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杨厦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发展趋势日益突出,并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如何把这一教育观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去,以提高就业率,也随之成为了高职教育模式的重点内容。本文则认为以就业为导向,就要在各个环节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其中职业能力则是就业的最基本要求。而良好的职业能力则是学生就业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成为高职院校重要的课程。本文从高职教学管理的实践出发,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并从全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职教育模式 职业能力 高职教学管理
就业乃是民生之本。教育部曾经发表明文规定: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主要就是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这是满足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以此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建立满足人民教育的场所。但是目前的发展形势,我们不难看出,坚持职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深化职业院校内涵改革重中之重。
1 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国家教育环节里非常有地位。因为担负着国家培养并运输到生产、建设以及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上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担。然而现在的市场需求与高职人才的比例并不平衡,高职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仍有非常大的差距,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则存在严重的供需脱节,岗位找不到需要的人才,大量的毕业生则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很多高职高专院校虽然尽量想办法办好高职教育,但是在具体工作上却存在很多不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专业设置,就造成学生在实际实践的时候,动手能力欠缺,因此使学生在就业信息的通道上造成诸多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高职院校就需要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促进学生就业的思想观念转变,把提高办学质量放在第一位,将办学观念放在走向市场,及时应对市场需求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主题,及时突出学校鲜明的应用性特点,增强社会的认可度,从而促进就业率的增长。
2 以就业为指导走向的高职教育模式
我们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高等职业教育需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传统的升学导向转变为“就业导向”,学科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的改变,都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并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贯穿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2.1 专业设置需要突出的特点。在进行专业设置的时候需要以适应社会需求,培养管理和服务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型的综合人才为主。为此,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的时候,需要先去社会展开广泛的调查,然后根据实际的需求情况,准确地把握对应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现状的变化,以及社会需要的人才结构变化所进行,这样才能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情况,准确地开展相应的专业,以此满足社会性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就业率。同时学生还要坚持以市场导向和就业导向为原则,坚持社会需求和技术需求相结合的方针,为受教者提供就业岗位所关注的专业和课程,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就业、生存和发展所带来的具有活力的专业和课程。高职院校在开办专业的选择上,除了要具备高职教育独特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有适应就业能力的专业素质。因此,就需要就业者具有灵活的、长远地、放眼未来的眼光,以及社会需求的专业素养,以此形成能够体现本校和本地区特色的专业结构。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努力面向市场经济的前沿拓展新专业外,还要对学校已有的、成功的、有自我特点的专业进行传承,采取相互扶持、帮助的政策,进一步将学校做大、做强以及具有自身所特有的形式。对于生源不足、毕业难就业的专业进行全面改革,取消一些传统的旧专业,增加一些新特点的专业,使专业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2 改革原有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强调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这样能够将两者有效结合到一起,以此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我们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保证自身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提升。而课程设置开发不仅与企业相应行业形成特有的战略合作关系,还能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特有的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内容。学院可以不定期的举办一些有行业和企业管理者以及技术专家参与的专业指导会议,让行业和企业的专家直接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和课程教学计划,这样保证学习课程教学内容和评估标准得到全新的提高。在培养职业基本能力要求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素养的培训,使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更好地与职业岗位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到一起。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与能力更好地转换。我们可以以职业所需要的能力为导向,重视对胜任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以及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的培养,经过职业能力分析形成统一的标准,然后再将该能力标准转换为岗位需要的课程,以此强调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2.3 教学管理理念改革。高职教育重点就是为了培养市场所需人才的全新型教育,这就要求在高职院校教学的老师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功底外,还要具备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了增强教师的工作能力,我们需要对教师进行全面培训,以此建立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结构明晰、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职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对教师的管理也要注重对其实践经验的培训,可以通过建立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研究,加上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学习或承担起生产、科研等实践工作的方式,以此丰富教师的经验,使其能够及时掌握了解企业的新型工艺和新技术。同时也需要请一些企事业单位中有着丰富实训经验的,或具有较高教学的高级技术人员亲临到高职院校中担任专业兼职教师,不仅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改革教师结构,互相学习探讨教育理念,以适应高技能人才教育模式的培养需求。
2.4 提倡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为了提高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还需要将企业引进参与高职教育改革中来。这样我们可以通过产学结合的模式,更好地开展技能和技术教育,以此全面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适应能力。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走产学结合之路,并以此确定教学目标,展开更好地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保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合理性,还能更好地将岗位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协调到一起。而这种订单式培养的关键就是将学生培养成市场需要的人才,使毕业生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型专业人才。第一,高职院校为了将学生培养成适应市场不断变化需求的人才,还需要改革学校传统的专业和课程,还要将建立健全实训基地提到日常工作中,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第二,除了加强与企业等相关单位进行有效合作外,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重要资源,即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以此强化高职的办学能力,提高办学质量,更好地实现校企的全面合作下的共同发展。只有双方更好地合作,才能更快提高毕业生适应用人单位的能力。
2.5 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是关系到毕业生能否充分合理就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有效的就业指导,可以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就业指导并不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时才开展的工作,而是一个全面、系统、持续、有序的教育过程。可以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把就业指导课作为指定选修课列入教学计划,组织教师编写教学大纲,保证就业指导的严肃性、系统性、有序性,确保就业指导的质量和效果。
高职教育要加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明确自己的就业定位就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调整就业心态。
同时开展创业教育,指导创业活动,增强毕业生的创业意识,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从事某项事业或商务规划活动的教育。毕业生自主创业也是促进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高职院校要尽可能提供良好的条件,创造积极的氛围,帮助学生能够用比较低的成本、比较小的风险来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开辟创业渠道。创业教育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总而言之,高等职业教育除了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外,还要将满足劳动就业市场的需求作为发展的目标,并把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的提高作为改革方向,以此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使学校毕业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参考文献:
[1]陈良政,卢致俊.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2005.
[2]姚国成.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发展观的六个透析[J].教育与职业,2004.
[3]成光琳.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