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城镇化发展下城中村居民子女学前教育影响因素实证调查——以中原经济区为例

时间:2024-04-24

张力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统计与金融系 安徽 合肥 230026

1 研究概述

1.1 调查背景

目前,郑汴洛三地建设已经得到国家政策支持:根据国家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等,构建“郑汴洛——中原生态经济区”(“郑汴洛——中原生态经济区”是“中部地区”概念的延伸,指以河南省会郑州市为核心和“龙头”,以郑州、洛阳、开封为骨干,依托中原城市群和安阳、濮阳、信阳、南阳等“区域门户型城市”,覆盖河南全省,辐射安徽西北部、河北南部、山西东南部、陕西东部等邻接河南的中原地域经济综合体),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促进西部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郑汴洛所辖区域内目前仍然以农村和农业为主,城中村现象尤为突出。所以此次调研选取汴郑洛三地具有很大典型性和代表性。

1.2 调查目的及意义

通过调研,倾听城中村民众尤其是子女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的心声,了解城中村居民生活与3-6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情况,反映子女困境与挑战,与城市及其他地域城中村形成对比,寻找共性和特性,揭示其因素,并寻求促进其发展的合理建议和可行办法。关爱城市角落里的学前教育,弥补城中村子女教育的缺失,不让他们成为城市的牺牲品。

在调研中,体会典型城市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贫富差距程度,以之为中原建设区缩影,进一步深化对中原建设区发展认识,深化对“效率”和“公平”理解以及国富和民富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寻找揭示中原建设区重要城市——郑汴洛的城中村潜在隐患与发展阻力,并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指导借鉴,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重点关注学前教育,关注幼儿子女启蒙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折射现状,更好呼吁教育公平和教育补偿,使得城中村改造和教育有机结合;使得外来务工者更好融入城市,缓和社会矛盾;以更快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

1.3 文献综述

在我们查阅和参考的相关文献中,很多涉及到教育和公平的阐述。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中村作为过渡的产物,在城市化晚期,必将走入历史的坟墓。其中李俊夫的《城中村的改造》中,表明城中村的改造要涉及巨大的投资,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需要对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研究,使社会资源利用得到优化。城中村的相关文献只是为我们的调研奠定最初的基础,而后,在《济南市城中村家庭教育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一调查报告中,我们找到了与我们想法相一致的结合点。关注城中村子女教育,使之获得和城市儿童同等发展的机会。

另外一些文献中,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教育、义务教育之中,如关颖的《社会学视野中的家庭教育》、朱东亮的《教育城市化中的城中村家庭教育行为分析》、黎丽娟的《城市化进程中初中生家庭教育现状研究》。

以上文献的研究深层次地去剖析了在城中村这个独特存在之中,教育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问题。

1.4 调查设计

1.4.1 调查理论及思路

本研究立足于实证分析法,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虽然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的原则,并无太大差异。实证主义的目的,在希望建立知识的客观性。中原经济区的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一好不能遮百丑”,经济上来了,但是相应的关乎国计民生的教育方面的情况却并不令人乐观,而欠发达的城中村地区的教育就更加令人堪忧,儿童,师资力量,农民工,外来务工者的户籍管理制度等等的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让我们的教育跟上经济的发展的步伐,如何弥补城中村居民子女的学前教育的不足,调整发展方向,并符合中原经济区的区域发展要求,这就是我们所研究的思路。

1.4.2 问卷设计

(1)调查对象的选择:郑汴洛三市范围,以尚未改造的20余个典型(时间较长,规模较大,人口较多)城中村为重点调查地点,以已经接受合并入城改造的原城中村为对比者。

原因:①三地作为中原经济区骨干地区,处于地理枢纽,覆盖广,辐射效应大,战略意义凸显;②三地区作为二三线城市,发展中存在不协调性。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方面与新型城镇化指标有差距。

(2)抽样方法:分别设置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在城中村区域,以居委会为单位,采用等距(系统)抽样方法抽取家庭户。在家庭中随机抽取一个3至6岁的子女和其父母作为调查对象。样本容量是316。

