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高职涉外旅游专业现行培养模式的探索

时间:2024-04-24

陈敬芝

摘要:根据高职涉外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进行高职涉外旅游专业现行培养模式的探讨,进而培养“涉外旅游企业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涉外旅游专业 培养模式 探索

0 引言

世界旅游组织于1997年10月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第一大目的地,中国将会接待1.37亿的游客,但只有0.4亿的游客能够享受专业服务。由此可以看出,旅游行业将面临严重的人才短缺,特别需要的是具有国际知识视野、有文化底蕴、具有国际水准的经营管理人才。高职涉外旅游专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形势下得以迅速发展。如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中、高层涉外旅游人才,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拥有精湛的专业技能,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是从事旅游教学的各位同仁应共同探讨的课题。

1 高职涉外旅游专业学生的现状

选择就读涉外旅游专业的学生,大都属于外向型性格,热情、活泼、好动,善言谈,对基础理论知识缺乏学习兴趣。但是,通过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英语及小语种的训练可以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的优秀人才。这部分学生综合能力较强,表现在活动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其它专业学生。

2 当前高职涉外旅游专业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今天,高职教育在本科与中职的夹缝中生存,招生难成为所有学校共同的难题,用人单位也认为培养的专业人才达不到行业和社会的要求。原因分析如下:

2.1 认识上存在偏颇。我国社会文化中一直以来就存在根深蒂固地鄙薄技能型人才和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许多家长对旅游专业的认识存在歧义,认为旅游行业就如“昙花一现”,是吃青春饭的行业。就读本专业的学生也大多认为从事基层服务工作身份卑微,地位低。

2.2 师资力量薄弱。旅游学科的发展在我国只有十来年的历史,加之属于边缘学科,学科深度发展不够,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专业教师教学经验相对缺乏,偏重于书本理论知识讲解;另一部分则是从其他学科“半路出家”转行过来的,既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旅游专业教育,也缺乏旅游工作的实际经验。在教学模式上,受旧有的教育思维模式局限,不利于操作性强的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2.3 重理论轻实践。从现有的高职涉外旅游专业来看,课程设置中理论课时偏多,而实践课相对较少。教师侧重于传授理论知识,而职业工作却要求学生会做。许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模拟实训室供学生操练一学期或一年,但设施投入不足,设备落后于生产服务实际。因此有“重理论、轻实践”之嫌疑。

2.4 重考证,轻质量。国家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考取助理酒店管理师、导游资格证、酒店服务员资格证等就成为高职学生学习期间的一股朝流和追求目标。一些地方鉴定部门对证书标准制定偏低,证书质量把关不严,也导致了学生出现重考证,轻质量的不良现象,学生无真才实学。恶性循环中导致学生就业率较低。

3 高职涉外旅游专业现行培养模式的探索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高职院校置身于全新的职教市场,其重点就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涉外旅游专业的新模式,寻找发展的新思路。

3.1 加强师资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学校可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设岗和用人办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在学历教育上,制定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本专业硕士以上学位的优惠政策,要求专业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其理论水平;同时为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可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涉外旅游企业实习,积极从企业选调、选聘有实践经验的技能人员充实师资队伍,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加强知识“渗透”。结合高职涉外旅游专业学生的特点,可改变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积极运用案例分析法、情景创设法、课堂讨论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旅游现象和旅游案例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讨论,锻炼学生对事物由表及里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2 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爬滚打”。涉外旅游专业实践性强,要求学生具有扎实语言基础、良好中西文化素养、熟练运用英语及小语种口语技能,掌握涉外旅游企业(涉外饭店、国际旅行社等)管理与服务技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大量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且具有创新能力的实训课。学生在轮岗中定位着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体验着角色赋予的职责内涵。这种理论——实践——理论的多次反复,将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

3.3 在实作中提高审美创新能力。旅游活动不仅是一种审美享受,而且是一种文化含量高的审美消费。无论是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景点的参观,还是宾馆的房间布局、餐厅的杯盘碗勺,无不通过文化特征来显示,服务员的言行举止、服务态度和服务技能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诱导旅游者产生难以忘怀的美感。涉外旅游服务是一种心理学知识的具体运用,是通过对顾客心理的把握来满足顾客的多种需求的过程。管理者和服务员自身的审美修养和管理学、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势必影响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准,进而影响顾客的旅行体验。

3.4 在能力培养中提高综合素质。人的素质含有知识和能力。涉外旅游专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包括管理、组织、应变、创新、判断、交际、语言等能力的灵活运用。高职学院可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和载体,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重视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特别要以技能活动月为媒介,将专业学习融入到文化活动中去,展示学生的专业技能。学生在“寓教于乐”中不断提高能力水平,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完善其综合素质。

3.5 广开门路,做好就业安置工作。目前,我国旅游酒店业中具有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和开拓能力的中、高级管理人才极度缺乏。根据当前难就业的严峻形势,学校要找准高职教育与市场的切合点,应多渠道的为学生做好就业安置工作。一是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对学生实行“定单培养”,由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培养计划、选拔在校学生、组织实施教学、开展实习实训、进行考核上岗等教育教学环节,这种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的人才培养模式,可满足企业对人才的个性化需求;二是在安置过程中学院应主动收集就业信息,了解就业形式,开设就业讲座,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人才招聘会等;三是主动与用人单位建立关系,签订实习就业合同。通过实习,单位对学生已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无论是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综合素质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四是引导学生自主择业,学生可利用家长亲友的社会关系,多渠道地寻求就业岗位。同时,对工作能力强、有一定经济条件的毕业生,鼓励其“当老板”,开办旅行社、旅游公司或到国外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建新.适应职业教育新形势 确立教育管理新思路.职业技术教育.2006(2).

[2]王昆欣.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旅游学刊.2008(1).

[3]李翔翔.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探讨.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