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途径

时间:2024-04-24

丁 锋 余惠琼

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创业教育适应了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和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广大教师和大学生都应转变就业观念,重视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并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教育 途径

0 引言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国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加强对老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加强创业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当前,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有待进一步深入。

1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社会的发展方式、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相处方式等都会有许多新变化和新特点。要适应这些变化,就要极大地开发人的创新创造能力,用创造的思维和创新的成果解决社会发展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因此,培养和造就千百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成为推动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1.2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也逐步提高,要建设创新型的国家,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就成为必要条件,而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的创业教育。

1.3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正进入大众化时代,不再只培养学术型、精英型人才,更在于培养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随着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创业教育能改变传统的就业教育思想模式,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能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学生对创业能力的掌握及创业,将拓展毕业生发展空间,产生大众化教育的良性循环,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1.4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是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群体,他们渴望通过岗位创业和自主创业实现自我价值。在校学习期间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他们需要接受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知识的丰富和创业能力的提高。创业教育就是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由知识的拥有者发展为社会价值的创造者。

2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创业教育的着眼点应主要放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素质和创业能力与知识上。因此,创业教育的内容也应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2.1 创业意识的培养 创业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业主体自觉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的个体心理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和信念等心理成分。在本质上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意识,是创业成功的思想基础和动力因素。创业意识主要包括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的改革意识,善于捕捉和创造商机的市场意识以及创业所必需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团队意识等。创业意识教育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2.2 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创业是富有挑战性的,存在一定风险,因此要求创业的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创业心理素质是指对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与人固有良好的气质、性格有密切的联系,它反映了创业者的意志和情感。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成为大学生能否成功创业的前提与基础,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制性、合作性等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坚定的创业信念、顽强的创业意志和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

2.3 创业能力与知识的培养 面对市场竞争,创业大学生在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素质的同时,还应该做好能力及知识的准备。创业能力是一种以智力为核心的综合性的实践能力,是创新思维、创新技法、创的总称,是创业成功的充分条件和强力保障。创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技术能力是最为基本的能力,是人们从事某一特定社会职能所必需具备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方法;社会能力是指创业过程所需的社会行为能力。

3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途径

3.1 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创业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创业教育可以分为理论教学、教育活动和创业实践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可以采取普及性创业教育、系统性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开设创业课程进行理论教学是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理论教学环节主要通过创业选修课、创业培训班等形式进行。创业教育活动是创业理论教学的延伸,主要通过创业计划竞赛、企业实习等课外活动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创业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创业实际能力,学校成立创业园或创业中心扶持学生实践,同时注重与社会的对接,在企业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尽力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平台和机会。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教师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否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首先,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师资引进和培养,加强创业教育师资的培训,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咨询、研究活动,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体验创业,增加其对创业的感性认知和管理实践经验。其次,高校还应从校外各界聘请一些既有实际管理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水平的企业家、咨询师、创业投资家、经济管理专家等担任兼职教师,与高校教师合作讲授创业课程,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3.3 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的创新意识及能力 大学生应该主动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养成敢想敢干的良好习惯。大学生要把成才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必须注重自身的修养,苦练内功,并能充分利用外部的环境因素。帮助大学生树立形成科学发展观,培养创造性思维,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要帮助学生形成较佳的智能结构:具有广博的知识、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把知识活化和自学新知识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

3.4 改革管理制度,优化创业教育的校园环境 高校在加强创业教育的同时,应该深化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宽松的育人环境和创业环境,让学生在民主与自由的环境中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管理方面,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在学生管理方面,制定大学生创业的鼓励办法和管理制度,完善学生创业的管理机制。加大对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和和加强创业教育的政策引导,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创业论坛、讲座、模拟创业等活动,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和创业素质提高的校园文化环境。

3.5 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创业教育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创业精神、训练创业能力,因此,创业教育必须以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创业教育的载体。只有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将校园的各种科技活动、实践活动与校园外的企业的商业活动相结合,通过校企共建的形式,组织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鲜活的创业实践,才能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和创造能力。创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生产活动、经营管理活动、营销和市场开拓活动、社会交往活动等。通过让在校大学生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参与企业的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精神。

3.6 加强对外联系,争取社会的支持与帮助 实施创业教育不能闭门造车,应主动与社会各界建立多方位、多渠道的联系,争取地方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和帮助。政府部门是政策的制定者,高校应及时将学生的创业愿望和政策诉求反映给地方政府,积极争取地方性创业扶持政策的出台实施。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本着“双赢互惠”的原则,在企业建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联系企业来校设立创业奖学金,邀请企业成功人士担任创业导师,直接指导学生创业。还应积极争取工商联、民营企业协会等团体的指导与帮助;校际之间可以经常开展教师层面、学生层面的交流。这些校外资源的利用将有力地促进创业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聂颖.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3).

[3]陈文华,关小燕.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4(12).

[4]曹殊.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4).

[5]龚秀敏.谈谈创业教育的师资培训[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