容量确定:在95%置信度,抽样比率0.75,抽样误差小于10%条件下,计算出必要的样本容量316。

在必要的样本容量下,进行配额抽样。按三地人口规模分配容量,再典型调查重要村,最后在村内随机抽样。

(3)调查方式:以发放调查问卷为主,面对面谈话询问为辅进行抽样咨询,结合会议,图片、照片,书报刊物。

(4)调查内容:我们综合运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访谈获得影响城中村居民子女学前教育水平的因素等大量信息,主要是在以下几个问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①个人资料;②家庭基本情况;③学前教育水平。

1.5 调查的实施

1.5.1 实地调研

实地调研中,我们采取结构式访问、实地走访和发放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经过分析探讨,分别选取郑汴洛三地的典型城中村中的316户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提取了有效信息。

1.5.2 调查进度

前期,主要阅读一些相关文献为调研奠定基础。中期,在汴郑洛主要城中村实地调研,主要采取访谈、查询相关数据和文件、发放调查问卷。深入相关工作单位和农村。后期,整理调研数据文件,以前期理论为基础,利用数学和统计知识,构建相关数学模型,进入调查报告的写作。

1.5.3 分析程序

首先我们从3至6岁子女家庭环境作为内部因素探索。我们团队根据收回的有效样本信息,根据样本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户籍分布,婚姻状况分布,户口类型比例进行样本的细致统计研究,以提取出共性和一般规律和趋势。然后对于学前教育水平具体现状,我们以幼儿园为重点研究场所。其中入园率和接受知识量作为定量指标,幼儿园质量作为定性指标。从而我们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来研究总体教育水平。最后通过SPSS软件提取以及线性回归分析,我们对影响显著的因素提取,构建数学模型并进行影响因素路径分析。从而比较出中原经济区与外在区域在经济发展,城中村状况,外来务工子女受教育情况以及学前教育水平等差别和自身独特性,并且从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学校,家庭等四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建言献策。

2 城中村子女学前教育水平现状分析

2.1 样本分析

根据指标体系的设计,我们用入园率、幼儿园收费、来描述当前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现状。在这阶段,我们首先对样本信息进行描述,然后分别从父母平均文化程度、平均家庭收入、平均家庭子女数量、城中村市民化率、外来务工人员占村中人口比率来衡量分析当前学前教育水平的基本状况。

本次调查样本总量为316份,收到有效问卷302份,有效率约为95.6%.下面就毛入园率、幼儿园收费、父母平均文化程度、平均家庭收入、平均家庭子女数量、城中村市民化率、外来务工人员占村中人口比率等方面进行介绍。

表1 样本基本情况 单位:人

2.1.1 毛入园率分布

据调查村镇毛入园率大多分布在95.0%至96.9%之间,其中仅有7/20的村镇达到入园率百分之百。

2.1.2 幼儿园收费分布

据调查幼儿园收费大多分布在150~250元,收费水平较低。

2.1.3 父母平均文化程度

城中村父母平均水平大多为小学到初中。父母受教育水平较低。这种较低的受教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在子女0至6岁的幼童时期,正是由无知向了解新事物的,初步认识世界的阶段。

2.1.4 平均家庭收入

据调查样本家庭平均收入中可以看出可以看出平均家庭月收入的波动范围在3000~5000元/月之间,由此可见,城中村的月家庭收入差异不大,且收入水平较低。

表2 IEF加权评分

2.1.5 平均家庭子女数量

据调查家庭子女数量统计看出平均家庭子女数量在2~3之间。在现代发展水平之下,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国家贯彻计划生育政策,而城中村居民中家庭子女数量却可以达到2~3人,不难得出家庭子女的数量也是影响其学前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2.1.6 城中村市民化率

