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李俊麒+王文轩
摘 要:基坑降水是保证基坑开挖过程方便、安全的重要施工环节。施工前,通过抽水试验可确定开挖地层水文地质参数,分析水文地质特性,制定有针对性、合理可行的基坑降水方案,从而防止基坑开挖过程中产生突涌,漏水漏砂现象,确保基坑施工安全。本文以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三期108标土建工程中科路站抽水试验为例,浅谈抽水试验具体技术措施及方案。
关键词:抽水试验;水文地质;承压水
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三期108标土建工程对⑤3t及其相邻⑤31层、⑤32层进行抽水试验,从而确定地层水文地质参数并分析水文地质特性,制定有针对性的降水施工方案。依托本标段抽水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总结试验过程及试验结果处理的关键技术措施,为后续施工提供经验参考。
1 工程概况
1.1 基坑概况
拟建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三期108标中科路站车站主体位于中科路(交金科路)下方。车站全长292.37m(内衬外边线),标准段车站宽20.9m(内衬外边线),站台中心里程为K35+207.713。本站为地下二层岛式站台车站,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标准段底板埋深为18.459~17.941m,采用800mm厚地下连续墙+400mm厚双层衬砌结构,墙长34~33.5m。
1.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本工程车站拟建场地在勘察揭露的深度范围内,均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属第四系河口、滨海、浅海、沼泽相沉积层,主要由饱和粘性土、粉性土以及砂土组成,一般具有成层分布特点。根据勘察成果表明,本标段工程沿线区域勘察深度范围内主要为第四系的全新统(Q4)及上更新统(Q3)地层。其中影响该工程地质土层有:第③层夹层灰色砂质粉土层及局部第③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层,第③夹灰色粉质粘土层、第⑤3t层地段粉质较重,在水动力作用下,易产生管涌、流砂、坍塌等现象。
1.3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浅部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勘察揭示,由于本场地第⑤3t层中也具有渗透性较强的薄层粉性土分布,出于工程重要性考虑,勘察也考虑第⑤3t层赋含微承压水的可能性,测量第⑤3t层微承压水的水位埋深,测得微承压水水位稳定埋深为7.18~7.80m(相应标高为-2.86~-3.02m)。
承压水主要分布于第⑦2层色粉砂质粉土层中。根据上海地区的区域资料,承压水埋深一般在3~12m,均低于潜水水位,并呈周期性变化。
2、抽水试验布置
2.1 抽水试验目的及技术要求
(1)实测⑤3t层的地下水位,确定⑤3t层减压降水幅度;
(2)实测⑤3t层单井涌水量以及距离抽水井一定距离的水头降深,实测停止抽水后水位恢复速度,求解该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分析该层的水文地质特性,确定后期现场用电排水风险控制;
(3)确定⑤3t层、⑤31层、⑤32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情况;
(4)确定基坑降水施工方案。
2.2 抽水试验工作量的布置
根据抽水试验目的和技术要求,并结合围护设计与基坑降水关系,试验将布置3种类型的试验井。为分析⑤3t层的水文地质特性,共布置2口⑤3t层的抽水试验井,鉴于⑤3t层为粉质粘土夹粘质粉土层,其渗透系数一般较小,2口试验井间距布置为约10m,井深度32m。为分析各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另各布置1口⑤31层和⑤32层的抽水试验井,其距离⑤3t层抽水井间距约10m(基坑降水期间⑤3t层抽水井距离保护建构筑物距离大于10m)。试验井均设置为完整井(井底位于含水层底),井深度39m,43m。
3 抽水试验测量
3.1 试验测量频率
抽水观测时间按开泵后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水位观测时间为:开始抽水后前2小时内每隔30min观测一次,抽水2小时至6小时每隔1小时观测一次,抽水6小时至12小时每隔2小时观测一次,抽水12小时至24小时每隔4小时观测一次。
停止抽水后观测观测井恢复水位,观测时间为停止抽水后第1'、2'、3'、4'、6'、8'、10'、15'、20'、25'、30'、40'、50'、60'、90'、120',以后每隔30min观测一次,至480'后每60min观测一次,至720'后每2h观测一次,直至水位恢复至初始水位或至试验截止时间。
3.2 试验测量要求
(1)稳定水位观测
抽水试验开始前,连续2小时观测抽水井及观测井内的地下水位。如果观测水位变化幅度不大于2.0cm,认为地下水位处于稳定状态。
(2)抽水试验要求
正式开始抽水之前,要检查电源、水泵是否完好,校正測线,统一时间起点,人员及设备到位,排水途径贯通。通知甲方试验开始时间,并请甲方协调相关事宜,保证抽水试验的顺利进行。
抽水试验的出水量Q,应保持常量,如有变化,其允许波动率应小于3%。抽水期间应对抽水井动水位进行间隔观测。
(3)恢复水位的观测
地下水位稳定标准为:连续2小时内的水位变幅不大于2.0cm。每次抽水试验结束,待水位恢复稳定后方可进行下一组抽水试验。
4 成果分析
(1)抽水试验期间实测⑤3t层初始水位埋深3.49~5.03m(标高+0.94~-0.60m)。实测⑤31层初始水位埋深4.92~5.57m(标高-0.49~-1.14m)。实测⑤32层初始水位埋深5.53~6.09m(标高-1.1~-1.66m)。
(2)抽水试验实测⑤3t层单井出水量约22.9m3/d(持续出水,未断流);⑤32层单井出水量约30.3m3/d(持续出水,未断流);⑤31层抽水约2.5h后产生断流现象,累计出水量约2.1m3。实测抽水井水位恢复速率⑤32层大于⑤3t层大于⑤31层,同地质资料揭示其土层特性分析成果相一致。
(3)通过试验实测数据反演求解⑤3t层微承压水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见下表。
(4)试验期间⑤3t层降水时,其下⑤31、⑤32层水位均无明显变化。分析认为,⑤3t层降水时⑤31层可视为相对隔水层,⑤32层对⑤3t层无明显越流补给现象。基坑地下连续墙已进入⑤31层至少2.5m,隔断⑤3t层基坑内外水力联系,对⑤3t层可直接采用疏干降水型式。
(5)对⑤32层降水时,其上⑤31层存在较为明显的水位变化,但⑤3t层水位无明显变化。结合⑤3t层降水时⑤31层、⑤32层水位变化情况进行分析,⑤31层在近⑤32层区域可能分布有一定量的粉性土层,对⑤32层降水引起其水位下降,⑤31层在近⑤3t层区域主要以粘性土分布为主,其可视为隔水层。结合基坑围护设计图纸,地墙并未进入⑤32层,应尽量减少对⑤32层的减压降水。本工程仅西端头井位置处于⑤32层减压降水临界状态。
5 结束语
根据降水试验,通过稳定水位观测、抽水过程中出水量实时观测、恢复水位的观测,可确定施工区域内土层承压水水位实测埋深,通过实际出水量判断土层特性,并针对相应工程实测试验结果,制定专项、可行且更加符合实际的降水方案。有效防止突涌、漏水漏砂等现象,保证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