000万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多增329.8亿元,贷款户数较年初增加1.5万户;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同比多增165.7亿元,贷款户数较年初增加8.3万户,普惠小微贷款呈量增面扩态势[1]。

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工、农、中、建、交五家大型国有银行均成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农发行、农行成立了扶贫事业部,邮储银行成立了三农金融部,国开行向各地市派驻了专职负责扶贫开发工作的扶贫金融专员,其他银行业机构也确定了普惠金融、金融扶贫的专门部门,推动普惠金融相关业务发展。

各类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2018年河北省在全国首创建立了户均贷款指标监测考核体系,印发了《关于完善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监测考核指标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通知》,对银行业机构户均贷款变化情况进行监测、考核,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找准市场定位,主动优化信贷结构、持续扩大贷款覆盖面,满足更多金融需求,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2020年河北省财政厅等七部门联合制定了《河北省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奖励和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工作,优化完善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方式。

“三农”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河北省持续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双基共建”工程,即依托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农村金融机构,逐村、逐户开展信用评定,开展创建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县活动,促进农村整体信用水平的提升。加大贫困地区倾斜力度,鼓励各银行业机构主动减免贫困地区服务收费,优惠让利于民众;推动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农民进行互联网经营。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助农取款服务点村级行政区覆盖率继续提升。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21年6月末,河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8624.35亿元,较年初增加1425.79亿元,实现涉农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目标,其中辖内法人銀行机构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2330.37亿元,较年初增加231.17亿元,增速为11.01%,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3.45个百分点。

金融科技手段应用水平不断提升。普惠金融的内在属性决定其面对的客户群体数量庞大,依照传统金融服务模式,难以提升普惠金融的覆盖度。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创新融资产品的力度不断加大,并积极推动业务网络化,融资效率显著提升。目前,部分领先银行已经构建了两类小微线上流量入口:一类是建立小微企业融资专属APP,包括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以及浙商银行;一类是将产品嵌入小程序、网络平台等,包括交通银行、民生银行以及招商银行[2]。小微信贷的数字化变革,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易得性,提升用户体验。

3 河北省普惠金融提升空间分析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各类金融机构的共同发力下,河北省普惠金融规模持续扩大。疫情以来,政府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20年6月至12月,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对1.3万户、280.2亿元到期普惠小微贷款本金实施了延期。2020年12月,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1%,同比下降1.27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的资金需求[3]。普惠金融业务虽然在疫情期间实现逆势增长,但业务推进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值得关注。

3.1 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有待提高

出于风险管控需要,银行机构推出的小微贷款产品多针对发展较为成熟的小微企业,主要条件包括达到一定成立年限、有较为稳定的银行流水或是有合格押品、有诚信纳税记录等,各家银行在此类小微信贷业务上的竞争十分激烈,但对于初创型、科技型企业,却少有适配产品支持,金融服务呈现“冷热不均”。产生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政府职能发挥不充分,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落实不到位,对担保体系的建立健全不重视。以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河北分行为例,与之合作的政府背景担保机构从2014年的近20家减少到目前的不足10家,之前200余户的担保客户数减少了近四分之三,十几亿元的担保贷款减少了近五分之四。

3.2 大数据应用与产品创新有待深化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主要商业银行均已推出免抵押、免担保的纯信用贷款,但这类贷款大多依据银行系统内的结算数据或企业税收数据测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移动支付不断发展和对公账户监管趋严,部分小微企业的结算交易并不完全集中在银行体系内,即使银行体系内的部分也往往分散在不同商业银行。特别是对于个体工商户而言,结算主要利用第三方支付手段。考虑到银行与互联网公司之间、银行同业之间仍无法实现数据共享,依据银行结算流水来测算贷款额度易低估企业主的还款能力,降低获贷额度,还会把海量的使用第三支付的客户拒之门外。仅依靠企业税收数据,则易产生多头授信、过度授信,甚至企业骗贷的风险。目前,五大国有银行均已推出以企业涉税信息作为额度核算主要依据的线上融资产品,以税助贷的融资模式有效提高了小微贷款的审批效率,但产品的同质化和授信依据较为单一容易导致道德风险,某些经营不善的企业也可通过代开、多开税票,获得虚高贷款金额。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公开数据有限,银行机构也未区分企业行业进行差异化的产品创新。目前,政府层面的公开数据主要集中在税务、电力领域,烟草、社保、公积金等核心数据还未实现共享。

3.3 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大

据河北银监局统计,2020年辖内法人银行机构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仅略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倾斜支持力度有限。城商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三类机构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均低于其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农村地区小微企业、农户面临的贷款难、贷款贵问题依然严峻。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业产业化及其现代化程度不断快速提升,涉农中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资金需求也逐渐增多,在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下,金融机构的涉农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受制于农业高风险属性、农业经营主体缺乏必要抵押物、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尚不完善、农村征信体系不健全等原因,金融机构仍无法提供有效的融资供给。从产品创新角度看,多数涉农贷款产品并未真正切合农村地区的实际发展需要,采用与城区小微企业贷款产品相同的评估审批流程,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跟不上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

3.4 征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在互联网与普惠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金融消费者的数量激增,而现有征信体系不健全且相关征信产品与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导致征信信息匮乏,无法有效满足金融市场的征信需求。调查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征信数据库共收录的自然人人数将近10亿,而真正拥有贷款信用记录的却不到一半。目前,各大商业银行的征信数据依然以传统信贷信息为主,征信数据维度较为单一,征信数据及时性与有效性不足。从数据处理来看,商业银行对客户的工商税务、在线消费、生活支付以及电信社交等非信贷信息的处理与整合能力依然较弱。普惠金融具有服务范围广、服务对象规模大、结构复杂等特点,征信信息不足是制约普惠金融發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农村地区的征信体系更是亟待完善。