据调查居民市民化程度统计可以看出,出现市民化率的只有两个村庄,且均为6.70%,其余19个村庄市民化率为0,由此可得知城中村市民化率低。

2 .2 学前教育环境分析

IE矩阵分析分为内部和外部因素分析两部分,即IFE和EFE分析。其中,低(弱)1~2,中2~3,高(强)3~4。

2.2.1 IE分析

笔者先对内部因素IFE进行分析。首先用古林法对IFE各评价指标进行设置:对各项进行比较并按重要程度进行设值;对最小值设为1,已设值进行倍数处理;接着进行归“1”处理,各分数即为各指标的权重值。具体操作见表3。根据打分规则(优势3~4分,劣势1~2分),对内部评价因素打分,得出IFE的加权分数和总分数。

表3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分析

2.2.2 EFE分析

外部因素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3 城中村子女学前教育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3.1 城中村子女学前教育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指标体系的设计,我们进行了交互分析。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从样本提供的数据和信息探索一般规律。

3.2 社会交往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2.1 变量的选取

在进行交互分析之后,我们用入园率来描述城中村居民子女学前教育水平的影响因素。我们用幼儿园平均收费,平均文化程度,平均家庭收入,平均家庭子女数量,城中村市民化率来衡量影响城中村子女学前教育水平的因素等6个因素作为解释变量,以学前教育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利用SPSS软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对模型的多重共线、自相关、异方差等不良性质进行修正后,提出了外来务工占村中人口比率,保留剩余解释变量,变量如表5所示。

表4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分析

表5 变量列表

3.2.2 模型的构建

根据上表所列示的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调查数据为截面数据,可直接采用最小二乘法(OLS)进行估计,得到估计模型如下:

模型的检验结果见表6。

由表6可以看到,调整后的样本决定系数达到了0.750,回归方程的F统计量值为112,440,其对应的Sig值近似为0,说明最终选取的5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总体解释效果比较好。

从回归系数T检验表可以看到,经过处理都选出的5个解释变量的T检验值都较高,对应的Sig值都近似为0,5个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均通过T检验,说明最终所选的5个解释变量都对被解释变量入园率有显著的影响。

从表中的结果可以看到,样本的决定系数达到了0.990,处于偏上的水平,说明以上5个变量对入园率具有较好的解释力。由回归方程Beta值的符号可知,除幼儿园入园率和村民市民化率具有负相关外,其他解释变量均对入园率具有正相关,从5个变量的比较来看,平均家庭收入对入园率的影响最为显著。

表6 截面数据检验结果记录

表7 回归系数T检验表

表8 截面数据检验结果记录表

3.3 社会交往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3.3.1 路径分析法

路径分析是探索被解释变量对解释变量的作用路径。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之后我们引入结构方程模型,采用路径分析方法以进一步探索被解释变量对解释变量的作用路径,并分别求出各自的总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

3.3.2 模型建立

(1)基本假设

根据回归分析结果,结合相关理论,建立如下假设:

H1:平均文化程度对平均家庭收入,城中村市民率,入园率有正效应。

H2:平均家庭收入对城中村市民率,幼儿园平均收费,入园率有正效应。

H3:城中村市民率对幼儿园平均收费,入园率有正效应,对平均家庭子女数量有负效应。

H4:平均家庭子女数量对入园率有负效应。

H5:幼儿园平均收费对入园率有负效应。

(2)利用SPSS软件对路径分析模型进行估计和修改

路径分析中,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总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为路径系数,间接影响为路径系数之积,二者之和为总影响。二者共同产生作用,进行回归检验,结果如表9所示。

(3)假设检验结果

H1:平均文化程度对平均家庭收入有直接正效应,对城中村市民率既有直接效应,也通过平均家庭收入对其有间接效应,对入园率有正效应。假设H1得到完全验证。文化程度的提高,思想的觉悟摒弃旧观念,冲击读书无用论的错误观念,利于提高入园率。同时,还需要配合平均家庭收入和市民率提高实现。

H2:平均家庭收入对入园率有直接正效应,也通过幼儿园平均收费和市民率两因素带来间接效应。平均家庭收入对幼儿园平均收费带来直接负效应,对城中村市民率带来直接正效应。假设H2得到部分验证。城中村民众外来务工者居多,远超“有村籍”身份者,“无村籍”者缺少房租和分红收入,以经营和劳动为谋生手段。从3.839这一最高总影响可以看出平均家庭收入必要性,说明提高家庭收入与相关因素是改善学前教育根本。

