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模式创新助推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记产业化路径的不懈探索者李殿荣

时间:2024-04-24

○文/陈宝国

模式创新助推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记产业化路径的不懈探索者李殿荣

○文/陈宝国

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李殿荣深知,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对于促进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我国现在和未来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实施科研生产联合到九十年代成立联合公司,到后来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种子生产模式和栽培技术推广模式,李殿荣在推进我国杂交油菜种子产业化上用自己的实践总结出了成功的经验,并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他先后育成16个油菜品种,获得4项发明专利、8项省部二等以上科研成果,截止2010年,已推广杂交油菜2.24亿亩,新增产值达140.9亿元。

开拓创新 勇于探索产业化新模式

从八十年代初,李殿荣就在农业科研生产领域实施科研生产联合,走杂交油菜种子产业化之路。在长达20多年的工作中,经历了一个尝试、发展、成熟的过程,其成功的作法纷纷为大家所仿效。

1983年,在李殿荣的带领下,研究中心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油菜品种“秦油2号”之后,按传统的作法,由种子部门繁育销售。由于一系列技术问题,他反复考虑后认为,仅靠科研单位育种者的力量把这一世界领先的成果推广开来显然力不从心,在当时陕西省农业厅的帮助下,他积极研究,实施了与种子部门联合开发的措施。

李殿荣深知科研育种单位没有开展经营的条件,各自为政事业发展不好。于是他积极倡导和促进科研生产的联合,与种子部门成立了科研生产联合体,集优势于一体,很快将秦油2号推向全国12个省区,1995年秋播面积达2300万亩,约占我国油菜当年播种面积的1/4。其后,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公司”。

1995年8月在陕西省农业厅、省科委联合召开的庆祝省杂交油菜种子联合公司成立十周年的大会上,陈殿荣在发言中指出,这一模式,突显了1+1大于2的良好效应,不但为社会创造出数以亿计的经济效益,也为自身的发展和科研工作的深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他的这种作法和经验,从领导部门到科研种子界都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关注。

到九十年代中期,李殿荣把自己的多项专利注入该公司,并把科研生产、经营的人员积极性调动起来,在油菜上最早实施“育繁推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运作机制。由于科研上没有了生产经营的后顾之忧,使他能以集中力量搞科研,不仅在双低(低芥酸、低硫苷)优质杂交油菜育种,黄籽(高含油、高蛋白)杂交油菜育种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还在油菜的杂交制种技术、杂种纯度鉴定技术及其丰产栽培技术上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使这个年轻的杂交油菜逐步稳定的健康发展。他们从联合的收益中获得了数千万元的专利提成和技术服务收入,大大改善了科研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把一个濒临解体的基层农业科研所变成了一个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油菜科研单位,从事经营的油联公司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陕西省成立的上市公司“秦丰农业”,其主要技术依托之一就是“杂交油菜”,而陕西省杂交油菜联合公司,也是当年“秦丰农业”内最大的也是运作最好的种子企业。

总结反思 超越自我再创佳绩

李殿荣勤于反思、善于总结。通过20多年的经验与教训,他认为首先要处理好双方的利益关系,这是能否联合和联合持久的前提和基础。其各方所得利益是客观、公正、公平、各自对公司贡献大小的体现。由于科研部门无资本积累和资金渠道,但有无形资产。双方商定,从公司种子销售所获收益中给科研部门提取一定的比例,销的多、收益大、提的多、双方都满意;对陕西省以外的公司,实施其专利,考虑到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的复杂性,采用杂种试制期间不收取专利费,待成功进入大面积生产有了效益后再收。这些作法都深得被转让单位的赞许,而且也十分有利于杂交油菜的普及和推广;其次,在合作期间,遇到一些重大的生产、经营问题,尽力协商解决,但双方都有责任感、使命感,特别是出了问题,不论大小要勇于承担责任,不推诿、不避重就轻,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向前推进;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讲诚信,双方一定要恪守承诺,大事大帐清楚,绝不纠缠一些小的枝节。同时对外也要讲诚信,一个不讲诚信的企业,等于自闭财路,秦丰杂交油菜种子公司由于多年来一直十分注重种子的质量、信誉、服务等深得广大用户好评,“秦丰”牌杂交油菜种子也因此而誉满全国。

目前,在种子生产上,李殿荣及团队采取“公司(种子生产)+基地+农户”的种子生产模式,据2006年至2008年的统计,他们用这种模式配制杂种3.6万亩,生产杂交油菜种子211.6万千克,推广种植2000多万亩,为种植户新增产值20多亿元。在这一模式中,其除了合理的处理好模式中三方的“利益”关系外,主要是抓技术措施的贯彻落实,以生产出的合格种子来确保各方利益的共同实现,使大家都得到满意的效果。

近年来,李殿荣也在尝试“公司(油脂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杂交油菜栽培技术的推广模式。虽然采取了以技术培训、技术指导为先导,以确保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但在土地尚未流转到种田能手手中,产量没有较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市场经济下的诚信意识尚未培养起来的情况下,企业较难把这种面积很大的大宗农作物按企业与其签订的合同收购回来,导致合同失效。尽管这种模式也不错,但目前应用条件尚不成熟。看来土地要流转,土地的责任人要具有诚信意识、组织领导能力和一定的科技素质,而农民也要有市场意识。当然流转成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可能会更好一些。

专家简介

我国著名油菜育种专家李殿荣,男,1938年10月生,陕西省华县人。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研究员。他长期从事作物遗传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先后育成秦油2号、秦优7号等11个油菜品种,累计推广2亿多亩,增产油菜籽51.4亿千克,新增产值120亿元,为我国的油菜科研和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育成的油菜品种,先后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以上成果奖8项、油菜育种技术发明专利4项和植物新品种权1项,其中两项居世界领先水平,一项转让给法国利马集团。发表论文(著)50余篇。他为我国乃至世界油菜科研和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杂交油菜之父”。他本人先后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劳模、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中华农业科教奖科研杰出贡献奖、国家人事部专业人才一等功、首位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等奖励,当选为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九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