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胡鹏飞 王艳红 曹丽华 姜铁骝
摘要: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渐增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以就业为导向,结合美国、英国和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通过分析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在特征得出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进而提出了“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构建能力培养体系;教学中注意企业人才需求;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措施。文章所提出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对提高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有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就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关键[1],可以说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据调查,从2003年高校扩招后大学生每年的毕业人数持续增长,并且很多高校对专业设置存在从众性和盲从性,例如,我国170多所高等学校开设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导致该专业毕业生每年要面临史上最难就业季[3]。“就业难”一直以来就是社会各界讨论的热门话题,通过对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发现,很多用人单位反馈大学培养的人才与实际工作岗位并不对口,因此,就业难的核心问题是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力与用人单位所需要求之间存在错位。这就意味着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型需要改变,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用人单位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本文首先对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对当前我国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到我国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探讨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及具体的改革措施,从培养模式方面找到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方法,最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1 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深入发展,技术和人才逐渐成为全球的关注中心,世界各国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目前,许多国家都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开展研究,形成了完善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付诸实践取得较好效果。
1.1 美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美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并十分重视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本科生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很快适应实际工作环境,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得到了很好的实践效果。此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学生能力为培养目标,学校教学目标是用人单位根据市场实际需要进行制定,而非通过教学人员完成,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素质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对口,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能够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自身岗位,也实现了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并且,在学生学习的后两年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应用课程和实践课程为主,加强对学生技术能力的训练,并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实践交流机会,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使学生具备解决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英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英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密切的产学合作。英国许多著名高校都与业界一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而且这种合作关系非常深入并非只停留在表面,例如,一流的企业可以参与到课程建设方面,建立企业认证课程[4],学生如果通过企业专家的考试就可以获得企业学位得到行业认可;大学会根据社会上行業协会的标准对相关专业制定教学环节和课程,学生在完成该课程后会被有关行业协会认证为具备相关专业资格。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非常紧密,并且学生也从中获益匪浅,如果学生通过了企业或者行业认证的课程就有可能直接被企业聘用。
1.3 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968年成立的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在德国的高等教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5]。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以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制定培养目标,师资、招生、教学环节等各方面都以企业、行业、经济的需要变化和发展为基础并及时更新调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有很多特色的教学过程,如项目教学、实践学期、学术旅行等[6],这些特色的实践教学过程对学生熟悉企业工作非常有利。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校企合作也非常完善,企业深入到学校发展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学和科研的方方面面,这种培养模式受到各界好评。
整理分析美国、英国、德国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具体做法发现,他们具有如下共同的特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实践为中心、密切的校企合作。因此,结合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主要培养模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2 构建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2.1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在特征
《国际标准化教育类别》中对人才进行了分类:应用型人才和学术性人才。应用型人才侧重于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学以致用,强调将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并创造效益和成果,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因此,需要抓住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征,紧扣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才能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2.2 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路
通过对应用型本科教学内在特征的分析得出培养模式的思路,需要以满足就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和企业进行深入合作为方式,从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课程设置、专业设置等方面进行改革,形成完善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型。
3 构建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3.1 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构建能力培养体系
根据对国外培养模式的研究分析,发现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都十分重视,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应用能力、科技撰写能力等考虑进去,并且十分明确,学生通过学习后在知识、素质、能力3个方面都有很大提升,最终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但是我国在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对能力培养目标的表述不清晰、不明确,导致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指导意义不强,能力培养只是浮于表面并未深入课程教学中去,效果不佳。因此,需要构建能力培养体系,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3.1.1 生产实践能力培养
以电力工科院校为例,其对应的就业单位为国家发电企业。通过对电厂用人单位及校友的调查反馈发现,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生产实践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可以在前两年通过开设电厂认识实习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有些了解,在学生学习完专业课后再进行电厂生产实习,跟着电厂师傅进行一段时间的现场生产,让学生对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具体应用,提高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
3.1.2 鼓励研究性学习,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挖掘学生所学课程中的难点问题,课本上简化的重點问题,现在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等,提出较为深入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解决课题,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的数学建模大赛、节能减排大赛等科技竞赛,让学生熟悉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脱颖而出,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进而形成与企业合作的良性循环。
3.2 教学中注意根据企业人才需求
以电力工科院校为例,首先利用横向科研项目资源及优秀校友资源进行调研,全面了解电厂对毕业生在能源动力专业知识的需求,时刻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内容陈旧的现状,使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贴近电厂实际情况,让学生学习专业课时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按照电厂反馈的必须掌握的“有用”知识进行学科体系建设,构建学科知识与应用能力并重且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是提高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质量的有效途径。
3.3 加强校企合作
紧密有效的校企合作是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保障,也是其人才培养的精髓之一[7]。全面紧密细致的校企合作是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通过校企合作,实现高校和企业之间资源共享,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际的生产环境,使学生提高生产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学校也可以和企业开展科学研究,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以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鹏飞.职业嵌入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0(36):23-24.
[2] 代乾,王泽生,杨俊兰.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热工系列课程改革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9(5):74-75.
[3] 曹丽华,李勇.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1(9):26-27.
[4] 徐同文,陈艳.英国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探析及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31(4):115-119.
[5] 孙刚,房岩,郭献敏,等.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2(1):1-3.
[6] 金保华,刘禹含.发达国家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J].教学研究,2015,38(1):87-92.
[7] 徐理勤,顾建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讨[J].高教探索,2007,23(2):57-6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