H3:城中村市民率对幼儿园平均收费有直接负效应,对入园率有直接负效应,对平均家庭子女数量有直接负效应。假设H3完全不成立。市民率提高是城中村转型结果,意味着生活层次上升,促使相应教育成本相对降低。市民意识提高强化民众贯彻计划生育等基本政策。

H4:平均家庭子女数量对入园率有直接负效应。家庭子女数量的增多加重生活负担,使得生存资料消费凸显,稀释教育等精神资料消费。说明我国仍要进一步控制生育政策,释放人口空间。但0,329的总影响力证明其仍不为工作重中之重,属于相对次要矛盾。

H5:幼儿园平均收费对入园率有直接负效应。教育成本提高影响支付力。说明在保证办学质量提高的前提下,控制费用于一合理区间。

4 结论与结果分析

作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战略城市,郑汴洛肩负着中原崛起重要的职责。绿城起初作为中小城市,区域规模小,但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呈现出发展迅速,扩张迅猛的局面。特别是郑州,自2003年实行一元制户口管理模式,统称郑州居民人口,导致人口大量落户,对公共设施带来压力。郑汴洛城市化进程与全国普遍城市化发展有较多相通之处,速度快但水平不够高,城市内部结构不均衡。相比较全国二三线城市,郑汴洛目前正处于城市化中后期趋缓阶段,郊区等边缘地区向现代城市递进;与此同时滞后地带在土地权属、户籍与行政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加上独特地理位置,“城市孤岛”城中村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一大瓶颈。改造城中村,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一大劲头应投资教育。教育上,汴郑洛城中村子女与异地类似,幼儿接受学前教育水平低受,部分家人传统观念和不文明习俗,教育市场偏僻等外界影响,先后天条件不良,亟需家人,学校,政府,社会的广泛关注。

外来务工子女相对于城中村自身居民子女更难融入集体,一些在普通居民区学校就读的孩子,在心理上则要面临很大考验,害怕自己在班中被歧视、被边缘化,孩子的心要比成人更敏感、脆弱。还有外来务工子女相对于城中村自身居民子女放学后无人看管,父母条件允许的会将孩子带去工作的场所,否则只能任由他们乱跑。年龄小的只能在街道上乱跑,安全隐患很大,还会导致外来务工子女的成绩不够理想,而且更叛逆。

表9 回归检验结果

5 建设性建议提出,解决方案的探索

5.1 财政教育拨款力度的加大

加大拨款,设立基金。针对父母忙于生计而缺少照顾子女时间,应从道义性扶贫转向制度性扶贫,将扶贫从道德推动过渡到制度加强。郑州已发放学前教育券,领券对象为具有郑州市户籍的年满3周岁适龄幼儿;外来人口中父母持有合法房屋居住证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居住证和就业证明的年满3周岁适龄幼儿。这为城中村居民子女的学前教育减轻了一点负担。但政府仍要给予更多的财政支持,给城中村子女更多的关爱。

5.2 可行性教育政策的出台

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服务是其宗旨,对人民负责是其原则。

(1)保护弱势群体受教育权,是政府义不容辞责任。紧紧抓好子女学前教育,加大监查管制力度,依法查处无证或不合法办学,逐步引导改造和取缔无证幼儿园,使走上规范办学的合法化道路;

(2)继续深化进展“优质资源倍增项目”(郑州市2012年项目策划),实行学区制,以强校名校带动普通学校(托管,支援),使得优质学位倍增,为城中村子女接受教育提供良好平台。

(3)针对农民工返乡潮,多渠道安排农民工子女就学,引导公办学校承担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主要工作,对简易学校和民办学校多规范和扶持。

5.3 企业及社会团体的作为

5.3.1 企业投资的力度

(1)鼓励三市企业开展与城中村学校合作活动,通过校企联合,为学校提供一定的物质性赞助,同时也为企业相关业务开阔市场(城中村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廉价劳动力)。

