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余兴国
摘要:本文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意义出发,重点阐述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企业文化事例现状与问题,并分析了实效途径。
关键词:企业文化 高职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融合
0 引言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管理学者提出并引入我国,它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际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包括企业制度、企业形象、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员工文化素质,以及蕴涵在企业制度、企业形象和企业产品之中的文化特色。它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体现企业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而高职教育是一种与社会经济发展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众多高职院校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自觉地对接和服务于行业、企业,大胆探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沟通、融合的新途径,在实践层面上进行创新和拓展,这是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如何使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的要求,适应企业的需要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因此,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企业文化深度融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顺应高职院校开放办学的形势,对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过程中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 企业文化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意义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中,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把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指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因此,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对于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职院校不断和企业(行业)深度融合过程中,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关键点在于如何促进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途径的发展,有效推进校企合作进程,构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动力平台。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际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包括企业制度、企业形象、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员工文化素质,以及蕴涵在企业制度、企业形象和企业产品之中的文化特色。它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体现企业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要求工作者具有质量意识、效益观念、团结协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也从根本上激发了人的热情,从而促进人的发展,使人格素质得以全面提高,使人的潜能得以发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精神均以对人的培养与关注、实现人的全面素质发展作为终极价值,两者存在一致性,完全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就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企业文化融合创造了条件,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因此,高职院校要具备自己特色的学生思想政治政治教育,必须与优秀的企业文化深度融合,让在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下的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自然地融人企业文化之中,平稳、快速地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
2 企业文化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现状与问题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教学环境与企业实际状况存在比较大的反差,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管理之间的方式方法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容易造成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脱节,这种高职院校培养下的学生,其从业态度和思想政治素质必定与企业人才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必须分析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企业文化节融合现状与问题。
2.1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偏重于经验化的约束性和模式化的教育方法,缺乏企业文化融合的创新精神和改革的力度 高职院校成立的历史不长,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新生的事物,此项工作在经过相长当的时间里都是依靠院校本生实践与总结出来的方式方法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采用上均是从院校本身特点与要求出发,满足学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教育方法要求具备良好操作性,更注重学生管理和工作的效率,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约束性和模式化的规范,依然利用封闭式、陈旧式的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引导具备较强个性、集体意识薄弱的高职学生,教育方法上容易墨守成规,更容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少其他文化融合的创新内容,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企业文化内涵的有效渗透,这种缺陷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2.2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偏重于模式化的基础性和流程化的管理方式,缺乏面临新情况的应变能力和特色教育 由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体现在工作战线较长、覆盖面广、任务弹性大、工作成绩见效慢、学生情况易反复、思想政治工作难开展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容易出现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无法下手、无法有针对性开展工作,依然利用以前模式化的基础性工作来进行应对;例如在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引导上,许多高职院校在此项工作上呈现出滞后的现象,没有较好的应对办法来进行学生思想上的引导与教育。可见模式化的基础性和流程化的管理方式会阻碍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造成学生不愿意过早面对社会及企业对他们的压力,不愿意参加社会实践;特别在高职院校里营造特色的校园企业文化环境方面,容易受到校企双方侧重点不一致,管理方式之间的不同,导致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流于形势。
2.3 高职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偏重于理论化的虚构性和固定化的指导模式,缺乏基于企业文化的实质教育和企业实践 由于高职教育是定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学生的职业方向与未来职业岗位联系紧密,但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普遍处于自我探索阶段,一般都是模仿和沿袭其他普通高校的建设模式,在学生的职业指导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职业方向的特殊性而采取不同的职业指导方法,而是采用统一的、固定的指导模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并且职业指导教师与企业之间缺乏联系,导致职业指导与企业文化脱节,不能把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职业性人才的目标融入到学生个人的企业发展规划之中,从而导致学生步入企业之后,缺乏应有职业道德和职业取向,突显学生与企业之间不协调的现象。
3 企业文化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实效途径
3.1 教学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办学理念中融入企业文化 高职院校要树立企业化的办学理念,营造企业化氛围,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的特点,把相应行业、企业需要的不同素质要求贯彻于各专业的每个教育教学环节中。各个专业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类型企业的不同职业岗位要求,教学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构建各自的“专业企业文化”,把企业所崇尚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质量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至上理念及创业、敬业精神渗透到学院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核心理念中去。树立高职院校的企业化的价值标准,将专业办学方向以为企业服务为主,将学生培养标准以企业标准来进行衡量。
3.2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应该在社会实践方面,增加社会实践的途径与方法指导,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体验,帮助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过程体现企业文化的精髓,实现企业文化理念的教育;通过实地考察、分类调研、企业座谈、岗位实践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面向企业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
另外,高职院校除了对社会实践进行宏观控制以外,还应该加强下属各教学部门的学生社会实践考核,形成各部门在社会实践工作的竞争态势,并且对社会实践工作常规化与日常化,许多学生实践只能在假期进行,企业在这段时期不堪重负,提供不了优质的实践岗位和条件,反而会形成反作用,应该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迅速融入社会,深入企业,吸取企业文化的养分。
3.3 行业文化、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除得益于专业领域内的知识与技能外,也离不开校园文化所形成的环境氛围对其成长过程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校园文化蕴含在办学的各个环节中,因此,高职院校要实施真正的文化融合,创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就必须在办学过程中,全方位的实施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高职院校必须将优秀的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架起企业与校园之间的沟通纽带,促进优秀企业、行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的交融和互动,从而拓展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和职业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企业见习、社会调查、企业专家讲座、优秀企业员工见面会等形式,直观而感性地给学生以思想和品德的教育,对帮助高职学生正确的定位,树立自信心,养成正确的人才观和职业观起到了重要作用。
3.4 企业管理与班级管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企业角色意识 将班级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类比,从班干部的任命、班级企业文化的营造、班级团队精神的培养、班级事务的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试点,充分肯定企业文化在班级中的融入,通过班级的管理运行中,将企业的真实面直接展现到学生面前,通过班级的管理案例途径将企业文化中概念性问题进行解释,使学生提前接触到社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
总之,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特点上来看,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必须从企业吸收更多的优秀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特质融入思想教育工作中,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拥有正确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前新.高职教育的发展与人才培养[J].高职研究,2004(2):1-3.
[2]韩小香等.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J].思想教育探索,2003(4):51-54.
[3]周平亮.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0).
[4]洪震.构建高职校园文化突出职业教育特色[J].教育与职业.2005(20).
[5]雷久相.高职校园文化引论[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
[6]林丽萍.高职学院校园文化发展现状及其实践导向[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1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