3.5 疫情影响下贷款质量进一步承压

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易受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周期的影响。根据清华、北大疫情期间对995家中小企业的联合调研显示,预计58%的企业2020年营业收入下降20%以上,而物业租金、固定资产折旧、人员工资等运营成本都具备一定的刚性,中小企业经营形势不容乐观。疫情发生以来,中央不断推出缓解小微企业资金困难、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措施,国务院常务会议更是提出要“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响应政策号召,推出一系列为小微企业纾危解困的政策,如降低贷款门槛、降低贷款利率和延期还本付息等。以建设银行为例,在疫情期间其专门推出了帮扶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的“云义贷”专项产品,为近2万家小微企业提供了超200亿元的信贷支持。前期陆续落地的多个小微企业支持政策在有效助力实现“六稳”“六保”的同时,也使小微企业群体的杠杆率提升。后疫情时代,小微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更为复杂,普惠金融业务面临着风险延后及暴露的考验。

4 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策略建议

针对河北省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应当推动大数据共享、提升信息对称水平,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普惠产品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做大普惠金融规模,加强协同联动、银行体系内协同、构建协同发展生态,依托科技赋能、精准实施风险管控以确保资产质量稳定。

4.1 推动大数据共享,提升信息对称水平

推动建立普惠金融创新的大数据基础设施,从制度层面减少中小企业信贷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提升小微企业的获贷率。政府部门要持续推动数据互联互通,加强数据治理,加大工商、税务、海关、市场监督、知识产权、用工用电等公共数据及司法监管等信息整合力度,建立和完善大数据中心。要建立和完善政银数据联通共享通道,建立数据直连、信息共享、資源融合等联动机制。

4.2 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普惠产品创新

数据业务化,依托全量大数据,丰富信用类信贷产品。对于无抵押担保的小额信贷需求客户,适配以账户数据、纳税数据、用水用电等经营数据等为授信依据的大数据信用类普惠产品;对于供应链特征明显的客户,适配商票质押类、订单融资类供应链产品。将抵押担保类、评分卡方式授信类产品流程线上化,对可提供抵押担保的客户,适配半线上流程的抵押贷款产品。

业务数据化,积累结算数据,加强小微信贷客户储备。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结算费用,适配二维码支付等便利支付方式,提升结算便利度,促进银行类支付结算工具覆盖度与使用度的提升。加强与第三方支付合作,促进数据共享,为数据业务化积累小微企业持续经营数据。

4.3 线上线下相结合,做大普惠金融规模

对规模相对较大、发展相对成熟的客群,线下业务对于扩大普惠金融信贷支持面、推动成长型小企业发展壮大至关重要。一方面,商业银行要推动普惠金融业务经营中心下沉,积极探索建立包括任务指标、考核体系、资源禀赋匹配、名单制管理的全维度配套机制,克服经营触角远离市场、反应迟缓的问题,加大对成熟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真正按照小微企业经营特点和规律,精简集团关系树梳理、单一客户认定、线下业务申报等业务流程和申报材料,同时,积极探索以金融科技解决业务流程的痛点、堵点,推进线下业务线上化,积极提升小企业业务线上审批产品覆盖度与流程覆盖度,提高贷款申请效率。

特别是线上线下并举,引普惠金融“活水”进乡村。立足当下,要引导商业银行提高县域及强乡富镇的网点覆盖度,引导乡村金融工作者发扬上山下乡、走街串巷的精神,提供普惠金融服务;面向未来,要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开发与乡村金融服务相关的线上服务平台,探索以科技工具逐步替代人力成本。

4.4 加强协同联动,构建协同发展生态

强化政银企协同。建立政银沟通协作机制,由各级政府牵头定期、不定期梳理企业名单,组织银企对接活动;对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给予有力支持,解决银行后顾之忧,提高企业获贷率。在普惠金融领域,以政府更有为带动银行更作为、促进市场更有效,建立其完善的普惠金融发展新生态。

强化银行内协同。加强普惠金融部门与大中型信贷业务部联动,发挥供应链金融以小链大的优势,围绕核心企业,批量锁定供应链上的大量民营中小微客户,深挖客户需求,加大信贷产品支持力度。增加综合收益与私人银行联动,主动掌握存量私行客户的企业经营规模、现金流量、信贷需求等关键信息,以提供综合服务为出发点,为有融资需求的客户提供适配的普惠产品,提升客户体验,增强客户粘性。

4.5 依托科技赋能,精准实施风险管控

一是依托大数据,严把准入关口。丰富数据来源和数据类型,依托大数据筛选优质客户。提高预警信息质量。完善普惠信贷预警系统,依托大数据中心,打破数据孤岛,多维度反映客户经营状况,充分发挥预警指导作用。二是强化贷款用途管理,密切跟踪贷款资金流向。搭建贷款资金监测平台,实时监测小微企业融资用途、资金流向,对于他行同户名划转、小额贷款公司划转需特别关注,及时发现客户资金流向不合规、改变贷款用途的情况,联动冻结贷款额度或触发预警。加强对企业账户和企业主账户现金流的监控,及时掌握企业主有无高利贷融资等异常行为,对资金流向不合理、参与民间借贷的客户及时退出融资。三是创新不良贷款处置机制。对于线上业务,探索进行清单式、批量化核销处置,大幅缩短处置时间,提升处置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河北省金融运行报告(2021年)[R].石家庄: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2021.

【2】李薇.21家银行小微金融线上化报告[R].北京:零壹财经·零壹智库,2019.

【3】李博,常琳,岳岐峰.人行石家庄中支用心用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N].金融时报,2020-04-22(00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