(2)企业是盈利性的组织,追求利润,这一点无可厚非。若能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企业将争取到信誉等无形资产和城中村居民等潜在市场,以获得更好的经营成果。企业可以为城中村子女开展相关助学公益活动,为子女幼儿教育提供精致玩具,文艺品,童话故事启蒙书籍等。

5.3.2 社会组织的建立

社会组织作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一般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作为社会组织,自由性灵活性强,能动作用大。针对三市已改造和未经改造的城中村,可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促进部分父母保守的观念解放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完善。

5.4 学校

5.4.1 基础设施的完善

(1)完善校园设施配置。优化校园布置,娱乐游戏用品(玩具,体育用品,童话故事书等)摆放,促成幼儿园文化环境形成。

(2)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注重完善心理教师队伍,为孩子成长提供呵护。

5.4.2 培训机构的扩充

作为学前儿童,孩子当务之急不是接受书本知识,而是培育情操,感受素质教育。机械的学业知识和技能训练易挫伤孩子探索世界的积极性,从美国学者提出的“发展适宜性教育”,针对城中村子女缺乏课外培训机构关注,学校可以考虑开展如礼仪课堂,书法美术课堂等校本特色课程,以遵循孩子成长规律。

5.4.3 教育水平的提高

(1)汲取南宁市成功经验,发挥能动作用,鼓励开展普惠的学前教育活动,塑造幼儿美好善良的心灵与正确价值观。

(2)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注重完善心理教师队伍,创造良好的工作分文,为孩子成长提供呵护,

(3)提高城中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只有物质基础有了保障,幼儿教师才能安心的从事这份职业。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需要幼儿教师付出更多更大的耐心与耐力,政府应适当考虑增加财政拨款,拓展资金来源,扶持城中村幼儿园的建设。

5.5 家庭

5.5.1 教育观念的转变

(1)毫无疑问,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父母言传身教,对子女产生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以身作则是父母应秉承的准则。父母恰当的关爱与支持鼓励在很大程度会促进子女认知发展。

(2)城中村孩子家长教育方式亟待完善自孩子幼儿期起,让他(她)处于民主平等的氛围内,而不是简单的家长制。“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子女能动性与自我主动意识应该在这个时候开始播种在内心深处。

5.5.2 教育风气的改善

父母应该给与孩子宽松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受教育氛围,不能以自身的条件来限制孩子的求知欲,鼓励并引导孩子往正规教育的方向发展,不能给孩子从小灌输“读书无用”思想。

5.5.3 书籍资源的供给

家长应多给孩子购买合适的学前教育的图书,多抽出时间讲给孩子听,让孩子喜欢上文字,喜欢上书籍,从小就在潜意识中认识到书籍的好处,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6 学前教育城市化系统建立

学前期是人认知最为迅速且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知能力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婴幼儿时期,学习上潜力巨大。如3~5个月时候可以进行多项学习活动;1岁时能辨认物体形状,颜色,方位;2~3岁是个体口语发展黄金期;3~5岁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时记忆词汇最快期。想象力,创造力,好奇心也在学前期初具雏形。

在孩子蕴藏的潜力条件下,转化为现实需要启蒙教育植根社会土壤,且是肥沃的“土地”。学前教育期(一般3~6岁)是儿童进入社会第一阶段,组成儿童教育的第一步,社会系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前教育平台是锻造儿童社会性人格的有力外因。

7 总结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形成一体 ,共同组成学前教育城市化系统。城中村的改造,城中村居民子女学前教育的促进,是一个长期改进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有心,各个层面努力,就一定会解决城中村子女学前教育水平存在的诸多问题,给他们带去美好的明天。

[1]彭波,毛磊. 我国城镇化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质量不高问题突出[N].人民日报,2013-06-27(9).

[2]周阳敏.建构制度资本理论的基本思想——资本理论的制度分析框架[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3-49.

[3]简新华,罗钜钧,黄锟.中国城镇化的质量问题和健康发展[J].当代财经,2013,(9):5-1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